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员模拟战争103—双线作战与转向

自1981年2月26日起,芬兰作为轴心国代理人正式干预对南美洲联邦原战区的战争态势。以芬兰GV-230航空母舰为代表的三航母编队已经由西班牙出发并赶到了墨西哥湾,准备与中联海军OV-31、OV-32舰队进行决战。
这次决战不同以往,西班牙为中联带来了一项新的事物:地效飞行器(即黑牛FL-05地效飞行器),这种飞行器曾一度被认为“没有价值”,但在2、3月风平浪静的墨西哥湾,它们可以以低超音速隐身突防并在50公里以外的近距离作战安全区域释放反舰导弹和鱼雷。1981年的苏军和中联军都饱受其害。
在2月26日,9架战斗机伴飞芬兰预警机进入墨西哥湾交战区域侦查,随后Z-160舰队迅速由彭萨科拉市向南进发并于26日夜遭遇中联空军。在短暂接战后便由芬兰空军接管。26日双方初次接战,中联损失7架战斗机,轴心国损失3架,Z-160舰队Z-162驱逐舰沉没。27日,在凌晨的大雨后,西班牙海军迅速由坎昆北进,西班牙海军在前半月的战斗中所剩无几,因此仅派遣了由11艘驱逐舰与3艘护卫舰组成的小型舰队。芬兰方则派遣了由2组两栖攻击舰舰队组成的轻型航母编队进驻墨西哥湾中部。双方于27日上午发现对方踪迹,中联立即起飞大量轰炸机群对周边区域进行轰炸式侦查,2月27日中午,西班牙驱逐舰DD-30在与芬兰航空母舰GV-230进行联络时被正在低空侦查的3架中联战斗机察觉,尽管西班牙军切换频率的速度非常快,中联还是掌握了GV-230的大体动向。5艘中联巡洋舰迅速反应并由新奥尔良港前出至侦查汇报区域,在袭击GV-230前不幸被护航直升机发现,双方只得在400公里开外互拼导弹。轴心国护航舰队立即出发,于27日下午,被袭时间7分钟后终于赶到现场,局势一度十分混乱,最终发展成8艘巡洋舰和13艘驱逐舰对轰的局面。中联巡洋舰CA-6在交战中中弹导致锅炉区爆炸,Z-161也在战斗中沉没,双方回到母港。
3月1日,Tan建议在坎昆发起一场决战,OV-31沿直线前进,OV-32则在侧翼保护主力舰队不受地效飞行器袭击。西班牙海军曾多次试图使用仅剩的4艘驱逐舰做拖延进攻,但是在中联航母和巨型战列舰的强干扰态势下,西班牙海军甚至不能使用卫星云图。3月1日中午,在中联驱逐舰DD-45和DD-66经过梅里达后遭受到西班牙第8军第2炮兵旅的轰炸,大型海战正式爆发。双方共起飞了400余架舰载机参加战斗。海上作战持续5小时,芬兰海军剩余弹药已不足以支撑一次直升机打击行动。因此在3月2日,芬兰海军在损失百分之七十五左右作战舰艇后撤退。不过中联方面的损失也不小,OV-32舰队全军覆没,OV-31舰队损失9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墨西哥湾海战最终以中立国联邦的胜利而结束。

德意志第四帝国于1981年2月28日宣布了对南美洲联邦剩余区域的占领,但影子舰队已经将陆军部队推上南美洲大陆。影子舰队共5个集团军,3支常规海空力量编队,中联则有2个集团军与7支航空母舰编队。德国方在3月初充分动员和组织了南联的剩余力量,部队扩张到4个集团军。
1981年3月3日,影子舰队第1集团军正式越过三方划定缓冲区开始进攻阿里卡和奥亚圭。Dimitili立刻作出反应行动,利用5个山地师的机动性缺乏将同样缺乏机动性的影子舰队第4集团军第34军、第35军拖延在奥亚圭南侧的山地部分,同时将第90集团军与新招募的南联第1集团军所能使用机械化单位向北袭击正在与己方Anne Riwnston中将率领的德第4集团军交战的影子舰队第3、4集团军。中立国联邦则充分利用所处地形的平坦优势,以435架战术轰炸机与90架空中炮艇的空中兵力配合第1集团军第9军进行重火力突击。影子舰队不甘示弱,立即命令第4集团军调转方向利用所处山脉的机动性限制因素最大程度地拖延德第90集团军的北进。南联第1集团军与德第95集团军则绕过第4集团军,对正在和中联作战的第1、第2集团军实施火力压制。
3月4日,德第90集团军装甲部队的伤亡率高于60%,无法前进,被迫于该山地原地防御。第95集团军与南联第1集团军成功突袭第4集团军侧翼、进行了1100公里的战略迂回后攻占奥亚圭。3月5日,影子舰队第3集团军配合第4集团军剩余部队对位于山脉中部的中联第1、第3集团军进行山地围歼,但德第4集团军的横向切入使影子舰队第1集团军不得不从侧锋回援。3月7日,影子舰队第1、3、4集团军沿海路有序撤退,第2、5集团军则负责对占领区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