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里,是否应该对三观进行批评
开宗明义,正如现实生活中的人各有各的三观,文艺作品里的人因为经历和阅历的不同,也可以有自己的三观。
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不代表作者的立场,观众也不必急于站队或者批判里面的角色以表明自己的立场。
终究我们是在跟着创作者去欣赏一个徐徐铺陈的故事,而非在故事中挑选一个人作为自己思想的投射或者行为的偶像。
作为一个曾经一度相当在意人物三观的人,我能够理解观众对“死缠烂打”的亮、“举棋不定”的一花的不支持,也明白为什么有人厌恶女二明知亮已经心有所属还要求他选择自己。
但是说到底,角色的行为、他们的抉择是受他们内心的想法驱使的,这些想法是在他们个人的思维和立场中产生的,并不会规范于统一的三观。
正因为没有统一的三观,所以才会有矛盾、误解、争执、决裂、妥协,才会有惊喜、崇拜,才会有爱恨。
当遇到与自己三观契合的人物,可以大加赞赏。如果遇到了三观与自己相悖的人物,不妨以之为鉴。
何必争论不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