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常不利的条件下,司马师为什么能顺利继承司马懿的权力?
本鬼在前文《为什么说司马师继承司马懿的权力交接是司马氏代魏的重大考验?》中提到,司马师继承司马懿的权力其实存在很多不利条件。按照常理来说,司马师继承父亲司马懿的权力大概率不应该像史书记载的那样顺利,司马氏取代曹魏的进程就此中断都是完全可能。 然而史书对于司马师继承司马懿进而执掌曹魏大权的过程有一句:“
议者咸云‘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抚军大将军辅政
”,整个权力交接的过程几乎没有波澜。那么在非常不利的条件下,司马师为什么能顺利继承司马懿的权力呢?本鬼接下来说说自己的一家之言。 首先,司马师在曹睿时期曾出任中护军并且因为选人公正而获得了广泛好评(
魏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
)。中护军是曹操当年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设立的,专门掌管宫廷禁军。司马昭就是因为对中护军失控才背上了弑君的骂名。 担任过中护军的优秀履历让他在曹魏的宫廷禁军中很有威望,司马师也以此在“高平陵之变”中迅速控制洛阳。等到司马懿去世的时候,禁军大部分军官都是司马师的“门生故吏”,中护军则是司马懿的侄子司马望。控制禁军无异于控制皇帝,司马师以此让皇帝曹芳不敢收权。 其次,在曹芳无法主动收权的前提下,司马师继承司马懿权位的最大阻碍就是其他朝廷重臣。如果有重臣公开反对司马师继承权位,法理条件不足的司马师是很难找出理由反驳的,公开杀人又会丧失人心。但经过司马懿生前的布局,当时的曹魏重臣大多都是司马家一党。 比如当时的曹魏三公,太尉王凌刚刚被司马懿逼死,司徒高柔是司马懿的故交并且没有实权,司空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当时执掌军政大权的三十一名曹魏重臣中,十九人是司马懿的兄弟子侄、门生故吏,剩下的十二人还有两人(王凌、王广)被司马懿在临死前干掉。 在剩下的十名重臣中,要么没有兵权(如夏侯玄),要么威望不足(如毌丘俭),都不足以与支持司马师的重臣抗衡(如司马孚、郭淮等等)。正因如此,曹魏朝议的公开结论就是支持司马师继承司马懿的权力,还用商朝的伊尹当借口(
议者咸云“伊尹既卒,伊陟嗣事”
)。 综上所述,司马师控制禁军让皇帝曹芳无法主动收回权力,司马懿生前的布局则让曹魏的大部分重臣要么支持司马师集成,要么保持中立,无人公开反对。于是在非常不利的条件下,司马师依然顺利继承了司马懿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