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农村青年生育观念的变化

2023-03-28 11:54 作者:BiaJiBiaJiBiaJiB  | 我要投稿

刊发于《中国青年研究》2023年第2期的一篇文章指出,需要承认农民价值体系整体变迁的基本现实,并正视农民对于生育成本日益增加的敏感性。要真正让年轻农民敢生且愿意多生的关键是通过相应政策支持降低家庭育儿成本,减轻家庭育儿压力,尤其是要减轻生育行为对于女性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影响,通过适度分担农民家庭的生育成本,释放农民的生育动力。文章称,总体来看,我国农村地区的消极生育意愿较低,很少有人主动选择终身不生育,即大部分农民家庭都会选择至少生育一个孩子,但对于二孩及以上胎次的生育意愿越来越低。

互联网时代快速的信息传播和方便的信息获取,使得女性群体主动或被动了解了很多与高生育成本相关的信息,进而导致年轻女性在做出生育决策时会更加谨慎。在“家庭教养成本”维度,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在提高。生育成本增加是事实,思想的解放也是事实,尤其是现在农村的孩子都或多或少上过大学,走出村里去见过外面的世界, 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尤其是大量女性外出务工后较少返回家乡,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乡村适婚男女性别严重失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婚姻成本,其中高价彩礼就是一个突出的现象。同时,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逐渐融入城市生活、现代化生活,思维方式越来越多地从自我出发,从当下出发。在各种因素的交织下,生育逐渐意愿低迷。并非说生育就是一件坏事,只是年轻人在20几岁时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和足够成熟的心理去支撑起一个孩子的成长。但是,生育这件事情又有一定时间限制,等到他们足够成熟的时候,生育的最佳年龄又错过了。

传统乡土社会中农民的生育意愿普遍较强,人们倾向于多生且具有很强的男孩偏好。然而,随着乡土社会变迁和现代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生育文化对人们的影响逐渐式微,生育主体的自主性增强,生育价值由家本位逐渐让位于个体本位。此外,在传统乡土社会中,生育决策是家庭本位的,作为生育主体的女性在生育决策上并不具有太大话语权。而在当前的乡村社会中,生育决策虽然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但年轻女性在生育决策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作为生育主体的年轻女性在生或者不生、生多生少等问题上都具有较大主导权。这意味着,相对于由父代主导的家庭本位的生育决策而言,由年轻女性主导的个体本位的生育决策使得生育行为具有更多不确定性,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成为年轻人不愿意生育的理由。

农民生育观念的变化折射了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社会价值体系的变迁,即农民日益重视当下的、个体化的生活体验,且致力于追求多重目标之下权衡与选择的自由。生育行为逐渐从传宗接代的价值体系中解放出来,并日益服从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需要承认农民价值体系整体变迁的基本现实,并正视农民对于生育成本日益增加的敏感性。要真正让年轻农民敢生且愿意多生的关键是通过相应政策支持降低家庭育儿成本,减轻家庭育儿压力,尤其是要减轻生育行为对于女性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影响,通过适度分担农民家庭的生育成本,释放农民的生育动力。


农村青年生育观念的变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