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军事科普】侵华日军的魔鬼工厂:关东军驻满洲第731防疫给水部队

2023-06-07 23:54 作者:永磁-老鼠  | 我要投稿

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第731防疫给水部队,简称731部队,对外称石井部队或加茂部队。是侵华日军以研究防治疾病与饮用水净化为名,实则使用活体中国人、朝鲜人、联军战俘进行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的效果实验的特殊部队。 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阴谋发动细菌战进行种族灭绝的主要罪证之一。731部队也是日本法西斯于日本领土以外从事生物战细菌战研究和人体试验相关研究的秘密军医部队的代称。总部设于今g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这一区域位于当时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内。1945年8月,七三一部队败逃之际炸毁大部分建筑,现仍存部分遗址。 2018年4月,日本档案馆公开731部队3607名成员实名名簿。7月7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向社会公布了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北支甲第一八五五部队的成员名册,其中包含了1242名该部队成员的真实姓名和个人信息,这是我国首次大规模实名公布一八五五部队成员信息。2020年6月,日本学者公布一份二战后的日本政府公文,据称首次证实了日军731部队曾生产细菌武器。 731部队全称满洲731部队(1941年8月使用此名),是日本侵略军细菌战制剂工厂的代号。为掩人耳目,先后叫过“加茂部队”(1933年)、“东乡部队”(1938年——1939年,此时的秘密番号为“满洲第六五九部队”,取名东乡部队是为了纪念石井四郎心中的偶像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关东军防疫给水总部”(1940年8月改组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同年12月2日创立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支队,平房地区设施成为总部)、“满洲二五二零二部队”(苏联攻克柏林后,为了掩人视线,于1945年5月更为此名)。731部队伪装成一个饮水净化部队。731部队把基地建在我国东北哈尔滨附近的平房地区,建有占地300亩的大型细菌工厂。这一区域当时是傀儡政权伪“满洲国”的一部分。一些研究者认为超过10000名中国人,朝鲜人,以及苏蒙联军战俘在731部队的试验中被害,另外,据日本作家森村诚一在《恶魔的饱食》一书中称,通过“特别输送”进入到731部队的“马路大”需要进行编号,而从1939年以后,进行了两轮编号,每一轮编号极限为1500,于是在抗战结束时,共计有3000人死于731部队的魔爪之下。但是对于数量的多少还存在争议。日本投降前夕,匆忙撤退,为毁灭罪证将工厂炸毁,大批带菌动物逃出,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731部队是日军陆军用于实施细菌战的恶魔部队。他们把生物学和医学用于战争,并实施国际法上禁止的细菌战。官兵们对自己的经历守口如瓶,其中许多人在战后隐姓埋名地生活着。 日本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准备细菌战的特种部队,在战略上占有重要地位。日军所谓的"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平房",在某种意义上正说明了这一点。就其规模来说,实属世界上最大的细菌武器工厂。就其地位来说,它归属日本陆军省、日军参谋本部和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三重领导,人事配备是很强的。拥有从事细菌战研究的工作人员二千六百余人,其中一名中将和四名少将级军官,80余名校级军官,判任官和技师达300余名。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二年七月由石井四郎中将为部队长,一九四二年八月到一九四五年二月北野政次(原名北野政藏)少将接任部队长,一九四五年三月到同年八月石井四郎又重任部队长。它的直属各部以及支队都配备佐级军官负责,对一些重要部门则配备了少将级军官负责。 731部队的前身是石井四郎于1932年在我国东北哈尔滨市郊的背阴河设立的东乡部队。该部队最早开始进行在日本国内无法进行的人体实验。 1932年,石井四郎率部队修建了中马城,在哈尔滨市郊的监狱。1935年的一次监狱暴动迫使石井关闭了中马城。石井到离哈尔滨更近的平房区重新设立一个新的设施。 673部队在黑河孙吴县建立细菌实验基地,包括动物饲养、制菌室等300间建筑。 “731”在“背荫河时期”(1932~1934)有三个历史名称:对外称“关东军防疫班”,而内部的秘密称呼是“加茂部队”或“东乡部队”。日本学者松村高夫在《战争与恶疫》一书中写道:“(1932年石井四郎)在哈尔滨东南约70公里的五常县背荫河的防疫班(东乡部队)开始了细菌战研究。”台湾学者藤井志津枝在《731部队———日本魔鬼的生化恐怖》一书中写道:“1932年,陆军省、参谋本部和关东军的军头听从石井的建议,首先在哈尔滨附近的背荫河设立‘关东军防疫班’,匿名是加茂部队……”据此可知,在背荫河时期“731”的公开名称是“关东军防疫班”;而其秘匿名称有两个:“加茂部队”和“东乡部队”。《恶魔的饱食》一书的作者森村诚一在他的书中也谈到,731部队老兵们告诉他当时有两个隐秘名称:加茂部队和东乡部队。关于“加茂部队”名称的来历,是由于“加茂”是石井四郎家乡的名称,而跟随石井到背荫河的人员大多是由石井从加茂招募而来。关于“东乡部队”名称的来历,是由于石井四郎的化名叫“东乡春一”(一说“东乡肇”),因石井崇拜日俄战争(1905年)中日军击败俄军的统帅东乡平八郎。在“平房时期”(1935~1945),731部队的对外名称先后为“关东军防疫部”和“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秘匿名称则为“石井部队”、“奈良部队”、“满洲第731部队”等。隆二在伯力法庭上曾供述:“该部队在成立初期是称为‘防疫部’,而在(1940年)改编后则称呼为‘防疫给水部’了。”另一次庭审中又供述:“1941年前,这部队还没有正式番号,只称呼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同时又叫做石井部队,因为日军中各个部队通常是按该部队长官姓氏来称呼的。1941年,关东军总司令下令全军所有各部队及机关都采用番号时,于是这部队就开始命名为第731部队。”“731部队”一名,1941年以后才开始使用。但现在的人们把日军任何时期的在哈尔滨的细菌战部队都称之为“731部队”。在日本,有的学者甚至把“731部队”用作“日本细菌战”的代名词。 关于“奈良部队”,这是731部队在1940~1942年间向华中地区派出的细菌战远征队的秘密名称。据当时日军大本营参谋本部作战课参谋井本雄男大佐的工作日志《井本日志》记载: 731部队1940年9月至10月曾在浙江宁波一带实施细菌战; 1941年11月4日曾在湖南常德实施细菌战; 1942年7月至8月曾在浙赣铁路沿线一带地区实施细菌战。731部队在实施这三次细菌战时,都组织了一支远征队,由这支远征队与南京的1644部队配合去完成实施任务。这支远征队为什么被称为“奈良部队”曾在1940年参加过远征队到浙江实施细菌战的原731部队老兵石桥直方说:当时负责组织远征队的731部队总务部庶务课主任叫饭田奈良,于是就以“奈良”作为远征队的秘密代称。 所属部队 细菌武器研究室 设立于日本东京陆军军医学校,位于日本东京新宿,对外称防疫研究室。1997年新宿曾出土很多残缺不全的头颅等人骨,相信曾遭受人为切割。 关东军659部队 本部设于哈尔滨平房区,对外称关东军队防疫给水部,其本部称为731部队。731部队是旧日本关东军防疫给水本部的别名。该单位由石井四郎所领导,因此也称之为「石井部队」。731部队也是在抗日战争(1937-1945)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从事生物战细菌战研究和人体试验相关研究的秘密军医部队的代称。 关东军100部队 本部设于新京(今吉林长春),对外称关东军兽疫预防部,下设2630部队等。负责人为高桥隆笃兽医中将和松有次郎兽医少将。 北支甲1855部队 本部设在北京的天坛公园西门南侧的神乐署原国民党中央防疫处所在地,对外称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后称第151兵站医院,也被称为西村部队。1855部队部长初为黑江,后为菊池齐。1939年,西村英二继任。下设三个科: 第1科设于协和医学院,从事细菌(生物)战剂的研究;第2科设于天坛公园西门南侧,从事细菌武器生产;第3科设于北海旁北平图书馆西原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和北平社会调查所,为细菌武器研究所。 此外,在济南、天津、太原、青岛、郑州、开封、郾城派驻支队等。 荣字1644部队 本部设于南京中山东路原南京陆军中央医院,对外称华东派遣军防疫给水部/中支那防疫给水部,又称“多摩部队”。部队长为桔田武夫中佐,副部队长兼研究课长为小林贤二少佐。下设7个课。荣字1644部队在上海、南京、岳阳、荆门、宜昌等地派驻12个支队。 波字8604部队 本部设于广州原百子路中山大学医学院内, 对外称华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是日军在中国南部的一支重要细菌战部队。部队长先后为田中严大佐、佐佐木高行、佐藤俊二、龟泽鹿郎。下设6个科: 总务科,科长熊仓少佐 ; 细菌研究科,科长沟口少佐; 防疫给水科,科长江口少佐; 传染病治疗科,科长小口少佐 ; 鼠疫培养和病体解剖科,科长渡边少佐;器材供应科。 冈字9420部队 本部设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对外称南方防疫给水部。 日本细菌部队在中国境内有五大部队,63个支队。731部队行径只是日本侵略军在占领满洲期间(从1931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犯下的许多战争罪行之一,在这期间,1500万中国人,朝鲜人,菲律宾人,印度尼西亚人,缅甸平民,太平洋岛上居民和反法西斯联军俘虏被杀害。 主要成员 陆军中将石井四郎 陆军中佐内藤良一 医生 北野政次(后任731部队部队长) 柄泽班 篠冢良雄 本部支队 第一部 在活体试验者身上研究淋巴腺鼠疫,霍乱,炭疽病,伤寒,肺结核。一个容纳300人左右的监狱为这个目的建造起来。部长菊地齐军医少将。 下设: 笠原班(病毒):研究滤过性病毒及当地地方病。班长笠原四郎军医大佐。 田中班(昆虫):研究昆虫。班长田中英雄军医少佐 吉村班(冻伤):研究治疗冻伤的有效方法及航空医学。班长吉村寿人陆军技师 高桥班(鼠疫):研究鼠疫。班长高桥正彦军医少佐 江岛班(赤痢):研究赤痢及血清学。班长江岛真平陆军技师。 太田班(炭疽):研究炭疽,班长太田澄军医大佐 凑 班(霍乱):研究霍乱。班长凑政雄陆军技师 冈本班(病理):研究病理、活体及死体解剖。班长冈本耕造陆军技师 石川班(病理):研究病理及制作人体组织标本。班长石川太刀雄丸陆军技师 内海班(血清):研究血清、开发疫苗及实行细菌战时当友军感染後对症疗法。 田部班(伤寒):研究伤寒。班长田部井和军医中佐 二木班(结核):研究结核菌。班长二木秀雄陆军技师 草味班(药理):研究药理、毒剂的化学结构。班长[草味正夫]药剂少佐 野口班(斑疹伤寒):研究斑疹伤寒。 肥之藤班(炭疽):研究炭疽,班长肥之藤信三。 碇班(炭疽):研究炭疽。班长碇常重 在田班(X光):研究X光等其他放射线。 特别班:负责特别秘密监狱的管理和实验动物的培养,负责人石井刚男和石井三男。 第二部 研究生物武器的在战场上的使用,特别是在传播细菌和寄生虫的设备的研究方面。部长太田澄大佐。下设一个分部,下属一个航空班和在鞠家窑的安达特别实验场 八木泽班(植物菌):研究植物菌。班长八木沢行正陆军技师。 大田班(消毒):班长大田大佐。 第三部 生产容纳生物战剂的炮弹,驻扎在哈尔滨。部长江口中佐,下设两个工厂,主要是陶瓷弹壳制造厂,用于生产“石井式”陶瓷细菌炸弹。还有一个运输班。 第四部 生产各种生物战剂,部长川岛清少将。下设4课进行各证细菌的生产。 第1课 柄泽班:细菌制造 班长柄泽十三夫军医少佐 野口班:生产鼠疫菌和炭疽菌。班长野口圭一 第2课:研究干燥菌和疫苗。负责人三谷幸雄 第3课:研究干燥菌和疫苗。 第4课(疫苗) 植村班:生产瓦斯坏疽菌和炭疽菌。班长植村肇 有田班:生产斑疹伤寒及疫苗。班长有田正义军医少佐 朝比奈班:班长朝比奈正二郎陆军技师 第五部 训练教育部,部长园田太郎大佐,后由西俊英军医中佐接任。负责培训从事细菌武器,细菌战的人才。 第六部 装备部,部长大谷少将。负责器材,设备的供应。 第七部 诊疗部,部长永山大佐。负责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日本人的医疗。 第八部:总务部,部长中留金藏中佐,后由太田澄军医大佐兼任。负责整个部队的财务管理、生产计划、人事分配。 石井的细菌部队(659部队)除了平房本部(731部队)外,还有4个支队: 162部队 (林口支队):设于林口县,支队长西俊英军医中佐,后由榊原秀夫军医少佐接任。拥有日本研究员226名。 643部队 (牡丹江或海林支队):设于海林镇,支队长尾上正男军医少佐。拥有日本研究员200名。 673部队 (孙吴支队):设于黑河市孙吴县,支队长西俊英军医中佐。拥有日本研究人员136名。 543部队 (海拉尔支队):设于海拉尔市,支队长加藤恒则军医少佐。拥有日本研究员226名。 319部队 (大连细菌研究所):设于大连市,前身为满铁卫生研究所,1939年划归731部队管辖。 1935年,从欧洲游学归来的石井四郎还是二等军医中佐,3年后飞快地晋升为军医大佐。 二战结束后的1955年,石井四郎在为其教官清野谦次守灵的时候,罕见地讲述了自己部队的情况: “政府业已确定要制定国家百年大计:保护将士健康,减少死亡率和患病率……在这种情况下,先是在陆军军医学校设立研究室,再在中国华南以中山大学为中心,由内而外逐步设立研究所,最终设立了324个研究所。结果是,传染病及传染致死率下降,日本大藏省十分欣喜,得出结论:如此情况,可以继续扩展下去。因此,我得以在哈尔滨建立了一个设施齐全的综合大学研究所,里面有电气火车,也有飞机,在那里非常投入地从事研究。” 所谓“在中国华南以中山大学为中心”设立研究所,就是指日本军队以武力占领华南的广东中山大学,在那里设立“华南派遣军”。同时,日军在北京设立了天坛中央防疫所;在占据南京原国民党中央医院后设置了防疫给水部。至于在哈尔滨附近平房(地名)设立的机构,原名为“东乡部队”,后对外改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中日战争的序幕。第二个月,上海派遣军的战斗部队发生食物中毒,不少士兵饮用了受霍乱弧菌污染的河水而死亡。石井四郎接到汇报后,立即给陆军部和参谋本部打报告,并四处游说对战斗部队提供净水装置的重要性。数天后,他便向上海派遣军运送了5台他自己研发的“石井式”滤水机和200名给水部队人员。不久,这种滤水机被正式批准为陆军的“卫生滤水机”。 很快,日军组成了18个“师团防疫给水部”,在各条战线前方从事防疫给水业务。这些部门,加上由平房派往各地的分部,被统称为“石井机关”。 需要指出的是,事实并非如石井四郎所说的那样,由于传染病及传染病死亡率下降,一个“巨大设施”才得以在平房建成。反而是颠倒过来——先是平房设施建成,而后由于卢沟桥事件爆发,各防疫给水部的数量才急剧增加了。 我们可以从石井四郎的讲话中看出他有一种嗜好,即:为了夸大传染病减少和传染病死亡率下降的业绩,不惜歪曲事实。然而,我们切不可因此疏忽了讲话中的另一个细节: “在这方面,日本陆军请求国内所有大学做的事情有两种:能做的事情和国内不能做的事情。对此,军队是经过多次会议才做出决定的,而且,对于国内不能做的事情要另外想方设法……去中国东北北方就能做了。陆军遂决定在那里设立研究所。” 石井四郎选择了远离日本国内、欧美各国根本关注不到的中国东北,在那里进行《日内瓦议定书》所禁止的细菌武器的研制,这让陆军部十分认同。日本陆军省认为,研究中国东北的地方病以及研制疫苗,是设想中的对苏联作战所不可或缺的。 不过,石井考虑的“国内不能做的事情”,其意思不仅限于这些。他主张,在国内伦理上不允许的事情,在我国东北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他就是凭借“国内不能做的事情”这等理由,才得以让日本军部同意他在我国东北建立一个大型细菌武器研究设施。 为了保守“国内不能做的事情”的秘密,平房设施内被隔离的特设牢房交给特别班管理,石井四郎的二哥刚男亲自指挥。为工程建设而征召来的加茂村民成了特别班成员,身穿白大褂,脚蹬长筒胶靴并佩带手枪,以非同一般的装束负责监视。 就这样,731部队在我国东北的原野上诞生了。 细菌战 1940年,浙江省宁波地区。 1941年,湖南省常德地区。 1942年,浙赣铁路沿线。 伤亡情况 仅鲁西聊城、临清等18个县有至少20多万人死于日本细菌战。 非人手段 活体解剖:一个代号为“马路大”的特别项目进行人体试验:受试验者从中国的住民中抓来,也被称为“圆木”(丸太)。此项作业的要点是:必须保证解剖对象是绝对清醒的状态,也就是说,绝对不能麻醉。因为日本军医认为麻醉后的研究数据是不真实的。其解剖场景惨绝人寰。解剖时,那凄厉的惨叫声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此项工作也是731部队所有医师所必备的基础技能。 手榴弹试验:将人在不同的距离和位置下进行手榴弹试验。 冻伤试验:用来测试人在不同温度下抗寒程度。试验资料为北支那防疫给水部专业人员与驻蒙军团联合进行的一次野外冻伤试验的资料,题目为《极秘·驻蒙军冬季卫生研究成绩》,资料编成者为冬季卫生研究班,形成年代为昭和十六年三月(1941年3月)。 该资料是侵华日军细菌与毒气战研究所所长金成民,应日本横滨市立大学校长加藤佑三先生邀请,受平房区政府委派赴日讲学访问期间,多次单独或与日本友人一同赴东京神田等地的图书馆及资料馆查阅资料,在一资料室内,发现这部保存较好的资料。 火焰喷射器实验:1943年夏的一天,在安达实验场,排列着十几辆旧坦克和装甲车七三一队员押解着十几名穿着日军文职人员军服的“马路大”,强迫他们进入到坦克或装甲车里。然后关上车盖,全部密封在里面。每辆坦克塞进两个人,装甲军重进一个人马路大们被四周荷枪实弹的日军包围着,根本没有逃跑的可能。 这时,一群关东军司令部派来的士兵背着草绿色的大桶,桶里装着压缩空气和汽柴油配成的液体燃料(燃烧剂)。桶的右上角有一个胶皮管,胶皮管头上装着金属喷嘴,那是火焰喷射器。这些士兵分别站在离坦克或装甲车10米,20米,30米远不等的地方以半跨半坐的姿势,把火焰喷射器的喷嘴对准了坦克和装甲车命令下达后,白热的火焰从喷嘴喷出,坦克和装甲车立即被1000度高温的火焰包围,并响起了轻微的爆炸声。十几秒后,停止喷射,坦克和装甲车被烧得变了形,车内的“马路大”都被烤焦,甚至碳化了。 鼠疫实验:731部队长期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鼠疫实验,生产了数量庞大的鼠疫菌和鼠疫武器,使731部队所在地哈尔滨平房地区成为细菌武器的“火药桶”。1945年8月,731部队在逃跑前夕由于炸毁本部实验设施,使得染疫老鼠、实验动物逃窜出来,这个“火药桶”被引爆,使哈尔滨平房地区鼠疫大面积爆发流行,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哈尔滨平房地区由此成为鼠疫疫源地,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处由于人为因素制造的鼠疫疫源地,危害难以估量,后果极其严重。在上世纪50年代,哈尔滨市政府和当地人民群众为控制和消除鼠疫疫情,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无麻醉拔牙:目的是测试伤员在未麻醉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忍受拔牙手术,实验结果是无人能够忍受,但如果已经严重松动的牙齿则另当别论。 人与马血互换:将身体强壮的人血液抽去大部分,此时人全身痉挛,几名军医都无法完全按住。立即输入马匹血液,并观察人的表现,结果身体排异性明显,人全部死亡。 病菌对胎儿的影响:让女人怀孕后感染病菌,待胎儿成形后进行活体解剖,观察胎儿的状态。 人畜杂交:强迫女人与马匹或狼青交配,研究所谓劣等民族的优化办法。 人体四肢互换:将两个人分别截肢后通过手术互换四肢,如果试验成功则对于恢复伤残日军士兵的战斗力有极大意义,但试验失败,因为接上的四肢并没有恢复生命的迹象。 其他人体试验:人类所能想到的各种惨无人道的试验,尤其是那些可用于大量杀伤敌人,医治自己人的项目,731部队的官兵们竭尽所能都做过了。因为他们清楚,这些试验在和平时期是不可想象的,但为了天皇的所谓圣战,他们并没有任何的罪恶感,唯一让他们感到不忍的是那些动物们(比如;白鼠)。战后,他们为那些动物树立了一块纪念碑。那些惨死的数万名罹难者甚至连骨灰都没有留下,他们的待遇连动物都不如。 幼儿制作标本:1945年3月,14岁的清水英男初三没毕业,就在老师的推荐下,作为见习技术员加入了731部队,随后被派驻到731部队总部工作。正式工作第一天,他在实验室中看到很多人体器官标本被泡在液体中。清水英男说:“他们告诉我这是解剖俘虏做成的标本,但我看到的有幼儿、有妇女腹中的胎儿。我印象深刻的是幼儿标本,为什么他们要做这些惨无人道的事,真是太残忍了。” 对游者开放的建筑物中的一座731基地占地6平方公里,由150多幢建筑组成。设施经过很精心的设计,使得其很难被摧毁。一些731的周边设施仍保存,并开发给游客参观。 基地包括各种各样的生产设施。有约4500个培养跳蚤的容器,6个巨大的制造各种化学制品的锅炉,以及约1800用于生产生物战剂的容器。几天内就可以产出大约30克鼠疫杆菌。 数十吨的这些生物武器(以及一些化学武器)在整个战争期间被存放于我国东北的许多地方,731部队解散后日本试图销毁每一个证据,无论如何这都是徒然,依然还有许多证物遗留着。有时候还对我国的平民造成伤害。特别是在2003年9月,29名在黑龙江一栋建筑物的工作人员无意地挖掘到了埋藏在地下超过有50年历史的化学武器的弹壳,因受其损害而被送往医院治疗。 石井想要在太平洋冲突后的1944年5月使用化学武器,但是他的企图由于计划不周和盟国的干涉而多次被挫败。当战争会很快结束的形势变得明朗时,石井下令摧毁那些设备设施,并告诉他的部下“把秘密带进坟墓”。他的日本军队在战争的最后的日子里集合起来销毁他们进行人体试验的证据,包括毒杀400名在押的“马路大”并焚烧;还故意地放出所有感染瘟疫的动物。[ 美国相信这些研究数据是具有相当高的价值,因为联盟国从未进行过这种类型的人体试验。同时,美国不希望任何其他国,特别是苏联得到这些数据用于研究生物武器。因此,作为获得这些数据的交换,美国不以战争罪起诉731部队的军官。 1949年12月,伯力城(哈巴罗夫斯克)战犯审判法庭对731部队的战犯进行了审判。 许多前731部队的成员都加入了日本医疗组织,731部队的第二任部队长北野政次博士则在战后成立了日本最大的制药企业绿十字(Green cross)公司。其他成员或领导医学院校,或在日本厚生劳动省工作,成为政府公务员。 日本极右翼历史学家一直否认731部队的存在,他们认为那是中国宣传机关编造的谎言。但日本的左翼政党如日本共产党曾经出版过关于731部队的文学作品,并强调美国为了换取731部队的研究数据,刻意掩盖了731部队的史实。731部队的历史和其他涉及731部队的二战主题从许多日本历史教科书中抹去了。这恰恰表明了军国主义仍是现代日本的主流思想,进而说明日本并不打算承担所犯罪行的全部责任。 1997年,180名731部队的受害者或其家属,对日本政府提出诉讼,要求全面披露731部队事实,道歉并予以赔偿。2002年8月,东京地方法院承认731部队的存在以及所进行的生物战,但是裁决所有的赔偿问题已经在1972年9月29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中解决。 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日本帝国政府解密法案,对大部分机密的关于日本帝国在二战中所犯罪行和战犯档案进行解密。2003年,这一工作将由纳粹战争罪行和日本帝国政府档案跨部门工作组(IWG)完成。 2014年1月22日,韩国《东亚日报》报道,恶名昭著的日本731部队多名军官竟凭“活体实验”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还获得了日本某国立大学颁发的博士学位。 日本滋贺医科大学名誉教授西山胜夫于2012年在《社会医学研究》刊物上发表论文,题为《731部队人士在京都大学医学部的博士论文查证》。文章披露,在1927年—1960年期间,731部队的主要军官当中,至少有23人凭借着活体实验发表论文,并取得博士学位。西山胜夫教授在发表文章之前曾参阅了大量资料,上述事实可在日本京都大学以及日本国会图书馆的馆藏资料中得以考证,731部队军官提交博士学位论文一事还获得了当时的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认可。 731部队军官提交的论文题目大都同“细菌战”有所关联:比如《活菌干燥保存方法研究》、《瘟疫菌保存方法研究》等等。个别军官甚至将在731部队服役期间的研究报告直接当做学位论文使用。其中侵华日本陆军中将、731部队的创办人石井四郎就毕业于京都大学医学部。 日本非政府研究小组“731部队·细菌战资料中心”共同代表近藤昭二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日本战后以向美国上交全部731部队研究资料为条件,与美方达成不追究裕仁天皇和北野政次等细菌战负责人战争责任的幕后交易,至今日美仍没有公开相关资料。近藤说,为顺利实现对日本的战后统治,美国需要维持日本的天皇制。在不追究天皇战争责任这一点上,日美利益达成一致。同时,出于对抗苏联的需要,美国不希望看到731部队的研究资料落入苏联人手中。石井四郎(731部队创立者及第一任部队长)趁机向美国提出协商,这一幕后交易最终成立:日本将所有731部队的细菌武器研究数据交给美国,而美国则没有追究裕仁天皇和石井等人的责任。 1945年9月,美国派德特里克堡基地(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的前身)的细菌战专家桑德斯调查日本细菌战有关情况。此后几年,美国又陆续派出了汤普森、费尔等人,与包括731部队头目石井四郎在内的731部队主要成员进行接触,了解细菌战。 1947年9月,美国国务院向当时驻日美军最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作出指示,为了获取石井等人掌握的细菌实验资料,可以“不追究石井及其同伙的战争犯罪责任。” 到1948年11月东京审判结束的几年间,美日之间达成了秘密交易。 美国以豁免731部队战犯战争责任为条件,得到了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细菌实验、细菌战、毒气实验等方面的数据,并为此支付了25万日元。这些数据和资料,包括大量731部队的实验报告书,以及8000多张有关用细菌武器作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的病理学标本和幻灯片等。档案显示,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的鼻疽菌、炭疽菌和鼠疫菌实验报告的封面,都有“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基地生物战实验室化学部队研究与开发部”的字样。 为了获取生物实验数据,美国包庇二战战犯,向世界隐瞒了石井四郎以及731部队的滔天罪恶。 侵华日军第731部队旧址 侵华日军第731部队旧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属近现代重要史迹,遗存年代为1936~1945年。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由平房营区旧址、细菌弹壳制造厂遗址、吉林街联络处旧址、教化街营外宿舍旧址、日本领事馆旧址、城子沟野外实验场遗址等六部分组成,现有重点保护遗存27处,现有面积24.8万平方米,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武器研究、实验及制造基地,是日本军国主义违背国际公约,用活人进行冻伤、细菌感染、毒气实验的大本营,是发动细菌战争的策源地,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掠夺资源、践踏主权的重要罪证。 1997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疆大街,是在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证遗址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专题馆,始建于1982年,于1985年8月15日在原731部队本部大楼的东侧正式对外开放。原馆陈列照片120余幅,陈列文物200余件。新馆于1995年正式建成,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五十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对外开放。 该馆主要包括罪证陈列馆和罪证遗址两大部分。现保存较为完好的遗址有23处,大部分分布在平房区,其中主要遗址有731部队本部大楼旧址、南门卫兵所旧址、动力班遗址、黄鼠饲养室遗址等。罪证陈列馆分16个部分,陈列厅使用面积418平方米,陈列照片160余幅,陈列罪证实物70余件和大量见证人证言,这些证据有力地证明了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进行细菌战的罪恶活动。 2022年12月,在第九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改陈工程完工,2万余件(页)新文物、新档案、新史料首次展出。 1981年,日本作者森村诚一出版了《恶魔的盛宴》一书 (悪魔の饱食)。这部纪实文学以大量的事实揭露了二战期间日本侵略我国东北时,以中国人为生物实验对象来试验细菌生化武器。作品在日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报》上连载,引起轰动,印刷300万册一销而空。 2008年3月,《恶魔的饱食——日本731细菌战部队揭秘》全三集,已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并将免费赠送给学校图书馆、各抗日战争遗址、纪念馆和有关机构,以期记住历史,不让历史重演。 香港电影《黑太阳731》是第一部反映731部队的影片。俄罗斯电影《刀的哲学》以纪实手法,用黑白电影的形式描述了人体试验的恐怖场景,残忍至极。 值得一提的是二战结束后,石井四郎用其残杀万余人类生命得来的细菌杀人方法的资料数据通过麦克阿瑟牵线与美国总统杜鲁门进行了阴谋交易,逃避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和人类良知与道义的责任。 从前几年开始,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已经将所有陈列的尸体、器官封存起来,禁止向游客展出。这是一种对死者的尊重。纪念过去,目的其实只有一个—— 警示未来。于是,关于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的相关地位,就成了一个无法回避也不应该回避的焦点话题。侵华日军731部队的相关新闻日前再一次 “不冷不热” 地曝光。又一份罪恶的史料被发现,活人细菌实验3000余位受害者名单得以确认。 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权威专家金成民对外公布了他的最新史料发现,从1939年至1945年,至少有7000余无辜生灵被侵华日军第731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本部直接用作活体细菌试验材料,无一生还,近3000余受害者的确切名单已经被确定。又一次,“揭露侵华日军非人道罪行的最直接证据”大白于天下。 多年以来,“731”的罪恶,一如它的制造者,已经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柱基之上。然而,对罪恶的检讨,却常常被些许的嘈杂声音干扰,甚至湮没。对于那段罪恶的受难者,为了不忘苦痛,“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建立起来,用以保留遗迹,搜集罪证,从而得以记录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记录历史,纪念过去,目的,其实只有一个 警示未来。 石井四郎曾经直言不讳的说”我不仅有权指挥关东军的特种部队,而且还有权指挥华北、华中、华南和南太平洋方面的防疫给水部“,可以说七三一部队在整个日本细菌战略网中处于中心的作用、始终是研究基地、指挥中心。它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组织联合细菌武器性能实验和使用细菌武器作战; 二是,指导各细菌部队进行细菌实验和使用细菌作战; 三是,培训细菌实验和作战人员,为此,七三一部队专门设立了训练教育部。

731部队骨干成员合影

731部队细菌战小动物地下实验室

731部队研制的的陶瓷质细菌炸弹(石井炸弹)

【军事科普】侵华日军的魔鬼工厂:关东军驻满洲第731防疫给水部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