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近视防控,我们应该往哪里走?
2021年的近视防控,我们应该往哪里走?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也就是说,我国儿童青少年每两人就有一人是近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云端"教学的开展,给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据教育部对9省份14532人的最新调研显示,与2019年底相比,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近视率增加了8.2%,高中生近视率增加了3.8%。

从数据报告可见我国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重,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的同时,所引发的相关眼部疾病的风险就会相应增高[1]。我们知道,国家要求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2],但从今年的数据报告来看,近视防控目标难以达成。那么,面对严峻的挑战,2021年的近视防控,我们应该往哪里走?
目前近视防控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有:特殊的近视防控框架眼镜、阿托品药物、OK镜、软性隐形眼镜等。近视防控镜片作为视力矫正的常用工具,曾有医学研究用渐进多焦点镜片(PAL)、棱镜双焦点镜片和多点近视离焦镜片(DIMS)对近视控制的影响做过实验,提出前两种镜片可以减慢近视的发展,但随后的临床实验发现对控制近视发展效果不明显,实验出现矛盾现象,最终无法确定这两种近视镜片是否能够真正作用于延缓近视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再次进行多样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3~6]。2020年一篇文献研究报道了香港理工大学一项为期2年配戴多点近视离焦镜片的研究,DIMS组的近视儿童两年里平均近视度数增加41度,对照组配戴单视镜片的儿童近视增加了85度,有统计学意义 [7]。
阿托品是一种非选择性的胆碱能M型受体(毒蕈碱受体)拮抗剂,有研究认为阿托品并非通过放松调节的机制控制近视,而是通过直接作用于视网膜和巩膜,由M1和M4受体介导,使动物模型巩膜神经纤维层增厚,从而发挥控制近视的作用。早期,人们使用高浓度1%阿托品进行实验研究,如在新加坡进行的ATOM研究选取了400名6岁至12岁近视儿童,每晚接受1%阿托品或普通滴眼液治疗2年,结果发现阿托品治疗的眼睛,近视度数2年平均仅增加了28度,眼轴也仅增长了0.02mm,相比对照组滴普通滴眼液的儿童,延缓近视发展的效果明显[8]。但高浓度阿托品滴入眼睛后,会出现视物模糊的副作用,这促使研究者通过降低阿托品的浓度来进一步研究。

新加坡进行的ATOM2研究,让400名近视儿童分别接受0.5%、0.1%和0.01%的阿托品药物治疗2年,平均近视度数增加了30度、38度和49度[9]。浓度为0.01%的阿托品治疗效果虽没有较高浓度的效果好,且2年眼轴长度增长了0.41mm,比对照组使用普通滴眼液效果(眼轴增长0.38mm)增长幅度较大,但0.01%的阿托品治疗对延缓眼轴增长的副作用却较前两者小,因此也被列为减缓近视度数加深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低浓度阿托品控制近视仍在临床研究阶段,对于其临床使用还有一些争议。
OK镜作为一种特殊的RGP镜片,是一款采用特殊逆几何形态设计的硬性隐形眼镜,患者通过夜间配戴来达到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目前,主要用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配戴。一项持续2年的研究中,将参加实验的102名儿童分组,分别配戴OK镜和普通的近视眼镜,眼轴平均增长了0.36mm和0.63mm[10]。OK镜相比普通的近视眼镜,其两年时间内眼轴增长减缓了0.27mm,近视度数延缓了将近100度左右。在西班牙马德里欧洲大学的一项研究里,对配戴OK镜的患者观察7年后,发现眼轴减缓的长度达0.45mm,这是目前OK镜观察到的最大累积治疗效果[11]。
软性隐形眼镜与OK镜的作用方式相似,但软性隐形眼镜为白天配戴,作用于角膜,通过角膜塑形来减缓近视发展。Chamberlain等人开展的一项为期3年的双焦点软性隐形眼镜临床试验中表明,144名受试者中有109名的平均近视度数增加比对照组少73度,软性隐形眼镜的配戴者眼轴相对减少0.32mm[12]。另一项为期2年的临床实验中,41人戴近视眼镜,33人戴单眼软性隐形眼镜,一样证实了软性隐形眼镜对近视防控是有作用的[13]。

以上提及的4类方式对延缓近视进展都是有一定作用,但每种近视控制的方式目前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如使用阿托品药物治疗和使用OK镜后停戴后是否会引起近视度数增加等问题仍在进一步临床研究中。再如OK镜和软镜隐形眼镜的配戴需格外重视其卫生状况,防治因不正确的配戴方式或者卫生欠佳导致的各类眼部感染问题。
在此,笔者希望和各位同仁一起探讨近视防控的一些心得体会。目前一些国外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近视防控或许可以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14],通过增加户外活动[15]和睡眠时间[16]来减缓近视进展,这些研究指出,自由基有可能是近视发病的根源,这一观点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类在出生后,眼睛是由远视向正视发展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长度不断增长,但正常情况下,眼轴长度增加到一定范围时(即达到正视化)可以自动停止生长。这个过程最可能的原因在于,发育期与眼轴相关生长因子处于被激活状态,所以眼轴不断增长,眼睛系统将眼轴长度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在达到正视化长度时,眼轴生长因子激活通路被关闭而停止增长。
有研究表明自由基导致的氧化应激会重新激活近视相关的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这5种生长因子被激活后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眼轴就会出现再次增长[14]。如今,我们每天都处于电子产品的光环境中,各类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在到达视网膜后,会诱发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以及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激增氧化应激浓度,从而导致近视相关生长因子从隐性变成显性被激活,眼轴加速增长,导致近视的出现。所以,在近视控制时,要采取一定措施减少眼睛内自由基的产生。笔者在研究大量的文献后认为,可以通过外源补充叶黄素、花青素这类自由基的"天敌",强抗氧化剂可以和游离的自由基中和,让眼睛中的抗氧化剂与自由基的浓度再次达到平衡[17]。

依据生物医学与光学特点,结合中外最先进的眼科临床研究,研发的光生物护眼镜捕获安汰蓝护眼台灯的饱满红光,让眼睛进行Photobiomodulation(简称PBM),疏通加速细胞线粒体中电子的传递,一样可以减少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保护你的双眼。

现在光污染、人造光和社会文化变迁都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用眼环境,所以,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近视防控最好的方法便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让眼睛充分感受自然光线,可以通过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去中和掉部分的氧化应激[15]。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验光与视觉科学学院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儿童到户外每天接收光照度大于1000lux的光,至少1小时,就会有明显的近视防控效果[18],当然时间越长,预防近视的效果越好。
此外,依据中国台湾国民健康署2017年《儿童青少年视力监测调查》结果显示,睡眠时间达到9小时的1567名青少年,其中近视的只有23.5%,而无近视的高达73.6%;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的1623名青少年,患有近视的人高达76.5%,而不近视的人仅占26.4%。这一数据进一步表明如果保障自己拥有充足的睡眠,可以有效降低将来患上近视的风险。

面对目前日益严峻的近视防控工作,2021年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去探索近视发生的根源是一项重点工作,笔者在大量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对于电子产品诱导的氧化应激可能为近视的根本原因要引起重视,防控方向可以侧重转向减少氧化应激的产生。在继续以往常见的防控方式外,或许减少电子产品产生氧化应激可以明显降低未来新发近视率,预防更多人在未来近视。
参考文献:
[1] Modjtahedi BS, Ferris FL 3rd, Hunter DG & Fong DS.Public health burden and potential interventions for myo-pia.Ophthalmology 2018; 125: 628–630.
[2] 新常态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迫在眉睫[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20(06):30-33.
[3] Leung JT & Brown B. Progression of myopia in Hong Kong Chinese schoolchildren is slowed by wearing progressive lenses. Optom Vis Sci 1999; 76: 346–354.
[4] Edwards MH, Li RW, Lam CS et al. The Hong Kong progressive lens myopia control study: study design and main finding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2; 43:2852–2858.
[5] Cheng D, Woo GC, Drobe B & Schmid KL. Effect of bifocal and prismatic bifocal spectacles on myopia progression in children: three-year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MA Ophthalmol 2014; 132: 258–264.
[6] Grosvenor T, Perrigin DM, Perrigin J & Houston Maslovitz B. Myopia Control Stud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Part II. Final report by the patient care team. Am J Optom Phys-iol Opt 1987; 64: 482–498.
[7] Lam CSY, Tang WC, Tse DY et al. Defocus Incorporated Multiple Segments (DIMS) spectacle lenses slow myopia progression: a 2-year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Br J Ophthalmol 2020; 104: 363–368.
[8] Chua WH, Balakrishnan V, Chan YH et al. Atrop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 myopia. Ophthalmology 2006;113: 2285–2291.
[9] Chia A, Chua WH, Cheung YB et al. Atrop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 myopia: safety and efficacy of 0.5%,0.1%, and 0.01% doses (Atrop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Myopia 2). Ophthalmology 2012; 119: 347–354.
[10] Cho P & Cheung SW. Retardation of myopia in Orthokeratology (ROMIO) study: a 2-yea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ized clinical trial.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2; 53: 7077–7085.
[11] Santodomingo-Rubido J, Villa-Collar C, Gilmartin B et al.Longterm Efficacy of Orthokeratology Contact Lens Wear in Controlling the Progression of Childhood Myopia. CurrEye Res 2017; 42: 713–720.
[12] Anstice NS & Phillips JR. Effect of dual-focus soft contact lens wear on axial myopia progression in children. Ophthalmology 2011; 118: 1152–1161.
[13] Ruiz-Pomeda A, Perez-Sanchez B, Valls I et al. MiSight Assessment Study Spain (MASS). A 2-yea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2018; 256:1011–1021.
[14] Mérida Salvador,Villar Vincent M,Navea Amparo,DeSco Carmen,Sancho-Tello María,Peris Cristina,Bosch-Morell FranciSco. Imbalance Between Oxidative Stress and Growth Factors in Human High Myopia.[J]. Frontiers in physiology,2020,11.
[15] Read Scott A,Collins Michael J,Vincent Stephen J. Light Exposure and Eye Growth in Childhood.[J].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2015,56(11).
[16] 张娟娟,陆召军,桂迩,严文君,高修银.中学生近视患病率调查及其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07):665-667.
[17] Bosch-Morell FranciSco,Mérida Salvador,Navea Amparo,Cinzia Signorini. Oxidative Stress in Myopia[J]. 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2015,2015.
[18] Lanca Carla,Teo Aaron,Vivagandan Ananthan,Htoon Hla M,Najjar Raymond P,Spiegel Daniel P,Pu Suan-Hui,Saw Seang-Mei.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Outdoor Environments, Sunglasses and Hats on Light Levels: Implications for Myopia Prevention.[J]. Translational vis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19,8(4).
作者简介:
钱金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硕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硕士,前北京大学MBA导师,著名的光学领域专家,经营LCD相关领域超过20年。为研发护眼产品,于2015年创立深圳安普菲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安汰蓝品牌,致力于电子屏幕防蓝光技术研发与应用。深耕光学领域多年,发表数十篇相关论文并拥有国内外专利,期望为人类的视力保护,贡献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