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明白起来

1
白先勇先生说:“余秋雨先生是唯一获得全球华文读者欢迎而历久不衰的大陆作家。”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么我也可以跟着造句:香江才子金庸先生应该是唯一获得全球华文读者欢迎而历久不衰的香港作家。
2
在读余秋雨的《中国文化课》。
做了很多笔记,后续有机会就放在公众号上。
读高中的时候,当我还在集贸市场吐沫横飞杀价的时候,年长我几岁的磊哥已然在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了。
3
对了,他有新华书店图书馆的借阅卡。
那是我有数的几次进图书馆的经历。
初中的时候,学校的图书馆藏书相当之丰富,但不好意思,一直上着门锁。后来说是上峰要来视察,所以十万火急地安排靠得住的班级尽快整理图书馆。打开门锁进去,真正是尘封。
那是我有数的目不暇接。
全本的毛泽东文集。古旧的象棋棋谱。孤本典籍等等。
《肖申克的救赎》当中,外出干活的囚徒们在干活休息的间隙,喝着啤酒休息。
我们,在搬书整理的间歇,被获准阅读这些图书馆当中的书籍。
很久很久以后,我甚至有过一个愿望:有那么一两年,什么事儿也不干,就一头扎进去这图书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后来,这个愿望基本上算是实现了,当然,不是初中的那个图书馆,而是苏州的图书馆。
4
回到余秋雨上面来。
别平喜,怕是我这一生都会记得这个名字。
巧了,他也有新华书店图书馆的借阅卡。
那天,平喜借给我他的借阅卡,我进入了图书馆,读的是余秋雨的《千年一叹》。
唉。
5
高考那天,我在宿舍,下午还没开考,中午,饭毕,我在宿舍读余秋雨的《道士塔》。
王道士拿着莫高窟当中的经卷去换钱,换来钱然后来维修莫高窟。
陆川的电影《可可西里》当中,当地的藏羚羊守护者们拿着没收上来的藏羚羊皮去换钱,换来钱买汽油,买枪,来保护藏羚羊。
有什么不同?
6
余秋雨说,20世纪九十年代他决定到恐怖主义地区考察人类古文化遗址。
这句话读过就再不会忘记。
人类古文化遗址,恐怖主义地区。
古代,人们对于无法了解的事物,冠之以鬼神。
现代,资本的铁蹄,经济的掠夺,文化的侵蚀,跟不上所谓文明脚步的所在,被冠之以恐怖地区。
有什么不同?
7
余秋雨说,第一个投资中国的西方企业家哈默,来中国接受邓小平接见的时候,赠送给邓小平的见面礼,就是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双桥》。
双桥是陈逸飞的回忆。
也是我的。
当年去周庄,是为着三毛去的。在双桥,导游说,喏,就是这个地方,陈逸飞先生画的,双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8
余秋雨说:我在美国各大城市的华文书店发现,那里出售的我的著作,有很大一部分也是盗版本。由此产生联想,现在大量推向国际的所谓“中国文化”、“千年国粹”、“国学经典”,是不是也夹杂着各种各样的“盗版本”?这不能靠外国人来辨别,却需要我们自己留心。
同理,反过来,美国现在大量推向国际的所谓美国文化,普世价值观,是不是也夹杂着各种各样盗版本?这不能靠人家来强推,也需要我们自己留心。
9
余秋雨说,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不被接受的美,是还没有实现的美。
让我想到王阳明的话: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