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度】基金规模大了,会不会成为收益的敌人?

2021-07-06 18:00 作者:网叔点财  | 我要投稿

【深度】基金规模是不是收益的敌人?

 

 

止2021年5月31日,

全市场主动基金4290只(今年成立的、和部分缺值的基金不在统计范围内),

全部主动基金今年1-5月的平均区间回报率为5.39%

在4290只主动基金中,规模大于200亿的有22只(不含分级),

这22只基金,

今年1-5月的区间回报率为4.73%,跑输大盘!

 

而在这22只基金中,

有13只基金2021年前5个月的区间回报不足5%

其中“基金一哥”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规模三百多亿,5个月涨了区区1.68%,

董承非管理的兴全新视野,亏了2.13%!

 

于是不免让人疑惑:

基金规模大了,会不会影响收益率?

江湖传说的“规模是收益的敌人”,是不是应验了?

 

 

1.0    

想要解题这个问题,本质是研究基金收益率规模之间的相关性

 

在物理学上,有一种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即在其它所有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一种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也引用控制变量法做研究:

假设其它所有因素相同,基金规模的变化对收益率有什么影响?

 

为此,我们建了一个简单的线性模型:

 

Y=a+b*X

 

Y为基金年化收益;

X为基金年度平均规模,四个季度平均值。

 

其中,a代表除规模外其它所有因素对基金收益率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本文指1年)可视为一个常量;

b为基金规模对收益率的影响系数,

 

若b>0,表示基金收益率与规模正相关,即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基金规模越大,收益率越高;

若b<0,表示基金收益率与规模负相关,即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基金规模越大,收益率越低;

若b=0,表示基金收益率与规模没有相关性,即基金规模对收益率没有影响。

 

下面我们以2020年的全部主动基金数据作验证:

 

(注意,当年成立的基金,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不在我们统计范围以内。)

 

(1)全部主动基金

 

Y=48.14+0.138*X

 

回归结果显示,对2020年全部主动基金(有效值3313只),

基金的年化收益与规模呈正相关性,

平均规模每增加1亿,基金年化收益增加0.138%

 

(2)平均规模小于等于10亿的主动基金

 

Y=43.59+0.904*X

 

回归结果显示,

对2020年平均规模小于10亿的主动基金(有效值2571只),

基金的年化收益与规模呈正相关性,

平均规模每增加1亿,基金年化收益增加0.904%


(3)平均规模在10亿到100亿之间的主动基金

 

Y=59.42+0.027*X

 

回归结果显示,

对2020年平均规模大于10亿、小于等于100亿的主动基金(有效值693只),基金的年化收益与规模呈正相关性,

平均规模每增加1亿,基金年化收益增加0.027%


(4)平均规模大于100亿的主动基金

 

Y=69.56-0.056*X

 

回归结果显示,

对2020年平均规模大于100亿的主动基金(有效值49只),

基金的年化收益与规模呈负相关性,

平均规模每增加1亿,基金年化收益减少0.056%


综上我们的研究,从2020年主动基金的历史业绩来看,

总体上基金的收益率与规模呈正相关性,

尤其是对于规模小于10亿的基金,这种正相关性最强,规模每提高1亿,年化收益可提高0.904%,且t值高达2.48,置信度接近90%。

只有当规模大于100亿的基金,基金的年化收益才与规模呈负相关性,

但是t值偏低,只有0.73,置信度仅50%左右。

 

 

2.0

上面我们验证了2020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否只是特例呢?

 

为排除市场风格变化等其它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其它年份的数据作进一步地验证,以更好地验证规模过大的基金是否对收益产生负向影响。

 

众所周知,A股一般7年一轮牛熊周期,

我们决定对2014-2019年管理规模处于最大区间的主动基金进行回归分析。

 

 

(1)2019年的回归结果

 

Y=69.04-0.172*X

 

因为2019年规模大于100亿的基金只有16只,数量较少,影响回归的准确性,作为调整,我们取规模最大的20只基金来分析,规模排名第20为84.23亿。

 

结果显示,

对于2019年规模最大的20只主动基金,

基金规模每增加1亿,基金年化收益减少0.172%

且t值为1.83,置信度在90%以上。


(2)2018年的回归结果

 

Y=-19.57+0.010*X

 

同样,2018年规模大于100亿的基金只有6只,数量较少,影响回归的准确性,作为调整,我们取规模最大的20只基金来分析,规模排名第20为64.77亿。

 

结果显示,

对于2018年规模最大的20只主动基金,

基金规模每增加1亿,基金年化收益增加0.010%

且t值较低,为0.21,置信度小于20%。


(3)2017年的回归结果

 

Y=30.11-0.035*X

 

同样,2017年规模大于100亿的基金只有4只,数量较少,影响回归的准确性,作为调整,我们取规模最大的20只基金来分析,规模排名第20为64.27亿。

 

结果显示,

对于2017年规模最大的20只主动基金,

基金规模每增加1亿,基金年化收益减少0.035%

但是t值较低,为0.13,置信度小于20%。


(4)2016年的回归结果

 

Y=-9.91-0.060*X

 

同样,2016年规模大于100亿的基金只有3只,数量较少,影响回归的准确性,作为调整,我们取规模最大的20只基金来分析,规模排名第20为63.65亿。

 

结果显示,

对于2016年规模最大的20只主动基金,

基金规模每增加1亿,基金年化收益减少0.060%

但是t值较低,为0.52,置信度小于40%。


(5)2015年的回归结果

 

Y=77.17+0.001*X

 

同样,2015年规模大于100亿的基金只有3只,数量较少,影响回归的准确性,作为调整,我们取规模最大的20只基金来分析,规模排名第20为70.03亿。

 

结果显示,

对于2015年规模最大的20只主动基金,

基金规模每增加1亿,基金年化收益增加0.001%

但是t值很低,为0.03,置信度小于1%。


(6)2014年的回归结果

 

Y=44.90-0.185*X

 

同样,2014年规模大于100亿的基金只有10只,数量较少,影响回归的准确性,作为调整,我们取规模最大的20只基金来分析,规模排名第20为81.06亿。

 

结果显示,

对于2014年规模最大的20只主动基金,

基金规模每增加1亿,基金年化收益减少0.185%

但是t值偏低,为1.18,置信度小于30%。


综上我们的研究,回归结果显示:

在过去7年的一轮周期中,总体上,基金年化收益与规模呈现轻微的负相关性

但是这种负相关性并不明显

除了2019年回归的置信度高于90%,其它年份的置信度都在50%以下。

 

回归结果呈现正相关性的年份是2018年、2015年

但是这两年回归结果的置信度很小,都在20%,说明在这两年,基金年化收益与规模的正相关性非常微弱。

 

 

3.0

2018年为全面的熊市,2015年为全面的牛市。

而在这两年,基金规模越大,收益表现就越出色。

这让人不经怀疑:

是否在全面牛市或者全面熊市的时候,基金的收益与规模倾向于呈正相关性呢

 

我们增加样本研究:

2007年为疯狂的牛市,2008年为跌跌不休的熊市,跟2015年和2018年一样,同样具有大涨大跌的代表性。

我们就以这两年的数据,进一步去验证我们上面的猜想。

 

(1)2008年的回归结果

 

Y=-54.9+0.037*X

 

2008年基金规模大于100亿的有42只,无需调整数据。

 

结果显示,

对于2008年规模大于100亿的主动基金,

基金规模每增加1亿,基金年化收益增加0.037%

并且t值较高,为1.52,置信度大于85%。

 

(2)2007年的回归结果

 

Y=147.31+0.027*X

 

2007年基金规模大于100亿的有43只,无需调整数据。

 

结果显示,

对于2007年规模大于100亿的主动基金,

基金规模每增加1亿,基金年化收益增加0.027%

并且t值较低,为0.27,置信度小于30%。

 

 

果然,这一次验证了我们的猜想,

在全面牛市或者全面熊市中,基金的年化收益与规模呈现微弱的正相关性。

规模越大,基金的收益率就越高!

 

 

4.0

通过上面我们的数据分析和研究,

我们发现,

在一般年份,对于较大规模的基金,基金的年化收益与规模呈现轻微的负相关性,

规模越大,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就越低

但是在极端的市场行情中(全面牛市或熊市),对于较大规模的基金,基金的年化收益与规模呈现轻微的正相关性,

即规模越高,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就越高。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探讨第一种现象。

在正常情况下,为什么规模超大的基金是一种劣势?

 

网叔认为,原因主要有3点:

 

(1) 大基金的投资范围受到局限

 

A股的优质资产不多。

我们统计了全部A股上市以来到2021年5月31日的涨跌幅发现,

在统计的4324只股票中,平均涨幅为344%,中位数为57.04%;

上市以来涨幅超过10倍的只有272只,涨幅超过1倍的也才1754只,不足全部股票的一半;

其中有1243只股票的涨幅为负,接近三分之一。

血淋漓的数据说明什么?

说明A股绝大部分股票不具备真正的投资价值。 

 

 

 

 

A股这样的生态,给规模大的基金带来了非常大的“选股”挑战。

当基金的规模大了以后,

基金经理往往不得不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

一是将资金配置到大盘股,或者质量次等的股票上

二是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寻找优质的中小盘股,比如,在过去基金规模只有1亿的时候,基金经理配置10只就可以,但是当基金规模增长到100亿,基金经理可能不得不精心挑选50-100只股票才能维持过去的优异业绩。

 

不论选择哪种方式,都有缺陷。

将资金配置到大盘股或二等股票上,就必须接受基金“平凡”的业绩;

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中小盘股,则会分散基金经理的精力,导致基金经理最后在操作上可能会“草率”,比如无法对所购买的每只股票作充分的调研。

另外,明星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能力圈。选择的股票太多了,就可能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能量圈,去参与自己不擅长领域的投资,最终选的股票没有想象那么好。

 

(2)大基金灵活性更差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

规模大的基金灵活性远没有小基金好。

这种灵活性差不仅体现在买卖的品种上,也体现在买卖的时机上,

小规模的基金可以很快地对市场作出反应,作出买卖的决策。

但是大基金本身就是“市场”,其反应颇受掣肘,

比如,在预测一只股票基本面将恶化,小基金可以果断地作出卖出决策,及时止损,有时甚至可以做到“毫发无损”。

但是操盘大基金的基金经理顾虑就多得多,因为大基金的卖出行为本身就会造成股票市场价格的大幅滑落,其结果,往往是大基金“止损止在了底部”

另外一点就是,基金大了很容易变成“明牌”,被市场高度关注。

这种尴尬的关注度,很容易使其的操作行为受到“狙击”,比如市场预计某只大基金调研或者看好哪知股票时,该股票的价格就会被推高,导致大基金不得不“高位接盘”。

 

(3)大基金的基金经理对业绩追求的动力不足

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的收费形式不同,

公募基金收管理费,基金经理的薪资并不直接与基金业绩的好坏挂钩,而是直接与基金的规模挂钩

从原则上讲,就算基金的业绩“一团糟”,只要投资者认可这只基金,对基金管理人而言就是一种成功,

所以,当基金的规模大了以后,基金经理并没有很强的动力去追求高收益,

这种的动力不足,也可能是影响大基金收益的一个潜在因素。

不过,这一点仅是网叔基于“对人性的恶意揣测”(网叔不相信金融的世界有人性),仅供参考,没有实际的证据可佐证。

 

我们再来探讨第二个现象:

为什么在极端的市场环境中,基金的规模反而又是一种优势?


这个问题,我们也分两种情况讨论:大牛市和大熊市。

 

在大熊市,为什么规模越大,基金表现就越好?

 

网叔认为,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

 

(1)大基金更具防御性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为了消化动辄几百亿的巨大资金量,

大基金要么是买大盘股,要么是配置更多的小盘股,

在一般的市场行情中,这种操作虽然会稀释部分收益率,但是到了大熊市,却成了一种非常强的防御性力量。

因为在非理性的市场情绪中,大盘股往往跌幅较小,

而且分散化,可以很好地降低少数股票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比如,在千股跌停的行情中,小股票跌停,但是四大行不会跌停吧?

你买5只股票可能都跌停,但你买50只不可能也都全部跌停吧?

 

(2)对基金经理的“信任”维系了股价的稳定

在极端下跌的熊市中,投资者的内心往往极度恐慌的,

恐慌则会带来怀疑,

怀疑便会作出错误的决策:“无脑”赎回!

但是股市与基金市场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正反反馈,

投资者赎回,基金就不得不卖出股票以应对赎回,而基金的卖出行为则会刺激市场的下滑,进而进一步加剧恐慌,最后进入一个“难解”恶性循环中

此时大基金就有优势了,基金规模越大,则说明市场更加信任管理该基金的基金经理,

在大熊市中,这种“信任”会相对减少赎回,减少赎回便会降低股价的下滑,便会造成一种正向的循环

最后导致的结果便是大规模的基金表现相对较好。

这也告诫我们:不要遇到熊市就逃,“无脑”出逃产生的踩踏效应,最终受伤的还是我们自己。

 

 

在大牛市,为什么也是规模越大,基金表现就越好?

 

在大牛市中,2015年、2007年,大基金也均表现出了微弱的优势(但并不显著)。

 

网叔主要从两个方面理解这个现象:

 

(1)疯狂的牛市淡化了择股的能力

诚然,大基金更多的是持有大盘股以及分散持股,从纯收益的角度看,在一般的市场中,这是一种劣势,

但是,在疯狂的牛市中,所有的股票都在涨,以致于选择买哪只股票并不重,“买就对了”是这种市场的真实写照,

所以,大基金这种灵活性上的劣势被完全消除了。

 

(2)大基金享受到了“市场充分的上涨”

由于,我们的规模是取的当年四个季度的平均值,规模大的基金,根据定义,是指“资金全年都在市场中”的基金,二不是“资金半路杀入”的基金,

这样的基金有一个独到的优势,即享受到了市场上涨的全部红利,

疯牛时期必定有大量的资金“借基入市”,而新入市的基金很可能成了接盘侠,这个时候“老基金”就成了最大获利者。

这也告诫我们,买基不要追高,而应该低估时入手,长期持有。

 

 

5.0

最后,我们再探讨一个问题:

当前的基金市场,历史业绩出色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普通规模巨大。而规模适中的小基金,又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基金经理管理。

那么,买哪个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网叔认为有必要对单只明星基金作纵向分析。

A股的牛熊周期一般为7年,最近的一次牛熊周期始于2014年。上文的22只规模大于200亿的主动基金中,有5只现任基金经理接管于2014年之前,网叔将以这5只基金为例分别讨论。

 

 

本节所使用的模型与上面章节所用的模型相同。不同的是数据的使用维度,上面章节使用的是横向数据,即将不同基金在同一年度的数据作回归;本节使用的是纵向数据,即将同一只基金在不同时间区间内的数据作回归。

 

Y=a+b*X

 

Y为基金区间相对年化收益,

区间的相对年化收益=基金的区间年化收益-沪深300的区间年化收益;

X为基金区间平均规模,两个季度平均值。

 

具体地讲,网叔所使用的时间区间为2014-2020年,但是因为区间只有7年,我们以6个月为区间,这样每只基金便有14组数据,初步满足回归的要求。

 

1易方达中小盘的回归结果

 

Y=8.95+0.154*X

 

结果显示,

对于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

基金规模每增加1亿,基金年化收益增加0.154%

并且t值为1.10信度大于70%。


2易方达消费行业的回归结果

 

Y=7.23+0.142*X

 

结果显示,

对于萧楠和王元春管理的易方达消费行业,

基金规模每增加1亿,基金年化收益增加0.142%,

并且t值为0.92,置信度大于60%。


3富国天惠成长混合A的回归结果

 

Y=21.15-0.020*X

 

结果显示,

对于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A,

基金规模每增加1亿,基金年化收益减少0.020%,

但是t值仅为0.06,置信度不足10%。


4兴全趋势的回归结果

 

Y=14.29-0.049*X

 

结果显示,

对于董承非和童兰管理的兴全趋势投资,

基金规模每增加1亿,基金年化收益减少0.049%,

并且t值0.29,置信度不足25%。


5兴全合润的回归结果

 

Y=23.99+0.008*X

 

结果显示,

对于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

基金规模每增加1亿,基金年化收益增加0.008%,

但是t值为0.017,置信度不足5%。


综上,基金收益与规模的相关性因基金而异。

主要的变量是基金风格。

 

我们先看大盘股。

易方达中小盘和易方达消费行业,买的多是大盘股,例如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市值万亿以上,这些股票能够承载大量资金的。

并且基金规模大了以后,基金经理有更多的底气进行加仓,而不是留置资金应对赎回,

所以易方达中小盘和易方达消费行业的收益是与规模正相关的,并且置信度较高。

 

(易方达中小盘)

 


(易方达消费行业)

 

我们再看偏小盘股。

富国天惠成长混合和兴全趋势投资,投资风格偏小盘股,

小盘股是容纳不了大资金的,

所以富国天惠成长混合和兴全趋势投资的收益和规模是负相关,

但是这种负相关性并不高

网叔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单个小盘股虽然承载不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基金经理可以通过挑选更多的小盘股来消化大资金,这取决于市场是否有足够多的机会。

 

(富国天惠成长混合)

 

 

(兴全趋势投资)

 

 

最后,我们看比较明显的均衡风格,

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

投资风格比较均衡、灵活,

所以兴全合润的收益和规模之间的相关性极其微弱。

 

 


(兴全合润)

 

总体上讲,基金规模算是收益的敌人必须明确一点,是敌人,但只是一个小敌,收益与规模之间的负相关性并不大。

那么,大敌人是谁呢?

网叔一直强调,买主动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很显然,依然是管理能力糟糕的基金经理。

 

另外,基金收益与规模之间的负相关性也并不是绝对的,对于管理大盘投资风格的明星基金经理,规模甚至充当其收益的朋友的角色。

而对于管理小盘股风格的明星基金经理,规模的确是一种考验。


 

 网叔:资深投资人,长期创业者。独立,理性,深度思考。热爱钱更在乎良善。闲来聊两句常识,骂几个混蛋,喝两杯小酒。 

 


【深度】基金规模大了,会不会成为收益的敌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