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你必须要了解的达芬奇基础课(三)—— 曲线


这里直方图的显示类型选择了输出,所以拉动曲线的时候,直方图会随着拉动而变化。是点击曲线窗口右上角的三个点设置的。
我认为就是有一套颜色分析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积累的。是根据不同的图片不同的需求分析后再做调整的一个过程。这才叫做带着脑子去分析。
曲线的横坐标是不同的选择区域。纵坐标是不同的修改结果。这个概念和ps的选区或者word的选择一段文字有一点像,差别是ps是选择某些连在一起的像素点,word是选择一些文字或者图片,达芬奇是选择一些相同或者在指定区段里面的像素点做出调整,因为这是视频不是图片,所以不能像ps那样订立选区只能根据可测量的HSL(色相、饱和度、亮度)值对应渐变的调整对应的HSL(色相、饱和度、亮度)值。然后在后续画面中统一测量并按照规则调整。
亮度曲线 可以理解为 亮度vs亮度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亮度,横坐标是原来的亮度值。纵坐标是修改为多少的亮度值。也就是说亮度曲线表示的是将原来亮度为多少的值现在改为亮度为多少。
改变亮度曲线的时候三种颜色是一起变化的。就是改变颜色底层的那层灰色。
我对他说的确定黑白场的理解是:亮度曲线很重要的是用是确定黑白场,因为相机的特性,即便是使用纯白255,255,255或者纯黑0,0,0 拍摄出来也不是纯白或者纯黑的都会向中间偏一点,这样也避免了过曝或者欠曝。保存了最大的颜色动态范围,整体感觉图像就偏灰了。
而我们还原颜色的时候,有时候并不想保存最大的动态范围,或者显得灰,而是希望白色更白,黑色更黑,所以使用曲线工具就可以把黑白场拉回来。
这里说的亮部95、90或者暗部5,10说的是什么,在哪里看到?我不明白。应该是指亮度的百分率数值,在16:49他对着分量图的纵坐标(亮度)表述5%,所以这个百分率应该是指新的调整后的0%对应调整前的5%亮度
亮度曲线可以调整对比度,而且是相对于简单数值调整对比度更自由的调整方式。他可以自由定义中心锚点,而不是一定在某个位置。而且亮部和暗部的调整幅度、斜率都更自由,也可以有更多的锚点设置。
红绿蓝三色的曲线,可以理解为将色相分解为三原色之后VS饱和度 横坐标和纵坐标对应的都是饱和度。横坐标是原来的亮度值,纵坐标是现在改为饱和度为多少。这三条曲线表达的是将亮度为多少的某种颜色改为饱和度多少?
改变任一颜色的曲线其余两种颜色都会反向运动、加强了某一亮度的红色、该亮度的绿色和蓝色就会减弱。也就是加强红色、就会减弱青色。也就是减弱红色、就会加强青色。也就是三原色和它的互补色的变化。
这样的目标是通过曲线可以方便的改变三种颜色的饱和度。
色相vs色相
改变指定色相区域的色相,就是改变指定颜色区域的颜色。横坐标是色相,纵坐标也是色相。
这里的直方图是对应横坐标的色相的像素数量统计。
色相vs饱和度
改变指定色相区域的饱和度。
这里的直方图是对应横坐标的色相的像素数量统计。
色相vs亮度
改变指定色相区域的亮度。
这里的直方图是对应横坐标的色相的像素数量统计。
亮度vs饱和度
改变指定亮度区域的饱和度。
这里的直方图是对应横坐标的亮度的像素数量统计。这里的直方图和上面亮度曲线的直方图是一样的。
饱和度vs饱和度
改变指定饱和度区域的亮度。
这里的直方图是对应横坐标的饱和度的像素数量统计。
饱和度vs亮度
改变指定饱和度区域的亮度。
这里的直方图是对应横坐标的饱和度的像素数量统计。
前面的是曲线的横坐标、后面的是曲线的纵坐标。就是改变指定的前面属性的后面的特性。利用曲线既可以表达(选择)想改变的范围(横坐标),也能表达改变到的目标(纵坐标)。
一级校色
画面中有多黑的内容决定黑场拉到哪里。
根据不同亮度区域的物体特性调整新的亮度。一婶调整的时候在心中都是明确的知道自己在调整那些对象的那些特性的。这是是否会调色的关键点,是否知道自己在调整什么,想调整到什么效果,要这样的效果应该调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