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收藏精读】国学入门书单文字版(04)
书单第十一名——二十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收录书单:4(胡适书单无)
推荐语:
梁启超:
《通鉴》、《通考》,已浩无涯矣,更语及庞大之《二十四史》,学者几何不望而却步!然而《二十四史》终不可不读。其故有二:(一)现在既无满意之通史,不读《二十四史》,无以知先民活动之遗迹。(二)假令虽有佳的通史出现,然其书自有别裁,《二十四史》之原料,终不能全行收入。以故,《二十四史》终久仍为国民应读之书。
书既应读,而又浩繁难读,则如之何?吾今试为学者拟摘读之法数条。
一曰就书而摘。《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俗称四史。其书皆大史家一手著述,体例精严;且时代近古,向来学者诵习者众,在学界之势力与六经诸子埒。吾辈为常识计,非一读不可。吾希望学者将此四史之列传,全体浏览一过,仍摘出若干篇稍为熟诵以资学文之助。因四史中佳文最多也。(若欲举其目亦可,但手边无原书,当以异日。)四史之外,则《明史》共认为官修书中之最佳者,且时代最近,亦宜稍为详读。
二曰就事分类而摘读志。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则读《平准书》、《食货志》;欲研究音乐,则读《乐书》、《乐志》;欲研究兵制,则读《兵志》;欲研究学术史,则读《艺文志》、《经籍志》,附以《儒林传》;欲研究宗教史,则读《魏书·释老志》(可惜他史无之)。……每研究一门,则通各史此门之志而读之,且与《文献通考》之此门合读。当其读时,必往往发见许多资料散见于各传者,随即跟踪调查其传以读之。如此引申触类,渐渐便能成为经济史宗教史……等等之长编,将来荟萃而整理之,便成著述矣。
三曰就人分类而摘读传。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全史各传既不能遍读(且亦不必),则宜择伟大人物之传读之,每史亦不过二三十篇耳,此外又可就其所欲研究者而择读:如欲研究学术史,则读《儒林传》及其它学者之专传;欲研究学术史,则读《文苑传》及其它文学家之专传。……用此法读去,恐只患其少,不患其多矣。
又各史之《外国传》、《蛮夷传》、《土司传》等,包含种族史及社会学之原料最多,极有趣,吾深望学者一读之。
钱穆:


书单第十二名——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
收录书单:3(胡适书单、梁启超《国学书入门要目》)
推荐语: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胡适)商务印书馆。
梁启超:
将读先秦经部子部书,宜先读此二书(另一本为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可引起兴味,并启发自己之判断力。
书单第十三名——《宋元学案》
收录书单:3(胡适书单、梁启超《国学书入门要目》)
推荐语:
胡适:《宋元学案》(黄宗羲,全祖望等)冯云濠刻本,何绍基刻本,光绪五年长沙重印本。坊间石印本不佳。商务印书馆。
书单第十四名——《明儒学案》
收录书单:3(胡适书单、梁启超《国学书入门要目》)
推荐语:
胡适:《明儒学案》(黄宗羲)莫晋刻本最佳。坊间通行有江西本,不佳。
梁启超:
此二书(还有《明儒学案》)为宋、元、明三朝理学之总记录,实为创作的学术史。《明儒学案》中姚江、江右、王门、泰州、东林、蕺山诸案最精善。《宋元学案》中象山案最精善,横渠、二程、东莱、龙川、水心诸案亦好。晦翁案不甚好。百源(邵雍)、涑水(司马光)诸案失之太繁,反不见其真相。末附(王安石)《荆公新学略》最坏。因有门户之见,故为排斥。欲知荆公学术,宜看《王临川集》。
此二书卷帙虽繁,吾总望学者择要浏览,因其为六百年间学术之总汇,影响于近代甚深。且汇诸家为一编,读之不甚费力也。
清代学术史可惜尚无此等佳著。唐鉴之《国朝案小识》以清代最不振之程朱学派为立脚点,褊狭固陋,万不可读。江藩之《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亦学案体裁,较好。但江氏学识亦凡庸,殊不能叙出各家独到之处。万不得已,姑以备参考而已。启超方有事于《清儒学案》,汗青尚无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