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art教授:海德格尔的自嗨与时间
中国哲学界把海德格尔作为显学,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大概就是外行看热闹,非要说有什么品味,恐怕也是比较土的,碰巧海德格尔本身也比较土,结果就臭味相投土到一块儿了。
先从海德格尔这个人说起,他是典型的小镇做题家吗?不,是从小啃古文的,恐怕只能叫做乡村背书家,受教会资助上学,原本想要当个神父,但体检不合格只能改学哲学。若是在正常状态下,这样的人也就是一个平庸学者,但他正好赶上纳粹上台,有头脑的人大都急流勇退,然后他就把屁股给坐稳当了,就像现在的自媒体,马甲做大后就可以直播带货。
下面我们看海德格尔带了一些什么玩意儿,他认为两千多年的哲学都是在讲“存在者”,在忽视了“存在”本身。有些国内学者捧臭脚,认为这个“存在”是系词be,在中文中翻译为“在”或者“是”,都不算是贴切的解释。他们把海德格尔的存在叫做to be,而把“存在者”叫做being,后面还有一个此在(Dasein),大致就相当于the being.
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语言误用,无非把语言中的功能词实指化,因为这类功能词普遍存在,似乎就找到万事万物的共性。这好比古文中经常有“之乎者也”,有人把“之乎者也”也当成一个对象,去追问它到底是什么东西,甚至说现在用了白话文,“之乎者也”意义其实是被忘掉的,只有头脑简单的古文帮才会喜欢这样的说法。
海德格尔的to be主要不是认识判断,而是带有一种人生的意义,中文确实很难找到类似的词,但日语里却有个喜闻乐见的词:嗨(はい)!我们经常看到上级发完命令,下面的人就会说一句:嗨!这同样是表示肯定,但又不是纯粹的认识判断,而是表示答应对方的态度。特别是加上中文的空耳,让人的内心也嗨起来,就可以来充当海德格尔的存在,连黑格尔的主奴关系都可以拉过来扯一扯。
再看所谓的“存在者”,不妨像英文中+ing一般,自然拖个长音,就把它叫做“嗨一”。而那个“此在”,实际上就是指人,但同时又加了表示“这里”的前缀,既然人这里在嗨,其结果就是“自嗨”。海德格尔代表作《存在与时间》,其实主要是分析此在,不妨就可以叫做《自嗨与时间》。
这样一来,我们能够看到下面的对应关系,由此可以非常轻松的翻译海德格尔式的绕口令:
存在 = to be = 嗨
存在者 = being = 嗨一
此在 = the being = 自嗨
按照海德格尔的精神,我们可以说: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者是存在的存在者,使得存在者存在的存在就是此在。
按照Strongart教授的解释,那无非就是:嗨是嗨一是嗨,嗨一是嗨的嗨一,使得嗨一嗨的嗨就是自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