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奥运会洗白“抗日神剧”?手撕鬼子的它,从豆瓣3.4升到5.8

01.东京奥运会洗白“抗日神剧”?
基于历史原因,我国有很多根据史实改编的抗日剧,其中佳作有之,劣作有之。也许你不爱看抗日剧,但你一定见过这些经典的场景:
一位身材健硕的大叔凭着一身武功,将前来侵略的日本鬼子撕成了两半---

鬼子们放着这么大的一把枪不开,硬是被一个身穿古装的的人用冷兵器碾压,简直就是在侮辱观众们的智商---

这个片段更是贯彻了什么叫“人体描边”,日本鬼子几十把枪,上百发子弹,都被主角一一躲过(我还以为拍《黑客帝国》)---


在这部剧中,好像个个身怀绝技,在他们看来,日本鬼子好像都不是事儿,你一拳我一腿就能把这些侵略者赶出家门。
这些奇葩剧情,早已经成了过去国产影视剧的耻辱,一直都是不少人茶余饭后的笑柄,不少观众都因为难以接受这样的剧情,纷纷在评分媒体打下低分---

然而就是这样的剧情,网友们对此的评价却在7月下旬发生了改变。
原因大概就是在东京奥运会上,我们的运动员们在赛场上遭遇不公平地对待了。
在乒乓球混双比赛当中,中国队vs日本队,今年的奥运会,奥组委特别更改了规则,不仅场地缩小了30%,就连吹球、擦桌这些小动作也不允许。
我们中国代表队的运动员自然是遵守了规则,反观是日本队,就发生过吹球的情况,然而裁判员队没有对此做出处理---

女子水球比赛中亦是如此,在比赛过程中,摄像机拍摄到一位日本队员一直压着中国队员游泳,而中国运动员一直在挣扎并举手示意,场上的裁判同样是无动于衷---

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公判决让网友们激怒,纷纷将情绪转向以往一直被吐槽的“抗日神剧”之中,而上述的那部《抗日奇侠》,豆瓣评分更是从3.4分飙升到5.8分,并且还有持续上涨的趋势---

以该事件为开端,一些奇葩的抗日剧的片段,也被不少网友拿出来尽情嘲讽一波。
一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包子,不仅能吃,还能扔出去当炸弹,可谓是物尽其用---

人站在地面上,能把手榴弹直直扔向正上方的飞机,应该说你是“大力出奇迹”呢?还是“牛顿的棺材已经压不住了”---

流传千年的中华武术可不是吹的,只要你练成了,不仅能飞,还能在空中躲子弹,心动的朋友们还不赶快学起来---

我们不仅人会飞,连自行车也会飞!被鬼子追而已,我飞上火车就行了---

龙卷风摧毁停车场、连人带车一个滑铲!这波操作水到渠成,牛顿都要被气得活过来---


抗战时期民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官兵们可是抹上了发蜡抽上了雪茄,喝个咖啡还嫌甜---


虽然背后战火连天,但真男人从不回头看爆炸,这明目张胆的霸气登场就不怕成为敌军的靶子?---

在士兵夜间埋伏的关键时期,女医疗兵因怕蛇而尖叫,男官兵对其大吼,最终导致行军暴露---

不难发现,近年来的抗日剧日趋夸张化、娱乐化,甚至把偶像剧的套路用在了抗日题材,把英勇的军人硬是塑造成“霸道总裁”。
抗日剧的出现是为了铭记这段惨痛的历史,缅怀抗战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这一段段的夸张剧情,却逐渐违背了初衷,不说要从中了解抗日的艰辛,就连静心下来欣赏都难以做到---

出于对东京奥运会的不满而借抗日神剧来讽刺来泄愤这固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切勿放纵它们的泛滥,
因为归根结底抗日神剧和雷人剧情的出现,正在把历史当儿戏,把战争当游戏。
02.尊重历史,心怀敬畏
很多网友也对该事做出来评论,有人认为,《抗日奇侠》用夸张的剧情搏人眼球,看似是在贬低日军,实则是对抗战斗士们的不尊重---

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泄不满情绪是情理之中,但通过观赏不尊重史实的“烂作”宣泄感情,令人唏嘘---

虽日军侵略和奥组委的操作确实可耻,但与这些“抗日神剧”并无直接联系,简化抗日相当于埋汰过去,我们该做的应该是铭记历史的沉痛,而不是以这些夸张剧情为乐---

其实,一部剧的剧情优秀与否早已在完结的那一刻成定局,分数会在作品完结之后的变动,无非是因为影视作品成了群众们发泄情绪的出口或是剧情折射某些现实事件。
在2019年,动画《革命机valvrave》在B站的评分就因现实某个事件而分数飙升,甚至有官媒前来助推和转发---

因而很多评分并不代表着剧情质量,往往只是作品宣传的思想是否与评分者一致的表现,过于用个人主观意见去评判一部作品,是对创造者的不尊重,对于史实改编的作品,更可能是一种不尊重历史的表现。
随着年轻人观影需求的变化,抗日剧用创新的表现手法、迎合观众情绪并非不可取,而虚构作品确实也在某种程度上超乎现实。
但对于历史改编的作品,特别是抗日题材这种建立在沉重严肃的历史之上的,更应该尊重历史,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念,不可简易化、谐化历史---

抗战14年,谈何容易,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寇,我们没有先进武器,是无数战士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构筑防线,为人民挡炮火,反侵略;
这段历史,是流血的历史,是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才换来了和平。这场胜利绝不是像这些作品所展现的那样,靠包子变得炸弹、手撕鬼子的武功那样轻浮、容易---

诚然,因为现实的一些事件,导致网民的情绪高涨,急需要这些抗日剧发泄。
但我们也有《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壮士出川之铁血征途》等高质量、尊史实的抗日剧,这些作品更能展现当时战争的严峻,刻画的角色性格更加鲜明,充满魅力,难道这些作品不更值得我们去欣赏、去评价吗?

宣扬爱国主义,铭记历史是我们的义务,但极端的情绪往往会冲昏头脑,从而对事件难以做出客观的评价,而借着这些雷人剧情对某事群起而攻之,更是可能产生误伤。
爱国是一种情绪、义务,但不是言论攻击的武器、“义正言辞”的护盾。因而在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冷静分析,用正规的渠道和客观的角度去评价事件。
03.最后
奥运会仍在进行,一些先前网友们争论的赛事也随着调查的深入纷纷出现反转,裁判判决不公、奥组委更改规则才是舆论的中心点,但大部分人都对着竞争对手网暴。
由此看来,很多事情都不能只通过一个角度去看待和评价,但还是由衷地希望裁判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各国运动员能够秉承体育精神参加赛事---

抗日剧的出现是人们的需求,也是铭记历史的一种方式,然而现在却把这种剧情雷人、不尊重史实的影视作品吹捧上天,这已经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与爱国与否并无关联。
除了这些抗日神剧,我们可以通过其他优秀的抗日影视剧宣泄情感,了解历史---

改编的创作要基于现实,这是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基本要求,但似乎有很多制作方和网友都忘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