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艺术学基础知识 | 鬼魂奏鸣曲

2022-07-13 09:20 作者:深美艺术考研  | 我要投稿



上期回顾

艺术学基础知识 | 去大马士革


斯特林堡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瑞典作家,瑞典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瑞典的国宝,世界现代戏剧之父。


由于斯特林堡深受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早期写过不少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如长篇小说《红房子》(1879)和《新国家》(1882),较深刻地揭露了瑞典上层社会的保守、欺诈和冷酷无情。后来他受当时流行的叔本华、尼采和弗洛伊特学说的影响,用反理性的哲学观点观察世界,许多作品有神秘主义倾向。他的剧本《父亲》(1887)、《朱丽小姐》(1888)、《伴侣》(1890)、《死的舞蹈》(1901)等,描写变态的社会关系,把人生描写成本能和欲望的冲突,充分反映了作者的自然主义主张。1902年,斯特林堡写了《梦的戏剧》,表现作者寻求摆脱痛苦的愿望,但又充满由于痛苦而失去常态的绝望情绪,又成了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斯特林堡的创作道路是一条由批判现实主义转向悲观主义和变态心理的道路。但是,在他一生的最后几年从事新闻记者活动时,曾为新兴的工人阶级努力斗争,因而获得工人群众的爱戴。但那时他已病重,不久去世。


斯特林堡在其他社会问题上是激进的,但在妇女解放问题上却是保守的。他的短篇小说集《结婚集》第一集对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持嘲笑态度,而且因其中一段关于圣餐的描述受到法庭控告。他虽然被判处无罪,但精神上所受的打击却十分沉重。1886年写的《结婚集》第二集、用法文写的长篇小说《狂人辩词》(1887~1888)以及剧本《父亲》(1887),都明显表现出他对妇女的歧视。斯特林堡一生共写过60多个剧本,大量的小说、诗歌和关于语言研究的著作,留下书信7,000余封。他的语言研究对瑞典文学和语言的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鬼魂奏鸣曲


内容梗概

整部作品以大学生作为主线贯穿首尾,大学生作为一个纽带人物,不仅连接起上层、中层资产阶级和下层无产阶级,而且也连接起看不见的世界和看得见的世界。大学生能够看见鬼魂、死尸,这是其他人所看不见的,通过大学生的诉说,人们知道在这个人生舞台上魑魅魍魉在喧嚣着,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一样,没有灵魂,仅有相互间的倾轧、相互间的欺骗、相互间的争斗,一切都为了物欲而存在着,一切的存在也仅仅只为物欲,为了占有、为了追逐,舞台上死尸、鬼魂、人都化作了魑魅魍魉,沦为异化成物欲的奴隶,所有的人物都以极其病态的丑陋出现在舞台上,相互欺骗、你争我夺、你死我活,完全就是一副赤裸裸的弱肉强食。


鬼魂奏鸣曲


成就影响

《鬼魂奏鸣曲》的成就,在于用一种与现实主义截然不同的手法,通过离奇突兀的情节来穿插,来彻底撕下资产阶级伪善的面纱,解释它利欲熏心、嗜血成性的本质,使读者感到耳目一新。这种手法后来为表现主义所取法。1912年这种表现主义流派在德国曾经盛行一时,除了好些表现主义剧作家。当代剧作家如奥凯西、奥尼尔等,也都受到斯特林堡的影响。

《鬼魂奏鸣曲》写成与1907年。作者把它列为“小型剧”,是专为他自己经营的小剧场撰写的剧本。它在瑞典演出后曾经触痛了资产阶级的疮疤,因而遭到资本主义卫道士的猛烈抨击。但蚍蜉撼树,终究“不废江河万古流”,后来剧本终于在欧洲大陆很多国家(包括作者的祖国瑞典在内)相继上演。1962年英国广播公司还把本剧摄制成电视片映播。美国和澳洲也相继映播。这说明一部杰出作品不会昙花一现就被人遗忘,它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仍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

艺术学基础知识 | 鬼魂奏鸣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