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临江仙•信州作

2022-10-20 20:27 作者:天津中医药绎心诗词社  | 我要投稿

临江仙·信州作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作者: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公元1099年,晁补之以“修神宗实录失实”罪名被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固有此词。

图源网络,侵删

诗人被贬到江城,那里地方偏僻荒凉,没有屋子可以买,只能与仅存的几个和尚在野外破旧简陋的寺庙里相依。虽然生活条件艰苦,境遇凄惨,诗人却也别有一番闲情野趣。他在松林中捣药,在竹林中挂放长衣,到水源尽头处游览,坐下远眺白云涌起。其中“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一句化用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将“水穷”“云起”提前,突出强调,让人联想到诗人自认宦海生涯已经走到了尽头,他远在信州看着官场的翻涌不定。

图源网络,侵删

一只幽栖的鸟儿为什么在我这醉汉耳边苦苦悲啼?月向院西斜移而鸟鸣之声更悲切。诗人借鸟的悲啼来叙写自己心中的悲苦,表达了自己谪居异乡的悲苦。青山虽然无限好,但杜鹃鸟还是说“不如归去”。尽管这儿的山水很美,有松林竹林可供盘桓,有水有云可供观赏,但终究不如家乡那样美好,令人向往。这一句诗人依旧借鸟鸣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厌弃官场而向往着家乡的生活。


投稿作者:丁星亦

临江仙•信州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