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8.7 不知道该起什么名字的这篇日记
事实证明,一旦我说“我尽力了”,我就会死。
我回想了一下,“死”这个字,似乎总会在我做出一些重大抉择时出现,但什么是重大抉择呢?
如果我做出了那种选择,我的灵魂就会枯竭,我绝对会死,我有这么一种强烈的预感。
所以,我最终只会有一条路可选,那就是继续走下去。
如此想来,我的灵魂好像总是在濒临要死的边缘徘徊,又可以说,我总是深刻于此处寻找活着的答案,而这种体验,也必须要由我自己领会其中的意义,并找到答案。
一直以里,困住我的是什么呢?
有些人会将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反复抛置,因为我不怕问题,所以我才会承接,你得不到的答案,我来找到。
而在我找到答案之前,你可以继续沿着另一条路前行。
所以,我会说,我选择了一条困难的道路,人烟稀少的道路。
在我看来,其实有很多人走过这条道路,但最终走向了毁灭,由于一种无法被填补的匮乏,他们走上了绝路。
有时候,是生命。
有时候,他们会像在世间游荡的天使,漫无目的地行走,他们心地善良、乐观,在常人眼中,丝毫看不出他们的缺失,他们的匮乏。他们远离了世俗的纷扰,选择了内心的宁静,就如他们看向远方的眼睛一样,像一潭静止的湖水,没有波澜,却似乎想要融入到遥远的景象里。
渐渐地,平淡而幸福。
昨天,我对自己写下的文字产生了质疑,我不确定自己这么写,这么描述是否是对的。
而当我今天看到了《三体》的第三部,看到了杨冬对于自身生命的描述,我确实理解了。
就像我反复提及自己当年前写过的那篇文章《虚假的真实信念,肤浅地活着》一样,都在讲一件事情,其实活着很简单,即使只有半条命。
在《三体》里那段话是这么讲的,“用半条命活着其实也没什么,据她观察,周围的人相当一部分都是生活在半条命之中,只要善于忘却和适应,半条命也可以活得很平静,甚至很幸福。”
其实这些我都很理解,从很早的时候就理解,就像我曾经综合所有认知,然后对屁孩做出的抉择一样。
而历经这一切后的我,对此的理解,便更加深刻了。
有段时间,我总以为自己在这一个道理上走到了尽头,但事实发现,大多数的道理根本没有尽头可言,我总是会在经历和反思很多后,有更深的见解。
人活着如此简单,却又不简单。
在此,仍然郑重推荐《本杰明巴顿奇事》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