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国游吟诗人基本是法国游吟诗人的翻版

2023-01-28 15:33 作者:中国崛起呀  | 我要投稿

贝多芬901、德国游吟诗人基本是法国游吟诗人的翻版


2021-04-23 13:26,网友“誉王”发表名为《我眼中的西方音乐史【三、中世纪】》的文章。(111人赞同了该文章)

…音、乐、音乐:见《欧几里得146、147》…

(…《欧几里得》:小说名…

…《欧几里得146、147》:《欧几里得》这部小说的第146、147话…)

 

…史:见《欧几里得111》…

 

文章内容:

…内、容、内容:见《欧几里得66》…

 

② 世俗音乐:

…世俗(百度汉语):1.宗教教义认为一切事物具有两种形式,把天上的形式称为神圣,把人间的形式称为世俗。

2.指当时社会流行的:~之见…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起源于11世纪,今法国地区南部的游吟诗人特罗巴多(Troubadour),

他们既是音乐家,也是诗人,用古普罗旺斯方言创作(区别于教会圣咏的拉丁文),

…家: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画~。政治~。科学~。艺术~。社会活动~…见《欧几里得92》…

…创、作、创作:见《伽利略20》…

…咏:见《贝多芬702》…

…圣咏:见《贝多芬283、什么是圣咏》…


题材多为爱情,偶尔针砭(biān)时弊,

…爱情:见《贝多芬326、爱情是什么》…

 

音乐风格清新明朗,且已经有初步的曲式,乐句和节奏的概念。

…曲、式、曲式:见《贝多芬278~281》…

…乐:见《欧几里得147》…

…句、乐句:见《贝多芬431~433》…

…节、奏、节奏:见《牛顿87~88》…

…概、念、概念:见《欧几里得22、23》…

 

 

在他们的影响下,法国北部出现了另一批游吟诗人特罗维尔(Trouvere),

基本上是模仿法国南方的Troubadour,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

…基、本、基本:见《欧几里得2》…

…变、化、变化:见《伽利略10》…

(游吟诗人被称为特罗巴多或特罗维尔,前者指的是法国南部的游吟诗人,后者指法国北部的游吟诗人;

他们于11世纪末最先出现于法国南部地区,约12世纪末开始发展,

13世纪游吟诗人的中心转向北方。)

 

德国受法国影响,也出现了游吟诗人,

音乐史称德国中世纪的游吟诗人为“恋诗歌手”,

他们基本就是法国游吟诗人的翻版。

 

 

最值得一提的是,游吟诗人已经初步具有曲式的概念,

他们经常在歌曲开头使用同一段旋律 演唱不同的歌词,即AAB曲式,音乐史称之为“Bar form”(巴歌体)

…旋、律、旋律:见《贝多芬71》…

…演、唱、演唱:见《贝多芬52、53》…

…Bar: n.酒吧;(出售饮料等的)柜台;(专售某类饮食的)小吃店,馆,处所;(木、金属等的)条,(长方或椭圆形的)块;(门、窗等的)闩(shuān),横木,栏杆(常用作护栏), (球门的)横梁;条纹,带;(电热炉的)电热棒,电热片;障碍;(乐谱的)小节

v.闩(门、窗等),(用铁条或木条)封,堵;阻挡,拦住;禁止,阻止(某人做某事)…

…form:n.表,表格;类别,种类;形状,外形;体形;(存在的)形态,形式;(尤指艺术作品或文章的)结构;体能,良好的健康状态;良好表现;体能;惯常做法,习俗;(英国的)班级,年级;不礼貌的行为

v.(使)出现;使)(关系、习惯或想法)形成;构成,是……的组成部分;陶冶,培养;组织,建立…

 

 

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游吟诗人的共同作用下,中世纪的世俗音乐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作、用、作用:见《欧几里得68》…

 

其中有一种比较重要的体裁 是巴拉塔(Ballata),意译为“叙事曲”,它是目前我们中国最流行最喜欢的芭乐(Ballad)的老祖宗,

…Ballad:n.叙事诗;民歌;民谣;(节奏缓慢的)情歌…

…芭乐(百度百科):芭乐是“Ballad”在台湾的翻译方法,意思是民歌、民谣,

后来延伸的意思 是指那种节奏缓慢的抒情歌曲,

被唱片公司自以为很好听拿出来猛打,对大众进行洗脑,造成许多人对芭乐歌留下错误的刻板印象,认为是烂的、难听的、一成不变的…

 

芭乐这个词本身也带有“叙事、抒情”之意。

 

 

与宗教音乐不同的是,世俗音乐大量的使用乐器,并且在调式上不经常使用教会调式,而是同时有采用伊奥尼亚 和爱奥尼亚调式(现代大小调式的前身)。

…调、式、调式:见《贝多芬71》…

…大小调:见《贝多芬111、C大调就是C调吗?啥是大小调?24调式是咋出来的?啥是调式?》…

 

 

分享一些中世纪的民间音乐,当然是现代的人根据古乐谱重制的(来源:喜马拉雅逗喵电台):中世纪民间舞曲

 

 

这些乐曲用到了非常多的乐器,如鲁特琴,西奥博琴,古长号等,营造了与宗教音乐完全不同的氛围,更贴近我们现在听的流行音乐(这也与调式选择有关)。

…乐、曲、乐曲:见《贝多芬825》…


有些历史背景要交代一下,当时的游吟诗人云游四方,经常前往各个宫廷,

爱情题材里出镜率最高的 也是跟宫廷爱情有关的。

第二首歌曲便是一位游吟诗人写给一位宫廷伯爵的夫人的,而且这位伯爵夫人也爱上了这位游吟诗人。

 

 

世俗音乐部分先大致讲到这里。

 

“公元9世纪,一些修道院的僧侣开始尝试在格里高利圣咏的基础上 再加一条平行四度 或者五度的旋律线,

最早的复调音乐由此诞生。

请看下集《贝多芬902、圣咏的旋律被称为定旋律以这个旋律为基准来创作第2条旋律》”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中国崛起呀”





德国游吟诗人基本是法国游吟诗人的翻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