大话武汉无轨电车(第七期)
这是我2015年在一个QQ群里面意外得到的一份资料,是我在整理我电脑时意外发现的。发现互联网上面没有相关资料,同时也发现资料过时严重。现公布出来,希望大家积极补充,让无轨电车所代表的城市工业记忆得到保护。

第61回:猛打盘,三路电车进楼房
1982年 8月 27日晚 8点 55分,三路电车 81058号车冲进了解放大道安定路口 599号楼房,十八位乘客不同程度受伤。据当时目击者说:当这辆电车下行到黄石路口时,为避让行人,司机往左抢打方向盘,不料又碰到迎面而来的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慌忙中再次向左猛打方向盘,结果将非机动车道上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撞成重伤,然后又冲上人行道,压垮停放自行车的三角铁架,撞断十二毫米粗的铁栅栏,车头斜插进了市化工局展销门市部的橱窗和仓库。事故发生后,公安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同志立即赶到现场。受伤乘客当即被送往医院治疗。
第62回:保运力,电 2电 3开区间
80年代中期,武汉公交运力明显不足。面对乘客乘车难突出矛盾,电车公司在 2路、3路电车线上加开区间车。该区间车用公汽代跑,每天在早晚高峰时间段运行。电车 2路由居仁门到渣甸路;电车 3路最初由渣甸路至航空路。1982年 11月 20日,为方便古田地区乘客换乘,电车 3路区间车上行起点站由航空路延至体育馆站。
第63回:为节电,可控硅电车上路
由市电车公司改装的五部可控硅调速无轨电车,1983年 12月 17日在三路电车线上投入了运行。这批新型车,较之老式的串电阻调速无轨电车,除起动平稳,操作方便,乘坐舒适外,最大特点能节约电能 25%左右。大约一台车四年多所节约的电费就可改装一台可控硅电车。第64回:忙架线,环行电车将开行为解决我市人口密集地区乘车拥挤的现状,市电车公司于 1984年 4月开辟一条从中山大道利济路至三阳路经解放大道至航空路到利济路的上下环行五路电车线路,全长近十公里。
第65回:服务赛,3路电车受表彰
1984年 7月 23日,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共青团中央、中国建筑工会联合通报的全国68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青年优质服务竞赛的评比结果中,武汉公交 43路、3路电车两条公交线路,以及四十三个车组,一艘轮渡船,十个服务班组,五十六个驾驶、乘务、调度人员受到表彰。
第66回:电 5路,环行电车初开通
1984年 9月 20日,武汉市第一条电车环行线——5路电车正式通车。这是武汉市公共交通部门继开辟小公共汽车专线和开展出租汽车招手停车业务后,为改善公共交通状况向国庆三十五周年所献的又一份厚礼。5路电车循环于汉口武胜路至三阳路间的中山大道、解放大道地段。沿途停靠循礼门、新华路、航空路、利济北路、老法院、六渡桥、江汉路、南京路、大智路、一元路、三阳路、球场街、西马路、武汉剧院等十四个站点。运营时间为早六时至晚九时。
第67回:大拓展,电车广告揽生意
1985年 5月,为拓展电车业务,武汉市电车美术广告服务部正式开业。新成立的电车美术广告服务部依托电车车身,开展各类商品的广告宣传。初期定为半截车身每月 100月的费用,有 1个月、3个月、半年等广告合同形式。开业之初,威娜宝化妆品、德刚名片等单位商品纷纷亮相电车车身。江城公交广告由此诞生。
第68回:设安检,行车事故在下降
早在 1962年,电车公司就成立安全委员会,各车队设立自检组和安全员。先后制定《驾驶员、乘务员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值日车》、《安全员值班制度》,行车事故有所下降。但“文革”期间,安全制度不能贯彻执行,行车责任事故达 3127次,死亡 128人。1977年后,安全管理机构逐步形成公司、车队、车组三级管理体系。在积极开展各项法规和安全行车教育的同时,坚持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坚持“中速行驶、低速进站,停稳开门、关门起步”和“除四害”(严禁驾驶室带人、驾驶时间谈话、抽烟、饮食),“纠违章、把三关”(把守住关键人物、关键时间、关键地段)和“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等制度,安全事故显著下降。1985年的责任事故间隔里程提高到 56.8万公里/次,仅死亡 3人。
第69回:技术科,改装车辆获成功
电车技术科成立于初创时期,各种技术制度开始建立。文革时撤销,技术管理制度受到破坏,1972年恢复,加强了技术管理,1978-1979年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完成技术革新激光测量仪等 10个项目,应用于车辆试验检修,并实行过程检验制度,1980年,车辆技术等级提高到1.9级。1985年,车辆底盘技术改造取得成功,共改造浦江中桥 127台,半浦江中桥 99台,半浦江三桥 72台,黄河手刹 51台,集电座装置 70台,提高了车辆技术状况。
第70回:辟新线,开通电车六路
1986年 3月 8日上午,武汉 6路电车正式通车。它的行驶路线是武昌南站至武昌水果湖,沿途停靠大东门、十五中、傅家坡、建展馆、姚家岭、洪山路。开班时间是上午六时,收班时间是晚上九时。由于客观上的一些原因,初期水果湖终点站暂时至洪山路。
第71回:闯道口,电车遇险撞火车
1986年7月3日上午九点二十四分,一辆二路电车因司机违章强行闯过已开始放下护栏的铁路平交道口,险与一列进行中的火车相撞,两名乘客在跳车中摔伤。据公安部门调查:该车司机李某未带驾驶证驾驶通道式电车从黄埔路向硚口方向行驶。行至三阳路距铁路平交道口三、四十米时,看守道路的铁路工人挥动红旗示意停车,此时道口护杆已放至距地面一点九米,但司机却置有关规定和车上乘客生命不顾,强行驾车闯越道口,护栏将电车右侧划擦约十二米、车窗玻璃被击破三块。该车闯道口后,又在铁轨中停了一下,而南下的 271次火车隆隆将至,电车上的乘客见状,拽开车门,纷纷跳车,与此同时电车又向前开动,有两名跳车乘客被摔伤。事后,鉴于司机李某无视法规,险些酿成重大事故,公安机关对其进行了严肃处理。
第72回:讲文明,《电车乘务员手册》问世
1986年 10月,武汉市电车公司开始使用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服务用语规范化系统化的工作手册——《电车乘务员手册》。这部手册包括各项规章制度、基本业务知识、各线路规范用语及沿线地理知识、武汉市公共交通(电车、汽车、轮渡船)线路、航线一览表等,并突出宣传文明乘车、注意安全、讲究卫生等精神文明方面的内容。经过短期培训,当年十月下旬,武汉电车的多数乘务员都能“请”字当头,用普通话,按照手册的文明用语向乘客热情宣传乘车注意事项,详细介绍沿途各大厂矿机关、名胜古迹和转乘车站。
第73回:添新站,中北路车场竣工
被列为武汉市政府为人民群众办的二十件实事之一的武昌中北路电车场主体工程,1986年12月 27日竣工。这个工程是市电车公司一九五八年通车以来兴建的第二个电车场(第一个在汉口武胜路),也是华中地区较大的电车场。占地总面积 94.5亩,场内建筑面积 14000平方米,建筑项目主要有综合保养车间、综合办公大楼和职工住宅。道路和停车坪 22000平方米,线网长度4.7公里。全部建成后,可停放和保养一百台绞接电车。
第74回:挂路牌,防止乘客搭错车
为了防止乘客错上电车,1987年初,武汉电车公司从方便乘客角度出发,在全市六条电车线路上的325台电车,都装上了白底红字的路牌标志。此举一经推出,受到乘客普遍赞扬。在乘客和电车线路集中的桥口站,一些乘客反映,再不为上错车而烦恼了。
第75回:到梨园,电 8驶上中北路
1987年 6月,武汉电车公司开通了由武昌火车站到东湖梨园电车 8路。该线沿途停靠大东门、十五中、傅家坡、建展馆、姚家岭、东湖路、6803厂、周家大湾、青鱼嘴、建筑机械厂、无线电二厂、武汉手表厂、电业局等站,全长9.4公里。
第76回:钢2路,连接钢花与厂前
由武钢钢花新村至厂前的武钢 2路电车于1987年7月27日上午正式通车。该线路高峰时每四分钟一趟车,平时十五分钟一趟车,为途经冶金大道和家住钢花新村上下班职工带来很大方便。在此之前,1970年6月,武钢已开通红钢城---钢院的 2路电车,线路长3.92公里。从 1971-1982年,武钢电车公司在冶金街26街坊修建了电车场。
第77回:不正常,电车公司挨批评
1987年 12月 4日,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发出通报,批评市电车公司在 1月28日下雪这一天部分线路延误开班,造成全市公用交通秩序混乱。通报指出,11月27日,我市受西伯利亚寒潮袭击,气温骤降。28日清晨,市电车公司:2路、4路、5路百余台车因驾驶室玻璃上结冰及线网结冰,没有准点开班;1路电车虽按时出场,也因长江大桥线网结冰,没能正常运营,致使广大乘客在风雪中艰难行走,影响到全市公用交通正常的运营秩序,给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也损害了公交企业的声誉。市公用局的通报认为:市电车公司2、4、5路电车延误开班和1路电车停驶的客观因素是可以克服的,但该公司领导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应急措施不力,临阵指挥失误,对此负有领导责任。鉴于该公司领导的认识检查比较深刻,经研究,决定给予通报批评。
第78回:报站机,一路五路先使用,
过去电车停靠站点,全靠乘务员口头喊站。由于乘务员语言不规范,或使用汉话,常常致使一些乘客反映坐过了站。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1987年12月19日下午,电车公司在电车 1路、5路上正式投入使用“ZB——1型自动报站机”。这种自动报站机由市电车公司和华中电子服务有限股份公司联合研制。1988年 10月 1日,电车2路、4路 40台车也使用上了这种复读式报站器。
第79回:调票价,五分累进分段计
1988年,6月1日,武汉公共汽车、电车及轮渡票价进行了调整。电车票价由过去的 4分制改为 1角起价、五分累进、分段计价。对此,武汉市物价局和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发布消息说:“调价是为了解决公交营运价格长期严重背离价值的不合理状况,由于原材料、配件、油料等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公交企业成本大幅度上升,而票价维持50年代的水平,公交企业长期严重亏损,简单再生产难以为继。我市 3个公交营运公司 1986年亏损 1254万元,1987年亏损 1715.8万元,而政府财力有限,单靠政府补贴不能缓解目前困难,只有按价值规律理顺价格。”调整后的电车客票由 0.0192元/人.KM调至 0.0273元/人.KM.
第80回:遇修路,电2电4停四月
1988年8月,由于中山大道武胜路至硚口段道路改建,电车2、4路电车停开四个月。电2由黄浦路到武胜路车场,电4到三民路。当年底,随着建乐餐馆至唐家巷的慢车道工程竣工,市电车公司确定从12月6日正式恢复通车。2、4路电车硚口站开、收班时间仍按原时间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