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一章 第六节 五行生克和十天干十二地支

2023-06-09 14:52 作者:earth大梦  | 我要投稿



我们知道,银河系等各星系以上帝的视角俯视皆右旋,以人类的视角仰视皆左旋。所以,“生气上转,如羊角而升也”。故顺天而行是左旋,逆天而行是右旋。所以顺生逆死,左旋主生也。

河图坐北朝南,左东右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为五行左旋相生。中心不动,一、三、五、七、九、为阳数左旋;二、四、六、八、十、为阴数左旋;皆为顺时针旋转,为五行万物相生之运行。

(第一眼看到上面这个图的时候,我就纳闷:怎么螺旋有向左转的,还有向右转的呢?查一查才知道:俯视皆右旋,仰视皆左旋

 

河图,左旋为生,即“五行相生图”;洛书,右旋为逆,即“五行相克图”,如下图:

于是,通过对“循环周期10等分”、“一阴一阳对称相等的5组数字”、“五组数字化身五行互相生克”,就明白了:有了“相生”,万事万物才得以生长、发展和扩张;有了“相克”,万事万物才得以收敛、衰退、收缩。“缩”,是为了再次“伸”出去,“缩回来”是为了再伸出去,成长成更大级别的周期。伸与缩一起,如图一呼一吸,构成一个个循环,并不断反复循环和周期级别扩展下去,构成整个“宇宙生命大周期”。

 

同时,我们也得到了把一个循环周期“5等分、10等分、15等分”的顺序。但是古代先人没有继续使用10个数字,而是重新设立了一个混合了“3、4周期”的“12周期”系统,叫“10天干、12地支”,分别用“10周期和12周期搭配使用”来表示“60、120、360”等“同属于10、12、15的公约数”。60年一个甲子,是中国历法上的一个大周期。360大周期常用作表达一个整圆周和一年的时间。

中国人又酷爱使用“12周期”,比如在一年四季外又增加了“二十四节气”;把一天24小时叫“12个时辰”;给每个人的出生年份安排一个动物图腾最“12生肖”......

十天干和它的五行生克关系,如下图:

10天干12地支相关摘抄如下:

十天干: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十二地支:子水鼠,丑土牛,寅木虎,卯木兔,辰土龙,巳火蛇。午火马,未土羊,申金猴,酉金鸡,戌土犬,亥水猪。常用它们来代表12生肖12个月。

 

十天干所代表的人体部位

甲为头、乙为四肢、丙为额、丁为齿舌眼睛、戊己为鼻面、庚为肩、辛为胸、壬为胫、癸为足。

十天干所代表的脏腑

甲为胆、乙为肝、丙为小肠、丁为心、戊为胃、己为脾,庚为大肠,辛为肺,壬为膀胱,癸为肾。

 

十二地支六气:十二地支,其分六气,主风、热(暑)、湿、火、燥、寒六气。亥子为冷气,寅卯为温气,巳午为热气,申酉为凉气,辰丑为湿气,戌未为燥气。

十二地支四季:寅月为孟春,卯月为仲春,春乃木之气,故寅卯皆属木;巳月为孟夏,午月为仲夏,夏乃火之气,故巳午皆为火;申月为孟秋,酉月为仲秋,秋乃金之气,故申酉皆属金;亥月为孟冬,子月为仲冬,冬乃水之气,故亥子皆属水;土气在一年之中寄旺于春夏秋冬四个季月,如:辰月季春,戌月季秋,丑月季冬,未月季夏,因此辰、戌、丑、未皆属土。

十二地支与人体部位:子丑为腿脚,寅亥为腿膝,卯戌为屁股,辰酉为两臂,巳申为肩,午未为头面。

十二地支与人体脏腑: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肚脐及脾胃。寅胆目疾脉两手,卯木十指内肝方。辰土为脾肩胸痰,巳面齿咽小肠肛。午火心脏并眼目,未土胃脾并脊梁。申金大肠经络肺,酉金咽喉及气管。戌土命门腿膝足,亥水发骨尿道肾。

十二地支与十二经脉:子—胆经,丑—肝经,寅—肺经,卯—大肠经,辰—胃经,巳—脾经,午—心经,未—小肠经,申—膀胱经,酉—肾经,戌—心包经,亥—三焦经。

 

10天干和12地支两者合起来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配是阳配阳,阴配阴,如甲为阳,子为阳,可配成甲子,乙为阴,丑为阴,可以配成乙丑,甲为阳,丑为阴,不能相配,以此类推,天干用六轮,地支用五轮,正好配一周为60年,这叫一个甲子,也叫六十花甲6个花甲就是360年

 

01.甲子 02.乙丑 03.丙寅 04.丁卯 05.戊辰 06.己巳 07.庚午 08.辛未 0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五运六气

 

一个圆被10等分和12等分,道理和被“5和6”等分的道理是一样的。后人又在10天干12地支的基础上,推演出了“五运六气”

五运:用木、火、土、金、水五行来说明一年五个季节的基本性质,这就是名为五运的基本意义所在。

但是五运的运行和促进,如 “ 春气由冬气而来,故曰水生木。夏气由春气而来,故曰木生火。长夏之气由夏气而来,故曰火生土。秋气由长夏之气而来,故曰土生金。冬气由秋气而来,故曰金生水。夏秋之间 是为长夏 ” 。

这种五运的转换,又是怎么促进的呢?于是就推出了“六气”:“六气,即“风、热、暑、湿、燥、寒”。六气当中,五行各一,惟火有二,故曰六气。”

比五行多出来了一种,是因为有了两种火的区别,“君火”运行,重在上升。“相火”运行,重在下降。“火”在一年四季中形容夏天,两个火,也就是相当于把一年四季的夏天做了一些延长。相火由秋降入水中,再由春升上,乃为君火。而君火又随相火下降,形成完美闭环,如图:

下面摘抄一些关于“五运六气”的解析:

五运六气,是以“天人合一”和“气的运行”,来阐述自然造本体、造化之变,和人体功能的发生、运行、转化的学说。

“气化”的认识,来源于归纳总结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变易、阴阳升降交泰自然规律的《易经》,和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中气”的理论:人是一个小宇宙,(如形容人体小宇宙状态良好的“中气十足、气血充足”,形容人受伤后的“元气大伤,气血两亏”.....),小宇宙必须服从于大宇宙的周期规律升降变换。就好像大宇宙是四季,小宇宙是花朵,花朵就不适合在冬季生长开放,得蛰伏等待春天的时机到来。所以,小宇宙是被大宇宙的“气候变化影响的”“气至而物感,则物感而候变”,人体以小宇宙的气化,感应大宇宙的气候之变:“包阴阳之变化,含元气之烟温”,大宇宙以阴阳和元气结合来本根万物。

气化论是构建《内经》理论的思想骨干之一。例如《内经》的人身小宇宙观念,把气化融进了解剖的脏腑发展为藏象,从而建立了中医学的“真而不实,虚而不假”的人体模型、人体藏象和经络穴位也按气化功能命名,甚至生理、心理现象也释以气化,如《素问·举痛论》言之“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气化论贯穿于《内经》理论后,使其人体的模式从解剖的构成论转为气化的生成论。

《内经》之运用气化论,在七篇大论里系统地论述了其哲学、天文学的来源和气化规律,以五运六气提出了气化学说的理论纲领。对气化的运动形式乃是“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从天文气象测六节气位的标本中见之应见的数据,进而推验出气化理论。

五运六气中的气化论其纲领是:

1、升降出入;2、五运及六气皆因时、因盛衰而化,又皆应人应脏腑,六气之化为三阴三阳,有开合枢之变;3、气在自然及人体中皆有循行,人体有营卫等诸气在十二经中依时序而循行;4、人气有食饮之化,气有精气神之化;5、气化有亢害承制规律;6、气化之天人相应,有标本中见之别;7、五运和六气两种气化五六相合之周期,气化异常致病也有周期,周期可呈现规律性与可预测性,即“顺天之时,疾病可与期”。五运六气以此可堪称中医学的周期表。

五运六气,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还能根据“大宇宙”以成百上千年为时间单位“四季”气候周期变化,指导人类提前预防地质灾害、瘟疫等等。B站里有中科大“柯资能”教授讲的《五运六气》系列视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那么,为什么易经要把一个大周期,分成“八卦、六甲、九星、十天干、十二地支,五运六气、二十八星宿”这么多种类呢?因为,时间周期的划分,是为了和大自然的周期相对应。古代的“天文学”已经非常发达,知道了太阳系内的行星的运行规律:知道地球公转一圈约等于360天,火星绕太阳公转一圈约等于2地球年,木星公转一圈约等于12地球年,土星公转一圈约等于30地球年,天王星公转一圈等于7木星年,所以,取各周期的公约数,也就有了“2周期、8周期、6周期、7周期、9周期、10周期、12周期、30周期、60周期、360周期”。当然,除了时间周期,还有“空间”规律的划分,我们后面再讲。

“河图洛书”所推导出的太极八卦、天干地支、五运六气,在中国影响甚远。小从老百姓的农耕狩猎、婚丧嫁娶、做事准则为人标准,大到建筑的设计工程的施工、战争兵法,甚至整个国家的治理和发展、经济政治活动,都有所应用。古代这些推理和准确应用,被称为“占星术”,现代被叫做“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纵观世界历史也是如此。几乎所有古代文明,都和各民族的上古先人,所掌握的天文宇宙、自然规律有关系。比如玛雅文化、古代埃及、苏美尔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希伯来文明。

由前面三节的介绍,我们已经基本弄明白了“河图洛书到底在说什么”。但是,在现实生活的具体实际应用中,还是有一些小小的缺憾的。一年的周期并不是360天,而是365.2524天;很多运行周期并不是真正的圆形的而是椭圆的,我们的老祖宗又是这么处理“不太圆”的问题的呢?接下来,我们来讲“消除岁差”。


第一章 第六节 五行生克和十天干十二地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