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MusicBee音乐管理工具使用笔记

2023-07-15 19:00 作者:Flinx_方凌旭  | 我要投稿

原理

MusicBee的基本管理途径是“专辑、曲目”一对多的二级系统,这要求专辑与曲目的包含关系无误,即一张专辑包含哪些曲目、一个曲目包含于哪张专辑,在导入MusicBee进行管理前应当确定下来。各种网络资源通常已经满足这一条件,无需人工处理。

对于独立文件专辑,曲目和专辑信息(元数据)都保存于曲目文件中,这就导致同一个专辑中的曲目(“专辑”信息相同的多个曲目文件)可能具有不同的“专辑层面信息”(专辑演出者、发布时间、专辑曲目数、专辑Disc数等,当然不包括“专辑”),这是无法禁止出现的错误,由此造成了许多音乐管理问题,本文会涉及许多此类问题。

在主界面“音乐”中,左侧面板是“专辑”层面的管理,中间的主面板是“曲目”层面的管理,即不论怎样设置,左侧面板的最小粒度单位是专辑,永远不会出现曲目。

最简单的管理方式就是左侧面板将专辑作为条目,主面板将左侧面板所选中的条目(即专辑)包含的所有曲目作为条目。这是音乐管理的基本架构。

在此基础上,增加“归类”、“排序”、“分组”功能,就形成了多样化、可自定义的音乐管理系统。首先针对左侧面板进行讲解,注意主面板始终为“专辑和曲目”,其他选项会影响下面的结论。

左侧面板的归类即为按照一定的要求,将多个专辑合并为单一的条目。左侧面板的标题栏菜单中,第二组条目即为归类的设置。

选择“专辑”,即为不进行归类,按照最基本方式进行管理。此时会额外出现“所有”和“空”的条目,这是各种归类方式都会出现的特殊条目。而其他每个普通条目都指代一张专辑,其主标题为“专辑(专辑名)”,副标题似乎为“专辑演出者”。由于存在信息缺失、同一专辑的“专辑层面信息”不一致的问题,副标题究竟显示哪个曲目的哪个信息有待实验验证。

选择其他归类依据,则每个条目包含了多张专辑,其主标题为归类依据本身,副标题为类中专辑数(当主面板为“专辑和曲目”时)。注意归类依据也有同一专辑的“专辑层面信息”不一致的问题。

不论有无归类,左侧面板的条目集合必需经过排序操作才能形成有序列表展示出来,因此“排序”功能始终发挥着作用。对左侧面板来说,“排序”功能十分简单,并不支持自定义。理论上,排序操作在归类之后,因而排序依据必定为归类后集合元素的共有属性(如归类依据本身),或者非共有(即“专辑层面信息”不一致)但是“以一概全”的属性(如第一首曲目的流派、最新发布日期、最长曲目时长等),或者由非共有属性变换而来的可变共有属性(如总时长、总专辑数)。

在可选的四种排序依据中:

  • “数量”即为归类后,单一条目中包含的专辑数(当主面板为“专辑和曲目”时),同时也是左侧面板条目的副标题(依据“专辑”归类时除外)。此为降序排序,无法升序。在依据“专辑”归类(即不归类)时,该项属性始终为1,因而不可选。

  • “名称”即为归类依据本身,同时也是左侧面板条目的主标题。应当同理,此为降序排序,无法升序。

  • “年份”即为专辑发行年份,仅限依据“专辑”归类(即不归类)时可选。特殊地,可选升序或降序。

下面讲解“分组”,此时选择归类依据为虚拟标签“作品名”,排序依据为“名称”。注意此时“Gocuiusa”条目的专辑数为100。

分组依据选择“流派”,可以发现“Gocuiusa”条目被拆分到不同分组中。由此推断,“分组”操作发生在“归类”和“排序”之前,归类和排序是在组内而言。不过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在排序依据选择“数量”时无法使用“分组”功能,排序依据会自动变为“名称”。这应当是软件的一个缺陷,不过对上述结论没有影响。

“依第1个字母分组”实为“依第1个字符分组”,其表现为将归类和排序后的条目列表分割为多个部分,类似于归类依据和分组依据相同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分组操作既可认为发生在最前,也可认为发生在最后。

注意,分组依据、归类依据、排序依据(组内、类间),以及条目左侧的缩略图(尤其是归类后)都会涉及同一条目信息不一致的问题。

另外,分组本身的组间排序依据就是分组依据本身,并且无法逆序。

下面仅对主面板“专辑与曲目”视图进行讲解,此时左侧面板选择归类依据为虚拟标签“作品名”。

根据左侧面板的实验结果,音乐管理包含“分组”、“归类”、“排序”三个阶段,在主面板则不含“归类”阶段。

对于“专辑与曲目”视图,主面板自带了一级“专辑”分组(注意不是归类),而基本条目单位是曲目。“专辑”分组层面的排序依据就是“专辑”(如前文所述),组内曲目的排序似乎是曲目编号。

曲目条目字段

标题栏菜单中的“字段设定…”用于自定义曲目条目包含的字段,不过数量较少。

分组

“专辑与曲目”视图支持五级分组:“分组头部”两级、自带“专辑”一级、“曲目子组合”一级、“do not sepatate discs”一级(就是Disc编号)。其中“分组头部”实际是同时根据两个依据分组,本质上相当于一级。

排序

“专辑与曲目”视图的排序功能支持多级排序,一系列排序依据构成的总排序依据被称为“排序集”。经实验,MusicBee在用户设置的排序集无法将曲目细分为单一项目的排序时,会进一步使用的排序依据为:专辑、Disc编号、曲目编号,此后的依据未知。

在分组头部为“专辑”、曲目子组合为“演出者”条件下进行实验。

如图分别为排序依据设置为专辑、专辑/演出者、演出者/专辑、演出者的实验结果,其中最后两个结果相同。

实验还发现,不论改变任何级别的分组依据,曲目的排序不会变化。这意味着分组操作位于排序操作之后,并导致本应是同一个分组的曲目被分割成多个部分。可以将这种分组操作理解为“放隔板”,或者说“相邻的”属于同一分组的曲目相互吸引,“相邻的”属于不同分组的曲目相互排斥。

此外,五级分组依据的生效顺序是从下到上,首先是“是否依据Disc编号分组”,其次是“曲目子组合”,随后是专辑本身,最后是“分组头部”。

开始

解压后打开

导入音乐

导入结果

基本准备

设置1:令“下列字段定义一张专辑”的第一项留空。

 


设置2:“定义新标签”,设置一个虚拟标签

设置3:“高亮:定义规则…”

最后,切换左侧面板为“专辑”

完成了基本准备。

让左侧面板按作品名归类

(“专辑”时,主标题为专辑名,副标题为艺术家。其他时,主标题为归类条目项,副标题取决于主面板的归类)

$RxReplace($Split(<路径>,\,3),"^\[.*?\]\s*\[?|\]?\s*\[[^\[\]]*\]$","")

主面板问题1

有的专辑被分成了多个部分

原因:同一专辑中各个曲目的“专辑演出者”不统一(网易云下载的原因?),导致“分组头部”的分组结果不符合预期。

简单修复:可以先将分组头部改为“专辑”,随后取消显示。

现在会发现曲目前的数字重复两次。这是曲目的编号。由于专辑包含两个Disc,但曲目缺少Disc编号信息,因而混在了一起。

下面有一个5号曲目存在该信息,因而分在了“Disc 1”子组合中。

尝试修正

其他曲目也需要手动区分并修正。

然而,如果是BT下载得到的音乐,不应当对文件进行修改。

主面板问题2

曲目前的数字重复两次,原因同上。但是这些曲目来自BT资源,不应当对文件进行修改,所以需要采用间接方法修复问题。

由于一开始设置了高亮,容易发现这是CUE专辑而不是独立曲目专辑,文件如下图所示。那么根据专辑文件的编号排序就可以实现Disc的分离了。

默认曲目排序依据似乎是“专辑、曲目编号”,我们需要自定义一个排序依据。

现在成功分离了两个Disc。

此时独立文件专辑的曲目顺序出现了新的问题。

因为网易云下载的文件名不含编号,而BT资源通常是包含编号的。

修复问题:

定义虚拟标签

修改排序依据


MusicBee音乐管理工具使用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