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部史,一段故事 :一本书
一个人,一部史,一段故事
:一本书

传播知识最有效的方法是讲故事。故事最容量说,也容量记,方便传播,还能引发共鸣。在日常生活中,光靠数据和图表,无法触及情感,打动人心。可如果把数字、图片中融入语言,用一段段话编辑出来,串联成一个故事,再由一个人将故事娓娓道来,听故事的人,会立刻有画面感。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距离就更近了,也容易建立友好关系。

众所周知,想要说服别人,首先要赢得别人的信任。而想要取得别人的信任,首先要穿破别人对你的重重戒备,因此给别人讲你是谁的故事,给别人讲你要干什么(你的真实意图)的故事,给别人讲愿景的故事,给别人讲“教导”的故事,给别人讲“生活中的价值”的故事,给别人讲“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能让人感同身受,能让人信服;这样讲故事的能力以及说服力,类比作者们的写作能力,是让人震撼又力量无穷的。

写书,也就是纸上讲故事。看,一本《汉娜的重庆》,是一位中德混血老人的自传式回忆录,也是一份寻亲启事,书中记载了她年幼时在重庆度过的快乐时光,出版的目的之一是想找到当年一起同进同出的玩伴——表妹巧妹。
这位出书的老人名叫傅安娜,1937年出生于重庆,她的母亲彭廷文是地道的成都人,父亲傅德利则来自德国。1945年至1949年,傅安娜在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上学,1952年,15岁的她随父母离开重庆回到德国,此后就再也没来过中国。对年少时光的眷恋不舍,傅安娜最终鼓起勇气,寻找儿时曾同吃同住同玩耍的表妹巧妹。巧妹是傅安娜母亲妹妹的女儿,书中她称巧妹的妈妈为“吕宝孃孃”。巧妹只比她小一岁,大约1943年从成都来到重庆,在傅安娜家中住了两年。她们一起上学,一起玩洋娃娃,一起绣花,虽然时间不长,但那个温柔文静的小女孩,却深深印刻在傅安娜的脑海中,让她时时回想。于是,她鼓起勇气将自传《汉娜的重庆》投稿给位于成都的四川文艺出版社,希望出版社能将这本书出版出来,帮她找到成都的表妹。
虽然深知希望渺茫,但她仍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出版以及媒体的报道,勾起一些老成都人对重庆江北寨子坪彭家院子的回忆,帮助她寻找到巧妹。傅安娜在德国还特别录制了一段视频。虽然自1952年离开重庆后再没回去过,但在镜头前,傅安娜依然回忆了自己在重庆度过的美好童年,“67年过去了,在我心里,重庆一直是我的故乡,我爱重庆,我爱朝天门。我亲爱的父亲曾牵着我的手从那里走过,我爱重庆江北寨子坪彭家院子,那里曾经是我的家,有森林和稻田,有我快乐的童年。”
2017年《汉娜的重庆》德语版顺利出版。但汉娜希望可以被翻译成中文,最好能在成都或者重庆出版。2020年,这本书跨越了中德7724公里的距离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后由同是重庆人的海娆翻译。2022年,在众多读者的接力下,汉娜和居住在四川广安的巧妹终于见面了,汉娜激动到全程用重庆话交流,这场跨越70年的寻亲也就此落下帷幕!
汉娜说:“每一行文字都是我迈向故乡的步履,尽管笨拙,却让年老的我踽踽而行,一步一步终于重返远方的家园”。

故事的力量是强大的,文字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汉娜的重庆》这本书讲了一个城市记忆的故事,把那些往事、对重庆以及亲人的思念、回忆中的美好全都记录下来,在文字里返乡,最终和亲人团聚。那么,我们也可以凭借文字实现自己的愿望。不管你的作品是小说、诗歌、散文、随笔或任何体裁和题材,只要你写,就可以放心地交给领航出书网出版!我们将为您匹配接洽合适的出版社,用专业的审稿、编校、设计、发行团队为你将文稿转化成书、包装上市,让文字发挥力量,让你的愿望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