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乱政【1】:董卓前世
这一部分我们来说说董卓乱政。先花一定的时间介绍董卓其人。董卓字仲颖,是家里的老二(伯仲叔季,仲是第二。可以参考孙权字仲谋、司马懿字仲达),父亲叫董君雅,弟弟叫董旻。出生于陇西成纪,是个典型的大西北人。
在大西北,董卓依靠游侠的风范,吸引那边的豪强追随他。后来被段颎和袁隗推荐,段颎是“凉州三明”之一,威名远扬,贾诩就靠冒充段颎外孙的身份成功逃脱,后来贾诩也成为董卓的手下。袁隗是袁绍、袁术的叔叔,董卓后来因为袁绍的事情杀了袁隗,多少有些忘恩负义。
《英雄记》:卓父君雅,由微官为颍川纶氏尉。有三子:长子擢,字孟高,早卒;次即卓;卓弟旻字叔颖。
《三国志·董卓传》: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於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馀头以赠卓。
《吴书》:并州刺史段颎荐卓公府,司徒袁隗辟为掾。
《三国志·贾诩传》: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馀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三国志·袁绍传》:卓闻绍得关东、乃悉诛绍宗族太傅隗等。
后来董卓跟随“凉州三明”的第二位张奂在一起行事,击退了叛军,获得丰厚的奖赏,把奖赏分给了士兵,赢得士兵的心。话说董卓也有一定的运气,和“凉州三明”都有一定的关系,段颎是他的伯乐,张奂是他的上司,皇甫规的侄子皇甫嵩也和董卓有一些过节。
在大西北,董卓取得不少的战功,但代替卢植讨伐黄巾军却没有战胜,被免职。说回前文,卢植被关进去后,皇甫嵩把军功都推给卢植,卢植得以官复原职,担任尚书。
为什么董卓能在大西北取得那么多胜仗呢?以下面这个例子来说,董卓征讨韩遂的时候,假装钓鱼,实则堵住水坝,不让韩遂的叛军过河,因此董卓得以保存实力。
《三国志·董卓传》:为军司马,从中郎将张奂征并州有功,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悉以分与吏士。
《后汉书·皇甫嵩传》:遂独进击之,使卓为后拒。连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国走而死。卓大惭恨,由是忌嵩。
《三国志·董卓传》:迁中郎将,讨黄巾,军败抵罪。
《后汉书·卢植传》:及车骑将军皇甫嵩讨平黄巾,盛称植行师方略,嵩皆资用规谋,济成其功。以其年复为尚书。
《三国志·董卓传》:卓伪欲捕鱼,堰其还道当所渡水为池,使水渟满数十里,默从堰下过其军而决堰。比羌、胡闻知追逐,水已深,不得渡。时六军上陇西,五军败绩,卓独全众而还,屯住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