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现实的物($-1-2-3)——黑格尔的物质发生学,比早期谢林的...

2023-01-19 14:04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__________________

量和质的纠缠在一开始就已经发生了:在自身/“一”的时候已经是即将走向量的质了。这一环节中,“无尺度的物”是一个极其聪明的概念,这意味着物的“边界”/初始状态,意味着某物直接地、没有内涵地是自身,而这恰恰意味着某物要有量和质上的规定性,正因为它没有尺度,它也就以自己为尺度,也就是给出了自身性(质)和一性(量)

★是物质发生学基础,不是本质论里的事物(Ding),要分分清楚。

❤️❤️❤️原文:

$-1-2-3,这个点位就是真正的物质(real matter)

它的关系是通过质与量的纠缠产生的。相关讨论你可以看《逻辑学》上卷,实在的尺度的最后一节——无尺度的物。无尺度的物是一个理想模式。

什么叫无尺度的物?

★我举个例子:

我现在写一个东西就是,你对它的把握就是无尺度的物,因为一般而言得零下才有冰,你幻想就是说20摄氏度,标准大气压20摄氏度下面的冰...不会有。

无尺度的物,是一个不受尺度约束的一个物尺度最后一定会逼着你去幻想有一种无尺度的物

无尺度性本身其实也是比较好理解的。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事物,它都一定要在一个比例之下、排它的尺度之下。任何事物比如说,水这个东西它要存在,它得有些化合关系,或者有一些物理条件,它才会有水稳固的那种状态,水才能存在,这种物才能存在,它要在一系列的量的约束之下才会有水。

所以现实的物质的存在被黑格尔把握成是一个就是一丛尺度之间,彼此相互约束

通过这种相互约束的,它使得都摆脱了它的……把这两个东西统一起来了,使这个质不要去幻想自己作为一个无尺度的物,存在。

使得这个量自己……量来自哪里?量始终是自在自为的有,空乏的那个1,让这个量放弃作为一个空乏的1、作为一个抽象的空匮乏的一个规定性

这个无尺度的物的那个……无尺度物它的抽象模式,或者说一般的无尺度的物就是什么?一般的无尺度的物就是定量,就是这个量本身、定量本身,一般的无尺度就抽象的无尺度。

一个普通的无尺度的物,比如说冰,就是说不受温度、不受其他东西的,就是我们幻想的、人想象出来这个尺度,或者说火,它不受任何的现实条件制约的、量化关系制约的、比例关系制约的一个火...

最不受,不受一切……就是把所有这无尺度物当中的东西给它都抽象出来

其实就是量本身,就是一个确定的量本身。那它是个无尺度物

我们就会发现在无尺度物这里其实就已经有一个转化的临界点

黑格尔在《逻辑学》里面讲这个现实的尺度,在我看来他的那个现实尺度……他的现实尺度是怎么讲的?

他用了很多化学的例子,现实尺度实际上就是特殊的尺度一定会……比如说我以这个……就是你肯定要在XYZ这些什么乱七八糟好多东西当中

你一定要把某个东西拿出来,把它的相变区间拿出来,这个一个相变区间拿出来做一个基本单位,我们就是用水,四摄氏度水,然后说用水,冰点和沸点,然后它这个相变区间,它凝结点和它的沸腾点作它的相变区间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个0、100,然后给它切100份,每一个就是一度,相变区间里面就可以获得基本单位,那么在这个基本单位里面用温度去把握,你说这两个东西(X、Y)有什么温度? 

实际上你说这个东西(Y)是一个二十度的一个盘子,它(Z)是一个三十度的一个……实际上这个时候把握到是这两个东西关系,就是这个时候说它们之间有温度,这个东西其实并没有把握到比例本身,你把握的只是X和Y的关系,那我要把握真正比例本身——比如说,它要把这个中间项给它引掉,它自己(Y)是一个尺度,它(Z)也是一个尺度

它有一个变化的尺度范围

比如说这是盘子,它到了一千度就会融化,它在什么多少度它就不会融化,它自己有一个尺度;

它是火焰,它到了什么3万度,它就这个等离子态也不能维持。

或者whatever类似的。

那么这两个东西之间发生关联它们之间就有一个现实的尺度发生。

因为这个两个尺度,我们在描述这两个尺度都要通过那个水作为中介,水的相面区间,然后设定基本单位,就摄氏度作为中介。

但是真正的这两个东西之间的尺度,它是其实说需要一个临时的中介,但是又免于那个中介,这个尺度就是一个实在的尺度。

就比如说,这个火焰多少度会把这个陶瓷给它烧裂掉,这么个尺度,火焰多少度能把陶瓷烧裂掉

那这个时候就这两个现实的尺度之间,就会有一个实在的尺度

让黑格尔进一步把这个实在的尺度要做成了一个……反正讲起来也挺复杂的,我们还是有一个交错线,这个尺度会做成一个交错线,以就以这个温度0度到100度

,它会有一个交错线上面……很多东西都在上面进行,就会有个交错网络甚至说,进行相变。

到达四度的是水的密度最大,然后到达多少度的时候什么开始酒精开始蒸发,到达多少度的时候怎么怎么样...

这么一个尺度显现为一个交错线、显现为一个现实的事物之间的关联网络

但是它始终是以一个特殊的量、特殊的一个尺度作为它的尺度比例,作为它的一个贯穿的。

但是在这么一个贯穿过程当中,会发现到这个节点它要变了,到这个节点它要变了,这个节点它要变了,然后仿佛你就会觉得……

你甚至可以延伸出去,100度往外的时候……比如说两千度这个水早就液化了,那么这个区间是怎么固定的?它不是可能用比热(容),然后就是理想推断whatever

这种交错线出现之后,这个尺度它就是一个你可以说是一个丛、是一个尺度丛,所谓的尺度就是事物到哪个节点它就会发生质变了。

它本来是一个很任意的东西,那现在它被确定下来,它能够被这么一个相当于地图的东西给确定下来whatever.

但是这个时候你把握它还是把这个质的变化看成是纯粹偶然那种,我们在这里就是它的那些什么化学亲和性、选择的亲和性、什么排他性,这个东西就不管。这些要分析的话,因为他那个时候的化学史都已经是落后的。

我们主要看他的物质发生学,在他看来这个物质发生学的机制就是通过这个:

质和量被尺度把它这两个维度给统一起来

那么量放弃了它那种自在自为的有,量甘心去做质的变化的契机,量甘心抛弃它自己。

可以被把握成一种思维的反思性、否定性的一个力量或者一种抽象性的一个力量,它甘心的沉降到里面去。

而质把它的变化看成是与自身的消融

就是说你比如说水变成汽,不会被看成是这个水没了,它变成另一个……它会看成是水在进行这种变化的时候,它还是它自己,还维持着它自身,水变成汽,这种质的变化被看成是一种自身的消融,自己回到它自身。

在尺度的约束之下,由于量的变化这么一个水,它心甘情愿的回到自身。

就是说在黑格尔那边这个物质本身的发生学还是要回到自身。通过回到自身,在《逻辑学》里面他还是通过自身辩证法来让有现实的物质出现。

★这个质的东西……就是它们都得抛弃它的无限,质的东西要变成无限,就是直接变成了一个无尺度之物,就是一个抽象的、片面的一个水的状态,哪怕我一万度,一亿度,我还依然是水。

一个有限物它会直接变成无限物,然后这个量的制度,有限的量变成无限,

就是一个无限的一种倾向性...

但是它现在尺度的约束之下,都让它回到自身

量回到自身,它就变成一个质的变化的相互关系、一个关系网络。

就是我所说的那个数学的规定间性,上一讲,数学的规定间性,它就化身为数学规定间性里面的那个关系网络

我们比如说这个水在零点几的时候怎么样,在那个磁力参数几几几的时候又怎么样,在这个电学参数几几几的时候又怎么样,在多大电流什么...

那么这个量它就变成这个质规定性之间的相互关联

然后这个又变成一个...它会把它在这个量所主导的相互关联当中的产生这些相变,看成是回到自身

那么这样就产生……两者的交互、彼此交互就形成了一个收缩的、稳固的一个物质、现实的物质

黑格尔的物质发生学和谢林的物质发生学是很不一样的,黑格尔的物质发生学是通过质量的辩证法,是通过质与量的纠缠产生的。

它们中间的那个耦合点就是那个无尺度之物

具体的无尺度之物就是一个抽象属性,比如说红色,这么简单,它好像看起来是无尺度的,那太红,红到太发紫了。 它说“无论怎么样,我一直是红色”无尺度,或者无尺度的那个水的那种状态“我哪怕是一亿度,还是水”,你就幻想,就是幻想有一个不受它的外部的量...它和其他东西的那种这种关系影响的那个物。就相当于说永葆青春,我哪怕1亿岁,我还是青春的容颜。

这个一个抽象的无尺度之物就是量本身

没有尺度可以限缩它、没有尺度可以控制它,你其他什么量随便你怎么变,你温度怎么变怎么样,这个量本身不变,就是它永远是1嘛,所以在无尺度之物这边作为一个抽象的无尺度之物,它这个永远是1的一个特性,可以是一个本体论上的维持这个事物持存之力。

你为什么有稳固的物质在里面?抽象无尺度之物就是一个不受一切符号学量化关系。不受符号系统里面的数字关系影响的那个岿然不动的量。

你就说这个1永远是1,就这么简单,你就相当于说你宇宙万物、四海随便你怎么变,或者说你所有的物理学参数随便你怎么变,物理学那些原始参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是一些物理法则无非就是一些尺度比例,不同相互作用之间的那个尺度比,随便怎么样——1还是1,就是那个意思,那么能够给出这种1还是1,就意味着自身有这么一种维持的持存的力量,这被把握为持存之力。

因为这个无尺度之物的给出是要通过尺度的自我否定。

无尺度之物就被包含在尺度里面。量对于质的这种……量它把它自在自为的那种存在的特性,赋予给了质。

就是在这个一点(无尺度)上,它们耦合了,质只追求质,我想要摆脱对我的限制、尺度对我的限制,它就变成一个无尺度之物。

它想要成为无尺度之物,然后抽象的无尺度之物,一般的一个无尺度之物,它就是一个就是这么一个1,所以你会发现就是质也具有一种自我持存能力。

质具有自我持存之力。

这就是物质的自我持存之力。但是它实际上是在一个尺度构成的网络当中才有的,就是我们先得预设一个尺度交错线,在一个多少温度、多少气压、多少电离

怎么相互交互的,什么多少空间尺度、时间尺度之下才能说嘛,但是这个物好像可以不顾这些东西就在那边,它为什么可以不顾这些东西在那边?

因为它内在的归根结底是有这么一种持存之力的,就这么简单。

在谢林那边这种事物的这种自我设定的持存之力,好像不是从这个辩证法里面来的,好像是就是the third activity综合性的活动,我们今天讲过。

我讲的很一般,因为我没那么多时间把整个《逻辑学》那个尺度的第二章和第三章给你们全讲,太多了,几十页,然后每一个环节里面都是跳跃性很强的,要做句读,《逻辑学》这个东西都没有人给它,《逻辑学》本身是里面充满了物理学、数学、热力学,还有一些什么量纲学,一些这种东西,科学史,它甚至要掌握的不是现在的科学,它掌握的是当年那个很挫的科学、当年比较落后的科学史,这个《逻辑学》如果要翻的话叫什么张卜天这种人,就是那种专门搞科学史的人去翻它比较好,但是他又要哲学素养比较强,反正我将来有机会,我会《小逻辑》做完了,看能不能把《逻辑学》做一下,不管了。

反正今天就谢林这边是比较蛇的,谢林就是靠第三种的、综合性的那种,反正是直观的,第三种推动那就产生物质了,就是一个维度磁,两个维度电,这两个加起来有个纵深化变成化学反应,综合的,物质就是产生出来的,物质的三重性,物质就有了,他没有考虑里面的这个量的关系,他的那个先验演绎是比较蛇皮的,黑格尔这个先验演绎是非常精妙的。——因为它实际上就是切入到规定性发生学,这种稳固的规定性发生学。

这个稳固性又被识别为实际上不是稳固性,实际上是一个差异体系的一个彼此的一个制约关系、制约状态,但是它为什么都能够给出自己?作为活生生的物给出自己?

在这里质和量就短路了

因为量,它是纯粹抽象的东西、精神性的东西,质和量在本体论上就得到一个短路。

因为先验哲学只能给出量,或者说数学只能给出量。

我们要解决问题:就是只有量的规定性的神为什么能够给出质?就是这个问题。

它只有量的规定性的神为什么竟然能够把质给它涌现出来、显现出来?

就在于这两个东西会短路,这个东西的短路点(无尺度)就是我刚讲的那个东西,那个点就是一个短路点,就是它们那种最具有无限性的、自我维持着的那个质,它的抽象一般状况竟然就是量本身。

就是这么一个东西

就是说意味着这个量要堕入到质里面去,质也要自觉的接受量的对于它的一个颠覆,然后把这种颠覆看成是实际上是它自己在维持它自己,那这个时候就具有活生生的物了。

这个发生学机制在我看来是非常精巧、相当完美的一个物质发生学机制,在观念上非常了不起。

但这是哲学先验演绎、先验构造

 

认识论上的2

本体论上的1也是逻辑学就等于数学,本体论等于数学,你只有数学关系,怎么把质给给出来?在比例当中实际上一直就是说你这个质如何变成实质性的质?你要找到这个短路点,它要慢慢演绎出这个短路点,你不能光是经验性的观察,那不够具有说服力,他前面讨论那些化学的这种东西,在《小逻辑》里面通通都删掉了,它不是先验演绎,小逻辑最后点到了就是无尺度之物,它就是短路,会跟量发生短路。

 认识论上:左边是先验语法 VS 右边就是这个符号学的自治性

现在这个符号学的自治性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符号学自治性

现在这里的符号学的自治性就有硬的、外部的一个规定网络

外部的一个尺度、一个尺度化的规定性网络

它是个硬的,在认识论上。

这个东西就相当于是一个定律领域或者说一个尺度化的一个线,这都是物理和化学规律,物理和这个化学,就是自然规律。

这个先验语法不仅把数学给生成出来...把数学一阶的符号,甚至一维的这个符号系统给它生成出来了,它是把这个自然规律体系给它生成出来了...它具有它的一个规律性。

然后这里面的关系就是说……我觉得在这里面还值得讨论的就是……比如说有算术级数这种,这只是个算术级数一直在连续,但是它中间这个比率,这个(1:2)是2,这个(1:3)比例在1.5,它这个连续性被打破,在自然数体系里面就已经有这种状态了,你看上去在中间就会出现这种,比如说0度到100摄氏度这个过程当中,它就有那种就是不均衡,不是一个渐进变化了,就没有渐进变化了,就会有突变,你跑到这120度,然后这个100度水就没了、就蒸发掉了,莫名其妙的,中间都是渐变的,这里忽然就没了。它就说渐变性的消失在这里就可以得到把握了。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你可以去阅读这个黑格尔的《逻辑学》上卷的最后几章,比较费解,我觉得读英文版的话会更好,英文版的是更好理解的。

当然它也不是上卷的最后一章,上卷后面还有个什么,就是本质之什么来着,我记不得了,相当于是《逻辑学》上卷,之所以把它分到这里,是这个时候终于它给出现实的东西了,那么现实的东西在黑格尔把握看来就说,它不是纯粹硬的东西,它不是纯粹就是凸出来的、硬的东西,它实际上是充满了规定性和量化的...

就是数量化的把握的这两种意象性之间的一个纠缠的,如果全部被削减成量,它就是完全无法维持到自身。你如果全部是消解成质,这种突变,就整个体系又不具有可理解性,它也不能够获得持存,反而又走向了量的机制,你如果里面都是突变的话,就是不存在尺度这种规定性的话...尺度也可以看成这种规定性,如果不存在量、定量的这种规定性,纠缠于其中,它也不能够回溯到自身,它也不具有它的一个持存那么……

所以黑格尔这个体系,我觉得是赞不绝口的,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个本体论体系,所以它是经典标准模型,谢林的模型不是标准模型,谢林的模型只是一个入门级的模型,自身辩证法做成谢林那样,那只是一个入门级的,黑格尔这个体系是精致精妙的多得多,但是他只是在那个时代的物理学和数学、化学基础上做的一个模型,我觉得在我们这个时代,如果你科学能力很强的话,你可以改进这个体系,但是说就要结合现在现象学,那就会变成一个所谓的具有实证色彩的现象学的一个研究。

这个哲学工作现在我觉得,我们要有目的、要有方向、要引导,这个要做一个普泛的符号学出来,然后它导向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现实的引导力,对人类的解放具有贡献,在我看来,这种哲学工作才有意义、才有价值,如果脱离了最终的目标,只玩前面这个东西,那也是没有什么意义。

好,我也不相信那种人会是聪明人了

就这么简单

然后今天就讲到这里。

 

 

【主义主义】现实的物($-1-2-3)——黑格尔的物质发生学,比早期谢林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