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再见绘梨》——有关离别

2022-05-25 12:00 作者:CrazyLittleLove  | 我要投稿

《再见绘梨》是一部由藤本树绘制的漫画。讲述了一个虚实相间的奇幻故事。

母亲病重,让主角优太为她拍摄抗病记录,优太没勇气面对最后一面,在作品的最后剪辑了一个太过奇幻的爆炸作为结尾,因此在文化节上放映时被同学嘲笑到想要跳楼自杀,却又在天台遇见了唯一对其作品表示赞赏的神秘少女绘梨,放弃了自杀打算。在相处过程中同样对电影热爱的两个人产生了拍摄以自身经历为主、夹杂吸血鬼这奇幻设定的电影的想法。然而绘梨同样身患重病。优太记录下他与绘梨的点点滴滴,在绘梨病逝后很多年依然在不断地剪辑这些记录的片子。不幸的是,有一天优太开车出了车祸,他的所有亲人都死于这次事故,无法承受打击的优太决定回到最开始绘梨带他看电影的地方自杀。然而他却于此再次见到了本应死去的绘梨,绘梨声称她确实是吸血鬼,死而复生。优太在与她的交谈中有所明悟,再次放弃了自杀,回头走出了废弃的大楼。随着他的脚步,背景的大楼发生了奇幻的爆炸,漫画结束。

看完之后我的第一个念头:不愧是你,藤本树,我的精神病人!这个故事实在太过跳脱、太过奇幻,看完之后不免产生许许多多的疑问:模糊与清晰的画面到底哪些是真实情况,哪些是拍摄内容?绘梨真的是吸血鬼吗?抑或最后的出现只是主角的幻想?几十年后的事是真的吗?还是说这些其实也是电影的一部分,中年优太其实是他爸爸扮演的?为什么要添加爆炸,甚至整个漫画都是在爆炸中戛然而止?真实的绘梨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就好像冰红茶滴水儿。

后来我觉得,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但其实真假并不重要,这本就是一个庄周梦蝶式的故事。因为设想的剧本是记录形式的半自传,那么实际生活与拍摄画面区分不出来有什么关系呢?拍或者不拍都是他们的生活经历;绘梨是不是真吸血鬼有什么关系呢?即使是主角的幻想也起到了开悟主角的作用;纵然到最后也都是电影的一部分又有什么关系呢?拍出来的东西要表达的也是优太作为一个导演的想法,所以真假并不重要。庄周梦蝶,作为庄周体验了蝶的生活;蝶梦庄周,作为蝶体验了庄周的生活。对于这一段体验来说双方是一样的,谁梦到谁都没差。

那么到底表达了什么呢?每个人经历不一样,被引起的共鸣也不一样。对我来说,我看到的就是离别,而且是死亡这种最终的离别。

年少的主角优太无法面对母亲的死亡,以爆炸结尾反抗了强势母亲要求拍到最后一面的要求,逃避了面对这种离别。可是这种反抗与逃避没有获得其他人的理解,这对本来就受伤的他造成了二次打击,导致了他产生自杀的想法。就在这时他遇到了绘梨。出现的绘梨对他的电影提出了赞赏,并给他制定了一个新的目标,而赞赏和这个目标也成为了鼓励优太活下去的动力。人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会陷入虚无。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最后怀疑到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意义在哪里。绘梨告诉优太,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去拍出一部好电影。相当于绘梨拎起颓废的优太,给了他一个大逼兜,告诉他“你清醒一点!”这个画面想想还挺好笑的。

在与绘梨的相处中优太走出了母亲死亡的阴影,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可惜绘梨也是重病缠身,命不久矣。这种感觉就像刚刚给你一点希望,却马上又要打碎它。绘梨觉得优太的电影好看也是因为共情到了他影片里的妈妈。同样重病缠身,面对死亡,她也想留下一个好的形象,仿佛永远活在电影里。说起来,漫画从始至终都没交代过绘梨的情况,她住在哪里?是否有家人?为什么要一直去荒废大楼里看电影?可能她一直都是独自一人,面对死亡这种最终的离别,她会不会感受到孤独和被遗忘呢?所以她想留下点什么吧,让优太拍电影,既是鼓励他,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复刻与留存。就像我们说的,人有三次死亡:生理性死亡、社会性死亡和记忆性死亡。当所有人都不记得有这么个人存在的时候,她才是真正的消逝了。那么拍成电影的话,只要有观众,她就会以荧幕内的形象活在观众的记忆中。

可是这对优太却是一个很残忍的请求,因为最初他就是为了逃避最后一面的离别才使用了爆炸的结尾。现在做出相同的请求不免是二次叠加心理阴影,所以优太逃回了家。此时父亲对他说:他的作品里记录的母亲都是好的一面,能以美好的形象进行记录这真是一个很厉害的能力。是啊,我们都难免面对离别,大到生离死别,中到不再是朋友的朋友,小到异地恋,谁知道哪一天就会发生剧变呢?回头想想当初,却道当时只是寻常,令人感慨。所以我每次告别都会说“有缘再见”,把每次告别都当成最后一面,下次再见才会有新的惊喜。另外如果真的离别了,我们又会怎样去回忆那些过往呢?会有遗憾吗?会有愤恨吗?会有释怀吗?每个人都会不一样吧。所以只记忆美好形象真的是很厉害的能力,就像是过滤掉黑色方块,只留下白色方块一样。

优太重新进行了思考,最终决定答应绘梨的请求,记录下她最后的时光,也在文化节上达成了看哭所有观众的目标,可是他总是觉得缺点什么,却又不知道缺什么。于是他放不下,反反复复地剪辑与绘梨的记录,试图追寻到那缺失的部分。平淡的生活就这样过了许多年,直到意外降临,他再一次突然面对死亡的离别,而且是所有亲人的同时死亡,这让他无法承受,于是他再次选择自杀。有意思的是,他再次拍摄了死亡预告,也再次准备实施时遇见了绘梨,更再次被绘梨劝导,放弃了自杀,正如很久之前那样。似是故人来啊……

绘梨声称自己是吸血鬼,永生不死,优太便提出了自己的困扰:周边的所有人都会先你一步死去,你要面临许许多多数不清的离别,不会感到绝望吗?是的,从小到大,优太一直接受不了别人的死亡与离别,面对母亲的死亡他选择逃避,面对绘梨的死亡他怅然若失,面对亲人的死亡他无法接受。这已然成为了他的心结,无法继续正常生活。而绘梨的回答也很有意思,她说“之前的绘梨一定是绝望的,但我现在还有电影,不管忘记多少次,看着电影总能一遍遍回想起来。”给我的感觉,因为有了这些宝贵的回忆,所以不会害怕遗忘。那么对于优太来说,他也从中找到了自己一直想要的答案,因而改变想法转身离去。

我的理解是:小优太无法面对母亲死亡的离别,用爆炸作为作品的结尾,这既是一种对强制要求的反抗,也是一种对最后一面的逃避,还是作为给自己的一个提醒,告诉自己这是虚假的,因为现实世界并不奇幻。不过这种操作并没有被世人认可,直到遇见绘梨。然而,只记忆好的方面同样是一柄双刃剑,他也在与绘梨的相处中沉迷于这种陪伴,在绘梨离去后依然无法割舍。就像是为了止痛吃药却上了瘾一样,他已经混淆了电影与现实的界限,难以走回正常的生活。而他再见绘梨,听到绘梨的一番话后终于“明白了无数次重新剪辑的理由”。

这就要说回最初的起点,剪辑的作品,是作为一个抚平伤痛的避难所存在的,然而如果过于依赖这个避难所,它就会变成阻挡继续前进的囚笼,反而困住自己。记录妈妈的作品用爆炸做结尾炸掉了那个小避难所,然而这种方式过于离奇,让周围人无法理解,这就导致虽然摧毁了原有的小避难所,然而要直接面对外部世界的更大恶意,进退两难;而记录绘梨的作品取得了成功,没有人帮助他打破这个避难所,他也就一直困于此。再见绘梨,他才意识到,这是为了治疗自己。所以最后再次用爆炸作为结尾,炸毁了曾经的避难所、现在的牢笼,也是揭示了他已经放下了过去的心结,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回到了正常生活。(感觉此时可以放一首《冬之花》)

而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他的电影给新生的绘梨带来了新奇的体验,也为死去的绘梨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让新旧的绘梨融合在了一起,带着过去的绘梨继续活下去。这样一来,面对离别、面对死亡,总会留下一些温暖的东西,像黑暗里的篝火给人心安。就如同那首著名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坚持活下去,谁知道会不会无意间成为别人的支撑呢?所以他回去了。

对我来说,其实最近遇到了很多类似的离别。我有一个朋友也是身患重病,尽管我总想着要鼓励她,但实际上我并不知道怎么做才好,那些话总是很苍白,这让我感觉很无力;喜欢的虚拟偶像毕业了,仿佛错过了很多东西,那几天一遍遍地重复看之前的内容,感觉什么都变得虚拟起来;以前要好的朋友因为一些变故再也不会联系,这让我怀疑自己。所以我在看的时候很有共鸣,而我也从中感受到一种力量:离别总是难以避免的,可能明年、明天甚至下一秒就不会再见了,但曾经的感情是真的,有一些美好的记忆不会被抹去,这就不会变得虚无。然而也不能沉迷其中、止步于此,向前走吧,生活就是这样的,总要对自己的绘梨说再见。


《再见绘梨》——有关离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