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麻衣相法》居然不是相学大师麻衣道者所创

2020-08-29 09:46 作者:九川汇易海  | 我要投稿

麻衣道者   宋道人。与陈挎隐居于华山石室中,不知其姓名,“麻衣",当为其号。《改良校正麻衣先生神相编〉: “麻衣,古之异人,隐其姓名,以此为号。”麻衣道者的生平事迹只见于一些零星的材料。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七:“钱若水为举子时,见陈希夷于华山。

 希夷曰:'明日当再来。'若水如期往,见有一老僧与希夷拥地炉坐,久之不语,以火著画灰作,做不得'三字,急流中勇退人也。若水辞去,希夷不复留。后若水登科为枢密副使,年才四十致政。希夷初谓若水有仙风道骨,意未决,命老僧者观之。僧云'做不得',故不复留。然急流中勇退,去神仙不远矣。老僧者,麻衣道者也。”

邵伯温为宋哲宗时人,其言颇为可信。考北宋前相书,特别是距宋较近的著作,如后周王朴《太清神鉴)等,均“麻衣道者”之语,而后来多数相书均称陈挎(希夷)曾师“麻衣”,由此推论,麻衣道者大抵为五代末北宋初人。

作为一个道士,其精研水平可谓无与伦比,真正是“仙风道骨”。他的相术亦甚精湛,加之是相术大师陈挎的师傅,后人对他的相术不免有神化的地方。可惜的是,麻衣道人的看相“神话”史书记载极少,我们难于再睹他的“神技,不过,关于他的相术水平,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在相术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的《麻衣神相全编》,此书简称《麻衣神相》、《麻衣相法》,或称《麻衣先生神相编》,简称《麻衣相》。顾名思义,这部书传说为麻衣道者所作,是麻衣道者对相术的重要贡献。

但有些相术研究者对此也提出过怀疑,他们根据有关资料,认为此书是后人托名而作。清代陆法崇认为:“后人皆以麻衣为号相传也。”清人倪岳在《神相全编考》中也说:“近世口传相人之书,皆宗麻衣道者。”今本《麻衣相法》卷四有“麻衣仙翁”之语,作者自谓断不如此:又言麻衣深冬之时,在华山石室,拥炉教希夷,希夷如期而往,麻衣不用言语,只用火箸写字于炉灰中,默授希夷,麻衣只作《神异赋》、《金锁赋》、《银匙賦》三篇相术作品。据传麻衣道者还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必法》,但不可考。

清末民初,《麻衣相法》己广为流传,但仍在不断增释,增订本不断出现,如清武英殿修订的《麻衣相法》、陆波崇校编的《校正增释合并麻衣先生神相编》等。

 关于《麻衣相法》的作者和著作年代,目前尚无定论.据《神相全编)、陆液崇校编《校正増释麻衣先生神相编〉所载,麻衣道者为宋初大相师陈持(希夷)的师傅,首在华山石室中修道,可能是僧人或隐士,不知其姓名,“麻衣”,当为其道号。

《改良校正麻衣先生神相编》有批注说"麻衣,古之异人,隐其姓名,以此为号。”另据宁邵伯温《闻见前录〉载,宋钱若水为举子时,访麻衣道者以求相。僧曰:“急流中勇退,去神仙不远矣! ”钱若水于雍熙年间登第,则其为举子,其访僧人事乃宋初无疑。再据陈持亦曾师“麻衣”,则可断定麻衣大抵为五代末北宋初人.

 然而,麻衣道者是否就是《麻衣相法〉的作者呢?据有关专家考证,《麻衣相法》疑为后人依托而作。清代陆液崇认为,“后人皆以麻衣为号相传也”.清人倪岳在《神相全编考》中也说,“近世口传相人之书,皆宗麻衣道者"。今本《麻衣相法〉只称麻衣作有“神异赋”、“金锁赋”和“银匙赋”,井言麻衣深冬之时,在华山石室,拥炉教希夷,不用言诱,只用火箸写字于炉灰中,款授希夷。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明陈持“消息”。由此看来,《麻衣相法》大概是麻衣道者款授陈挎,经陈挎整理增释,后人又不断扩充而成。

《麻衣相法》对后世相术影响巨大。到了明清时代已广为流传,深入人心。明人沈采有一篇《还带记众朋就相》云:“头顶方巾腰束条,气傲:麻衣相法我独高,玄妙。”这是一幅士大夫精于麻衣相法而傲视同僚的写照。在后来的相书中,动辄引《麻衣相法》为证为准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麻衣相法》也得到了不断的增释。

 因此,对于《麻衣相法》,把它当成单独的一部书来看待,它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现象,它本身就是相术继往开来、集结众人智慧的结果。它既汇集了宋以前相术的精华,也融进了 宋以后的研究成果。它扬弃了相术中讳莫如深的神秘主义色彩,以及相士故弄玄虚的成分,建立了比较完整而合理的理论体系。此外,《麻衣相法》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奠定了宋以后相术以实用为主导的基本体系。因此,这部《麻衣相法》又可称为中国相术的入门书或基础读物。

《麻衣相法》的版本历来就很杂乱,经过相术家严格整理而比较流传的本子有清代武英殿修订的《麻衣相法》、陆波崇校编的《校正增释合并麻衣先生神相编》等。

《麻衣相法》的基本内容分为四类:

一是概论,论述相术的基本概念,属常识部分。主要包括“十三部位"、“流年运气”、“十二宫”、“五星六曜”、“五岳四渎”、“六府三才三停”、“九州八卦”、“四学堂八学堂”以及时空方位等。

 二是全体论,或称综合论,讨论人的精神、气色、骨肉、声音、姿容等,如“论神”、“论形”、“论神有余"、“论形有余”、“论骨”、“论肉”、“论气”、“论声”等。

 三是意义论,即以专门的吉凶福祸意义和特别的意义项目分别来讨论人的生死祸福、逐年吉凶等,如“十二官论”、“六府三才三停"、“四学堂”、“五行形相”、“财帛”、“男女”、“官禄”等。

 四是分别论,分别从头面部位、五官、四肢,以及痣、痕、纹等方面分别来讨论人的命运休咎,穷通吉凶。其中特别是“五官”部分,构成了《麻衣相法》的主要内容。

详情参考图集!


《麻衣相法》居然不是相学大师麻衣道者所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