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海七八九年级语文名著导读汇总都在这里啦!!!第一篇《朝花夕拾》

2023-08-16 15:30 作者:Cxy0604  | 我要投稿

【作者】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又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等。

【主题】《朝花夕拾》作于 1926 年,是回忆性散文集,共十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原名为《旧事重提》。该书记述了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内容概况】《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批判。包括《狗·猫·鼠》《二十四孝图》。这两篇文章都以议论为中心,将散文和杂文糅合在一起,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主要目的是讽刺和批判旧道德。

第二类:怀念。包括《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这三篇文章都以形象生动的人物刻画为主,在回忆往事时,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作者以深情的语言描绘了保姆、先生、友人的形象,真挚深切,生动感人。

第三类:意趣。包括《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主要描述作者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与片断,夹叙夹议。作者对旧日美好的眷念和对一些事情的反感,弥漫于一个个生活画面中。总体来看,《朝花夕拾》写了鲁迅少年时代至日本留学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断,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岀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艺术特色】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

【人物涉及的相关故事】

长妈妈:《阿长与〈山海经〉》

①“长妈妈”名称的来历;

②喜欢“切切察察”以及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爱摆“大”字;

④懂得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⑤讲“长毛”的故事;

⑥给“我”买《山海经》。

 人物形象:迷信、唠叨、注重麻烦的礼节,善良、朴实,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

①忘打领结;

②修改、补全“我”的讲义;

③订正“我”的解剖图;

④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人物形象:不拘小节、没有民族偏见、严谨认真、和蔼可亲

范爱农:《范爱农》

①派发电报;

②看光复的绍兴。

人物形象:倔强耿直、愤世嫉俗、有责任心

衍太太:《琐记》《父亲的病》

①鼓励孩子吃冰;

②挑唆“我”偷母亲的珠子卖钱并散布流言;

③在“我”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 “我”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死得不安生。

人物形象: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心术不正

陈莲河:《父亲的病》

①出诊费 100 元;

②开滑稽的药方;

③四处招摇撞骗。

人物形象:狡猾、贪婪、道貌岸然、谨小慎微


【考点梳理】篇目内容及主题

《狗·猫·鼠》

通过详尽论述三种动物之间的故事,表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嘲讽了他们散布的 “流言”;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

通过记述“我”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

《山海经》之举,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

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者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责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

描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扫兴而痛苦的感受,表达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不理解和父子间的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指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

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的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儿童的生活趣味和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

《父亲的病》

回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以及开方的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的实质,表达了对庸医的深切

痛恨。

《琐记》

记叙“我”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者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

记录了“我”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

记叙了“我”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片断,描述了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上海七八九年级语文名著导读汇总都在这里啦!!!第一篇《朝花夕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