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战国史·花之乱(15)三好长庆的崛起

2023-01-06 15:25 作者:早苗庵宗瑞  | 我要投稿

三好家的复兴


天文五年(1536年)九月二十七日,细川晴元在三好千熊丸、波多野秀忠、木泽长政的拥护下进入洛中,正式出仕足利义晴,建立起幕府将军足利义晴、管领细川晴元的政治体制。

复归细川京兆家的千熊丸似乎全然忘记了杀父之仇,于十一月九日以平定京畿为名召开了猿乐的表演,并邀请主君细川晴元前来观赏。次年(天文六年,1537年)九月,十五岁的千熊丸正式元服,取名三好孙次郎利长,为了复兴三好家,三好利长只能在仇人麾下仰人鼻息。

天文八年(1539年)正月十四日,三好利长率领两千五百人的军势上洛,次日细川晴元将尾张国大名织田信秀献上的鹰赐给了三好利长,三好利长也在二十五日举行观音能,招待细川晴元。

不过,虽然现在的三好利长与细川晴元保持着良好的君臣关系,三好利长的这次上洛却是有求而来的。六月二日,三好利长向将军的内谈众大馆常兴提出恢复三好家在摄津国淀川中流以及河内国十七箇所的代官职,由此引发了骚动。

河内十七箇所本是室町幕府的御料所,进入战国时代以后这个肥沃的庄园群成为了守护们互相争夺的一块肥肉。自三好元长死后,河内十七箇所的代官便由三好政长党的吉田源介出任,三好利长想要讨回父亲的旧领,自然会触及三好政长的利益。另外一方面,此时的三好政长势头正盛,非常受宠,细川晴元也不答应将代官职返还给三好利长。

三好利长的请求被拒绝以后,便起兵与三好政长对峙。足利义晴不愿意看到细川家发生内乱,便以将军的身份介入调停,同时命令伊丹亲兴、池田信正、柳本孙七郎、三宅国村、木泽长政、芥川丰后守等细川家家臣协助幕府牵制两方。而细川晴元则召集了细川元常、三好政长、波多野秀忠等人的军势,在京都与三好利长不断地发生小规模冲突。

此时细川高国的养子细川氏纲在细川国庆、畠山尾州家的畠山稙长的拥护下,与西国的霸主尼子经久结盟,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京都,细川晴元不愿意将三好利长逼到对立的一方。而三好利长呢,他也意识到自己此次举兵过于仓促,虽无与主君细川晴元作对的念头,但是却将细川晴元给逼到了三好政长的一方,并且因为一时冲动的缘故,他没有向一直支持自己的阿波国守护细川持隆求援。在这样的情况下,两方在七月二十八日接受六角定赖的调停议和,三好利长让出了芥川山城,前往越水城居住。

越水城是细川高国于永正十二年(1515年)修筑的一座城池,位于摄津国西宫的北部约一公里左右的丘陵上,城南连接着一条被称为“八町绳手”的重要道路,沿着道路可抵达包括西宫在内的摄津国多处要地。在战国时代前中期,摄津国八部郡南部、武库郡、川边郡南部、丰岛郡等平原地带,被称为摄津国的“下郡”,而西宫地区便是下郡代官的居住地,也就是下郡的政治中心。不过,西宫地区的地形不利于筑城防守,因而细川高国才会选择在西宫北边的山头修筑了越水城,用以保护西宫地区。

三好利长选择越水城的原因非常简单,他想摆脱三好家阿波国人的身份,在畿内建立起一块根据地。为此,三好利长不再拘束于曾经以三好一族以及阿波国北部国人组成的家臣团,开始大肆登用摄津国的国人。例如摄津国岛上郡五百住地区国人出身的松永久秀,便是三好利长在摄津国居住期间登用的。

在三好利长成为越水城城主以后,松永久秀也开始以三好家笔头家老的身份活跃。尽管松永久秀在现代的各种艺术作品中经常被刻画为一个奸诈小人,被列为“日本战国三大恶人”之一,然而历史上的他却对三好利长非常忠诚,从未有过背主的举动。


木泽长政之乱


天文九年(1540年)十二月,三好利长迎娶了丹波国守护代波多野秀忠的女儿,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强大的盟友。以此为契机,三好利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三好范长”。

在此期间,三好范长不断地利用细川晴元的力量打击摄津国内从属于细川高国系的敌人。天文十年(1541年)九月六日,三好范长与波多野秀忠、三好政长、池田信正组成联军,攻向了盐川国满防守的一库城,从盐川国满的名字中便可得知,“国”字正是源自细川高国的下赐。一库城被围以后,与盐川氏关系亲密的国人伊丹亲兴、三宅国村便请求细川晴元的侧近木泽长政介入此事。

如前文所述,木泽长政本是畠山家的代官,后转仕细川晴元,不过,木泽长政依旧保留了自己畠山家家臣的身份,成为当时比较流行的“两属家臣”。而畠山家这边,自从总州家的畠山义尧被一向一揆逼死以后,木泽长政便与河内国守护代游佐长教拥立了尾州家的畠山稙长出任家督。天文三年(1534年),木泽长政与游佐长教流放了畠山稙长,改立其弟弟畠山长经为家督。两年之后,二人再度杀死主君畠山长经,木泽长政随后迎接了总州家的畠山在氏(畠山义尧之子)为主,奉其进入饭盛山城。而游佐长教则拥戴尾州家的畠山政国(畠山稙长、长经的弟弟)为主,进驻高屋城,同时还从足利义晴处获得了认可畠山政国继承畠山家的御内书。

曾经“三管领”之一的畠山家,自分裂成总州家与尾州家以后,日益衰弱,到了天文年间两家仅能一南一北二分河内国一国。不过,两畠山家的施政并非是单纯的划界统治,而是各自都不承认对方的合法性,均以河内国守护名义给国内各地颁发领地安堵状以及使节遵行状,同地的势力也同时向两方表示效忠。

在河内国割据的木泽长政不满足于自己的获益,他在天文五年(1536年)侵入了大和国,在同地修筑起了信贵山城,实力超过了大和国的实质守护兴福寺。天文十年(1541年)七月时,木泽长政侵入山城国南部,在笠置山修筑城池,用以防卫大和国。可以看出,木泽长政的成长已经不再局限于室町时代的守护领国范围了,这也是典型的战国大名式的扩张。

不过,作为细川晴元的侧近,木泽长政的崛起引起了同僚们的嫉妒,逐渐开始与三好政长等人对立。与三好范长一样,为了在畿内得到盟友,木泽长政积极地与摄津国国人缔结姻亲,其中有不少人都是旧高国麾下的国人,比如这次被三好范长等人攻击的盐川氏。

收到求援以后,木泽长政于九月二回九日派遣弟弟木泽左马允率军进入摄津国伊丹城,木泽军随后便击退了三好范长、波多野秀忠等人。十月一日,木泽长政向幕府将军足利义晴提出抗议,要求处罚三好政长,然而幕府却以此次合战是细川家私事为由拒绝介入。另外,由于木泽长政出兵攻打三好政长、三好范长二人,判定此举为谋逆的细川晴元迁至洛北布阵,足利义晴也于十一月二日离开京都,前往坂本避难。

为了协助细川晴元讨伐木泽长政,足利义晴向山名家、仁木家发去御内书,要求两家配合细川晴元的行动。与此同时,摄津国的三宅国村等人见势不对,也立即背叛了木泽长政,转投至细川晴元麾下。十二月二十日,足利义晴给大坂本愿寺发去御内书,防止河内国的一向一揆加入木泽长政一方,河内国高屋城的游佐长教也与细川晴元派结盟,准备共同对付木泽长政。

天文十一年(1542年)三月九日,游佐长教击杀了支持木泽长政的斋藤山城守,随后迎接先前被流放至纪伊国的畠山稙长复归家督之位,之前游佐氏拥戴的畠山政国则灰溜溜地逃进了信贵山城里投靠木泽家。三月十七日,在河内国被孤立的木泽长政率军出阵,准备攻打游佐长教防守的高屋城,此时的木泽长政得到了若狭武田家的援军,总势有五千人左右。然而,察觉到木泽长政动向的游佐长教在获得了三好范长、三好政长的援军后,总势达到了八千人,也率军出城迎战。

木泽军与游佐军在落合遭遇,展开激战,最终木泽长政为首的木泽一族战死,木泽长政也被游佐长教的家臣斩杀,首级被送到了京都。木泽长政死后,饭盛山城被游佐军攻陷,总州家家督畠山在氏逃亡,此后河内国便被畠山尾州家统一,守护职由回归的畠山稙长出任,守护代则由游佐长教出任。


细川氏纲举兵


天文十二年(1543年),两年前被儿子及家臣流放的武田信虎来到了京畿游玩,在游览过京都、奈良以及高野山之后,武田信虎还前往大坂本愿寺与本愿寺证如会面。在此期间,三好政长也与武田信虎交上了朋友,三好政长还将自己珍藏的宝刀宗三左文字送给了信虎,刀名宗三左文字中的“宗三”,便是三好政长的法号。

值得一提的是,武田信虎返回骏河国以后,又将宗三左文字赠予女婿今川义元,今川义元则在桶狭间合战期间佩戴此刀出阵,最终被织田信长缴获,成为信长的爱刀之一。宗三左文字日后流传至羽柴秀吉、秀赖父子手中,最后又落到了德川家康的手上,成为德川将军代代相传的传家宝刀。

然而,此时的京畿并不太平,这年七月二十五日,细川高国的养子细川氏纲宣布举兵,进入了河内国、和泉国、纪伊国三国交界的槙尾山施福寺之中。细川氏纲的父亲细川尹贤是细川野州家出身,后来入嗣细川典厩家,因而细川氏纲一人就有京兆家、野州家、典厩家三家的背景。除此以外,细川一族中的细川上野玄蕃头家的细川国庆、细川远州家的细川高益、摄津国人盐川氏、丹波国人赤泽氏、和泉国人玉井氏,河内国的畠山稙长、游佐长教、纪伊国的根来寺都宣布支持细川氏纲夺回京兆家家督之位,总势约达一万余。

细川氏纲于同日派出军队攻击堺港,随后被细川晴元的和泉守护代松浦肥前守击退。八月十六日,细川晴元派遣三好范长出阵前往堺港,三好军于十月十二日抵达槙尾山山麓,击破了驻守在此地的玉井氏的防线,挫败了细川氏纲的攻势。

天文十三年(1544年)正月,由于畠山稙长与细川晴元开始和谈,细川氏纲一度退却,然而两方的对立依旧没有结束,双方又在次年发生激烈的交战。天文十四年(1545年)五月,细川氏纲在得到畠山稙长的支持后,命细川国庆率军三千人侵入山城国夺取了井手城,丹波国人内藤国贞也起兵响应。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细川氏纲的后盾畠山稙长却突然病逝,这使得侵入山城国的细川国庆军士气大跌。五月二十四日,细川晴元在得到六角定赖的援军后,亲自率军出阵宇治田原与寺田两地,联军的人数达到两万余,其中三好范长也率军一千五百人、三好政长率军三百人前来参阵。

面对细川晴元压倒式的兵力,细川国庆军不敌败北。然而晴元军却不满足于击退敌军,在京畿四处劫掠,山科七乡为了防止遭到晴元军的攻击,花费两百贯向细川晴元买来了禁制(禁止己方军队劫掠当地的文书),醍醐寺则花费了四十贯向三好范长购买了禁制。返回京都以后,三好范长立即出兵丹波国,与岳父波多野秀忠一同攻陷了氏纲军麾下的内藤国贞防守的关之山城。


四国势上洛


败退的细川氏纲没有气馁,他在天文十五年(1546年)于高屋城再度举兵,河内国守护代游佐长教则煽动河内国国人加入细川氏纲一方,大和国的国人筒井氏也派出了军势增援细川氏纲。

为了防守堺港,细川晴元于八月十六日派遣三好范长率军进入和泉国,然而此时的氏纲军实力强劲,以三好范长的兵力根本不足以防守堺港。在堺的商人自治组织“会合众”的介入下,三好范长才得以率军撤离堺港。

占领堺港的细川氏纲乘胜进军,侵入摄津国攻陷了细川晴元方的欠郡郡代山中又三郎防守的大塚城。随后三宅国村、池田信正、伊丹亲兴等摄津国人也纷纷望风而降,投入细川氏纲麾下。九月十三日,细川国庆率军攻占京都,细川晴元自洛北逃亡丹波国,十八日,细川晴元在摄津国的居城芥川山城也被细川氏纲夺取,情况对细川晴元一方十分不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韬光养晦多年的三好范长终于不装孙子开始摊牌了。早在八月时,三好范长就唤来了在赞岐国的弟弟十河一存以及淡路国的弟弟安宅冬康,进入十月以后,另一个弟弟三好实休(三好之虎)率领阿波国的两万军势上洛,一举扭转了战局。

十一月十一日,三好军抵达大山崎,并在次月夺回了京都。然而,此时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晴已经被细川氏纲派策反,他以便在京都北白川修筑起胜军地藏山城,一边又命令伊予国的河野通直、丰后国的大友义鉴介入,要求三好军退回四国。

十二月十九日,足利义晴之子菊幢丸在近江国坂本元服,由幕府管领代六角定赖负责加冠礼,取名为足利义藤(即足利义辉)。次日,足利义晴将征夷大将军之职让给了儿子,游佐长教也向足利义藤献上了六十贯铜钱。


舍利寺合战


天文十六年(1547年)正月二十六日,三好范长正式开始使用曾祖父三好之长、父亲三好元长曾使用过的官途“筑前守”自称,同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三好长庆”。与父祖时代不同,三好长庆将三好家的通字名字中的上位,宣告着他想要建立起一个与此前截然不同的三好家。

二月,三好长庆联合弟弟三好实休、安宅冬康一齐,联合了反游佐氏的总州家畠山在氏、木泽大和守等人对石见国原田城发起攻击。二月二十日,原田城在三好政长的中介下开城,随后晴元军又在三月二十二日攻陷了三宅城。

眼见晴元军朝着京都攻来,六角定赖决定再度与细川晴元结盟,让晴元没了后顾之忧。五月五日,细川晴元、细川持隆率军攻打芥川山城,于六月二十五日夺回居城。除此以外,三好政长包围了女婿池田信正防守的池田城,池田信正立即开城投降,重回细川晴元麾下。墙头草般的国人们因为三好家的崛起纷纷不战而降,三好长庆兵不血刃地平定了摄津国。在胜军地藏山城笼城的足利义晴、义藤父子听闻这个消息以后,于七月十九日烧毁了这座刚建起不久的据点,退回了近江国的坂本防御。

平定了摄津国、京都等地以后,三好长庆与畠山在氏、松浦肥前守等人聚集军队,想要南下河内国,细川氏纲、游佐长教也派出军队迎击。七月二十一日,晴元军与氏纲军在摄津国天王寺东部的舍利寺展开激战,这一战中双方开始使用战国时代流行起来的长枪作为军队的主武器,经过数刻的拉锯合战以后,晴元军中的筱原盛家、安宅佐渡守、藤田山城守等四国武将战死,但是因为畠山在氏、松浦肥前守的活跃,晴元军最终取得了胜利,击杀氏纲军一千一百余人。取得胜利的晴元军于七月二十四日乘胜进入堺,稍加整顿以后又于八月十一日攻入河内国,在同地的若林着阵。

回到京都这边,细川国庆此前在洛北破坏了神护寺的佛堂与僧坊,准备修筑起一座高雄城用以笼城。然而细川晴元在得到六角定赖的增援以后于闰七月率军攻来,孤立无援的细川国庆随即战败逃亡。十月五日,不甘心的细川国庆沿着桂川南下攻打河岛城,然而他的武运也就到此为止了。次日,细川国庆在与晴元军的合战中战死,京都再一次落入细川晴元的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前一年年末察觉到畿内政局变化的“堺公方”足利义维开始通过本愿寺证如与细川晴元交涉,毕竟在失去足利义晴这个幕府将军以后,足利义维成为了晴元军唯一能够依赖的大义旗帜。然而足利义维的提议没有被细川晴元接受,他在这一年的十一月三日强行渡海来到了堺,但是却没有任何一人响应他。十二月一日,自知无趣的足利义维悻悻而归,乘船返回了淡路岛。


三好家独立


细川晴元在三好元长时代,不断地想要排除自家对三好家的依赖,而在三好长庆时代,实力迅速成长的三好长庆也决心摆脱细川晴元这个主君。只是,三好长庆没有想到,机会会来得那么及时且迅速。

时间来到了天文十七年(1548年),由于六角定赖的介入,游佐长教与细川晴元达成了和解,畿内暂时恢复了平静。四月二十四日,侵入河内国的晴元军撤回了堺港,三好长庆于五月二日率军返回越水城,细川持隆、三好实休率领的阿波势则于十日渡海归国,幕府将军足利义晴、义藤父子也返回了京都,京畿自此迎来了短暂的和平,非常短暂。

终结和平的始作俑者,是细川京兆家的家督细川晴元。五月六日,细川晴元将池田信正招致京都,随后以其投靠细川氏纲为由,逼迫池田信正自尽。池田信正死后,三好政长拥立外孙太松(池田长正)继承家督。

八月十一日,池田氏一族与池田家的部分家臣宣布起兵,流放了支持三好政长一派的家臣。次日,三好长庆写信给细川晴元的侧近高畠长直、平井直信、波波伯部元家等人,要求诛杀主君身边的奸臣三好政长、三好政胜父子。三好长庆提到,池田信正死后,三好政长以新家督太松的外祖父自居,非但介入管理池田家的家财,还按照自己的意愿肆意支配池田家对家臣们的知行分配。在池田家的人们眼中看来,细川晴元命池田信正自尽的命令,定是三好政长为了谋夺池田家家业故意怂恿的,因此池田家才决定流放三好政长及支持其的家臣。

从三好长庆的迅速反应来看,要说他不是池田家家臣的同谋,恐怕是没有人相信的。自木泽长政死后,三好政长便是细川晴元的左膀右臂,就算他有什么过激的举动,也是站在细川晴元的利益出发的。因此,细川晴元也看出了,三好长庆名义上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实际上却是冲着自己来的。毕竟,在三好长庆的杀父仇人名单之上,三好政长只排第二,排第一的是细川晴元自己。

八月十八日,细川晴元想要离间三好长庆与三弟十河一存的关系,给其下发了领地安堵状以及约定了日后的恩赏。十河一存表面上答应了细川晴元的请求,与三好加介一同进入了三好政胜笼城的榎并城防守,没多久便突然杀死了三好加介,重返哥哥的阵营中。

细川晴元的站队引起了三好长庆极大的不满,由于主君的明确表态,这次对立已经从三好长庆与三好政长之间的对立演变成了三好长庆与细川晴元的对立,原本的“清君侧”旗帜不再有用。九月,三好长庆正式开始向河内国十七箇所进军,包围了榎并城,同时还与河内国守护代游佐长教联络,决定背离细川晴元,拥戴细川氏纲为主。

与当初木泽长政的举兵不同,三好长庆的反叛得到了广大国人的响应,除了三好长庆四兄弟、河内国国人以外,摄津国上郡的三宅出羽守、芥川孙十郎、入江氏、茨木孙四郎、安威弥四郎、下郡的池田氏、原田氏、河原林弥四郎、有马氏、山城国西冈的鸡冠井氏、物集女氏、丹波国的内藤备前守、和泉国的松浦肥前守、播磨国的衣笠氏等等均站在三好长庆的一边。不得不说,细川晴元逼死池田信正着实是一招臭棋,国人们普遍对细川晴元失去了信心,有了池田家血淋淋的例子在前,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池田信正。


江口合战


天文十八年(1549年)正月十一日,三好长庆自越水城出阵,前往伊丹城周围纵火,伊丹城守将伊丹亲兴曾经站在三好长庆的一方,不久后又转投细川晴元,才招致此祸。

二月十九日,三好长庆与游佐长教于堺港会师,二人一番商谈以后,决定先行攻取三好政胜防守的榎并城。三月一日,游佐长教在摄津国欠郡以及河内十七箇所着阵,三好长庆也率军出阵中岛,攻陷了柴岛城。

另外一边,细川晴元向岳父六角定赖去信,说三好长庆的行为乃是谋逆,向六角家讨来了援军。同时,细川晴元还命令和泉国守护细川元常、纪伊国的根来寺派出军势支援自己。三月末,细川晴元、三好政长以及六角家的援军一同自丹波国进入摄津国,与盐川国满、伊丹亲兴等国人会合。此时摄津国的局势已发生巨变,素来支持细川澄元、晴元父子的池田氏、芥川氏站在了细川晴元敌对的一方,而本来属于细川高国系的盐川国满、伊丹亲兴等人却反过来支持起了细川晴元。

五月二日,细川晴元派出香西元成自三宅城出阵,晴元军在总持寺西河原与三好长逸、芥川孙十郎率领的三好军遭遇,随即展开激战,最终香西元成不敌三好军败走。五日,三好政长率军进入三宅城,与细川晴元会合。

五月九日,与游佐长教不和的岸和田氏、木泽氏组成联军对堺港发起攻击,也被三好军击退。为了强化与游佐长教的同盟,三好长庆在这期间迎娶了游佐长教的女儿为继室,缔结了姻亲关系。

此时,榎并城仍然处于三好军的包围之下,而在榎并城与三宅城之间还有一座江口城,江口位于淀川与神崎川分流的地方,被水路包围,在平安时代曾经以游女聚集地闻名,进入战国时代以后,此地成为收取淀川水路往返船只路费的关所,是水上的交通要地。由于江口城附近的柴岛城被三好长庆夺取的缘故,为了保障三宅城至榎并城之间的联系,三好政长不得不于六月十七日率军进入江口城防御。

然而,三好政长进入江口城没多久以后,三好长庆便立即率军包围了江口城,同时三好长庆的弟弟安宅冬康、十河一存也率领淡路水军抵达,自水路切断了江口城与外界的联系。六月二十四日,由于六角军进入京都,随时有可能南下攻击三好军,三好长庆与游佐长教下令对江口城发起总攻。

侧近出身的三好政长等人根本不是三好长庆的对手,想要弃城突围,结果被三好军追上,以细川一族的天笠弥六、三好政长为首,加上细川晴元的侧近高畠长直、平井直信、波波伯部元家、田井长次等人共约八百余人战死。其中,显赫一时的三好政长死时非常凄惨,一说是在突围时落入水中淹死,一说是被游佐军麾下的足轻给杀死。

江口合战惨败以后,榎并城的三好政胜、河原林对马守吓得立即弃城逃亡,与进军至山崎的六角军一同撤退至近江国。损失惨重的细川晴元也放弃了三宅城撤退,自丹波国返回京都。不久之后,细川晴元带着幕府将军足利义晴、义藤父子,以及足利义晴的岳父近卫稙家、久我晴通等“武家昵近公家众”(亲近幕府将军的公卿)一同逃亡近江国坂本。

七月九日,三好长庆奉细川氏纲上洛,压制了京都附近的庄园,西冈、山科七乡等地均落入三好家的手中。

另外,摄津国的伊丹亲兴依旧在伊丹城坚持抵抗,三好长庆于八月二十四日下令在伊丹城附近修筑支城,以“兵粮攻”战法围攻伊丹城。次年三月二十八日,在游佐长教的介入下,伊丹亲兴与三好长庆和谈,摄津国也落入了三好家的手中。

除此以外,攻打伊丹城期间,三好长庆奉细川氏纲的命令在除了堺港以外的摄津国欠郡的其余地域施行德政,又在摄津国上郡征收了栋别钱,强化了三好家对摄津国的掌控。自此,三好长庆已经完全地将三好家从一个外来的四国国人,转变为了京畿的本土势力,非常强大的势力。


日本战国史·花之乱(15)三好长庆的崛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