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刀子】忆故人——萧庭生篇
先生,庭生又来看您了。
陛下近几次允我出征的时候,似乎有些不太想让我再来了。
也是,毕竟年纪大了,北境苦寒,他会担心也是正常。
虽说我觉得我还没老,出征算不得什么,不过总不能让陛下挂心。
再说平章大了,长林之责他早已经能担起来了,我确实也该把一些责任交给他了。
也不知,还能再来看先生几回。
先生之恩,庭生永不敢忘。您教给我的,我每一字都记在心里。
人都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庭生何其有幸,能蒙先皇恩养,更能得先生这样的师父教导。
您与父皇于庭生而言,皆如父亲。
您离开后,父皇变了很多。他对我、对陛下,甚至对自己,都很严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知道,父皇是担心做得不够,也担心有些悔痛重演。
毕竟,他并不是只有自己一人,他身上担着的,是很多人的期盼。这些,庭生都明白的。
说来,父皇离世也有好些年了。不知您和父皇在那边,可还好?
当年父皇总感叹,困于金陵,终是不能去北境祭拜先生。庭生每每思及先生与父皇,总会感觉命运有时候实在是有些不公的。可这份情义,却愈显得弥足珍贵,不是吗。
所谓风骨情义,所谓信念理想,庭生窃以为,先生和父皇将之诠释得淋漓尽致。
我总以此鞭策自己,自执掌长林以来,从不敢有任何懈怠。
长林承载的,从不是一家一姓的荣耀,是保境安民的责任,也是代代传承的风骨。
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庭生不敢言自己能做到,可终此一生,我不能有负先皇重托,不能有负先生教诲,也不能有负……我身上的血脉。
我知道,先生和父皇都不曾告诉我我的身世,是为了我好。所以,在察觉之后,我未曾同父皇求证。
说来,我已有些记不清究竟是何时察觉到的了。但我还能清晰地记得,那一刻,我真的很高兴。
我的生身父亲,也是寄托了一代人清明理想的那个人,是一身傲骨,忠贞不渝,从未折腰的好男儿。
既如此,我又岂能辜负这份血脉的重量。
这件事,我虽知晓,却从未同任何人说过,包括平旌。
有些事,知不知道并不重要,哪怕就这么湮没在时间里,也无妨。重要的,是那份清明理想,要能延续下去。
又下雪了。
战机,到了。
先生,这杯酒庭生敬您。
您放心,为民为国的赤心,一直未曾泯灭。长林,接替着您的理想,会一直守护北境。
您请看,大梁子民在后,长林男儿,永无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