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不太可能打仗,两国真正的较量是工业战略,拜登已发动攻势
在很多人印象中,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打压是全方面的,特别在台海和南海发生的紧张对峙都与美国的挑唆有关。其实,这些问题虽然很敏感,但并非中美战略竞争的核心。今天,我们更要关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主要策略:技术和经济。
近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文声称“华盛顿需要全面的工业战略来超越北京”,这种形式的竞争没有历史先例。因为,与巅峰时期的苏联相比,中国拥有规模更大、技术更先进的经济,中国还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产业链。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具有重要的外交,军事和意识形态方面,但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技术和经济。这与我们之前的判断是一样的,美国真正担心的是中国正在先进产业领域获得的竞争优势。
按美国的说法,中国已经在钢铁、造船、太阳能电池板、高铁、LCD 显示器、电池和5G通信技术等领域获成功。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航空航天、云计算、电动汽车和芯片制造等领域展开竞争,而美国当前仅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是强项。更严重的是,美国当前并没有压制中国工业战略的整体战略,拜登发动的芯片战争被认为是一种应急策略。美国虽然在拥有芯片领域的核心技术,但同时也在芯片领域严重依赖其盟友。
有人会问:美国为什么不能像中国一样推出国家层面的产业发展战略呢?其实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已经创建了19项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包括半导体、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生物技术、高超音速、太空系统等。但鉴于这17项技术中有16项都是由私营公司主导的,国家层面所能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
美国同中国竞争面临的第二大难题是无法与中国脱钩。未来中美产业领域的竞争,很可能是有相互制衡,也有相互依赖。这次雷蒙多访华就意味着美国推动对华脱钩战略已经失败了,美国甚至在人工智能、电信、生物工程和量子科学等关键领域都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美国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现在无法独立推动与中国的技术竞争,必须与盟友合作,而盟友是否配合就是个大问题。中国经济规模为17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大,接近美国的23万亿美元。但美国及其盟国和伙伴国的GDP总和为50万亿美元。然而,美国的盟友都与中国有紧密的经济联系,而且很难采取统一先进。比如G7最终者没有拿出与中国“一带一路”竞争的战略。
现在,拜登政府的办法是通过制定扶持美国高科技企业制度来提升竞争力。美国拥有强大的资本市场,加上有支持创新的文化,这也是奠定美国国力强大的基础。美国还向电动汽车等领域进行财政补贴,从本质上已经放弃自由经济的玩法。中国在扶持产业发展方面更有制度优势,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的资金已经很多了,但是并没有更成熟资本市场。
另外,我们也不能小看美国的《芯片和科学法案》中激励美国半导体的政策。虽然美国建立强大芯片制造能力的可能性并高,因为盖没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工人来制造先进的芯片,但是仅仅阻止中国芯片技术进步这一点就非常恶毒。仅仅是芯片战争,美国的意图是同时阻止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划、大数据和云计划等关键领域的地步。
在军事领域,美国想通过庞大的军费支持部分传统制造业和军工产业,而中国已经建立起了强大工业基础,所以中国在军事技术竞争上正在获得优势。中国还在拥有美国传统优势的天基卫星领域进步神速。。
如果我们整体观察美国与中国的产业竞争,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在整个国家层面有战略策划,而且按步骤推动高端制造业。如果美国只保持对华芯片战争 ,那么整个国家的产业政策的就会缺乏全面的愿景,或者说是在零敲碎打。
中美地位将取决于未来两国产业竞争的结果,美国拥有技术优势、盟友优势,但是中国有真正的制度优势,市场和开放的优势,这场较量会持续很多年,中关之争虽然不是战争,但是会比战争更加长久和残酷。美国是一定会要求中国按美国设定的道路发展,我们战胜美国唯一出路就是保持理性,努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