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69 最近的想法
经常路过的路口有两颗高大的树,昨天路过的时候,碰见环卫工人在扫落叶,突然发现地上那些彩色的叶子像是枫叶,心里疑惑这两颗树是枫树吗?虽然天天从这里经过,但是从来没有留意过,停下来抬头看了一会,由于人工修剪,六七层楼高的地方树冠才慢慢伸展开,各种颜色的叶子在风中摇曳。
一 习惯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想写一些东西,但是有时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比如这次,不知道这种间隔时间较长的有规律做的事情,算不算是习惯。
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这是百科上的解释,可以看出来是长时间的坚持投入而养成的,所以一个习惯的养成看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际上也往往如此,因为逼迫自己去做的事情,往往会耗费很多精力,难以长久的坚持,不过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就会轻松许多。另外我觉得习惯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自觉,需要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所以说并不是每天投入时间做的事情就是习惯,比如在我看来,工作就不是习惯,倒是每天早上比闹钟醒的早,倒是一种习惯。
二 重要的事
这里应该有一些文字,因为提纲是一周前列出的,现在看这个题目居然完全想不起来当时是怎么想的了,哎。
三 非读不可的书
我以前总有一个习惯,就是即便一本书,并不感兴趣,也坚持读完,总是觉得坚持下去,多少会有点收获,也许这种看法是对的,但是慢慢的我改变了这种看法,因为这个世界上书有很多,但是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读了这一本,就少了时间去读另外一本,而且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非读不可的书。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也应该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如果把这件事情搞得太复杂,就有点本末倒置了,所以碰见喜欢的书,就好好享受,碰见不喜欢的书,就丢在一边吧。
四 减少社交
虽然道理都懂,但还是管不住自己。有时候管不住自己,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往往还有很重要的外部因素。社交软件、游戏、短视频,这些事物在悄无声息的吞噬着人们的时间。在《瘾》这本产品设计的书中,详细的介绍了上瘾模型,这也解释了为何人们对于很多软件如此上瘾。这些产品,都经过了产品经理的精心设计,融入了情感、心理、需求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更懂你的也许并不是你自己,而是产品经理,也就是说上瘾这件事情,是被设计出来的。
我平时比较注意在这方面消耗的时间,也会刻意控制,比如我很早以前就基本不看新闻,综艺电视一般不会主动去看,曾经每天必看的知乎也戒掉很久了,也没装短视频软件,平时也不玩游戏,目前每天花费时间最多的是网易云音乐、微信。微信其实我有过好几次关闭朋友圈的尝试,短则数周,长则数月,但是总是没有坚持下来,虽然有时候并没有什么值得看的,但是总是会随手打开,这就是潜移默化的习惯,倒是QQ空间,已经关闭有八年了,下一步的打算就是微信,要把微信变成一个通信工具,就像支付宝是一个支付工具一样,需要的时候再打开。
五 新的尝试
前段时间,在朋友的店里又见了DJ打碟,就想学一下,其实第一次看见的时候就想学,所以这段时间查看了一些资料、视频之类的,对其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自己就紧接着下载了软件,开始鼓捣,期间有很多问题,网上搜也基本搜不到答案,就根据自己的理解胡乱的尝试,也不嫌浪费时间,一坐就是一天,因此也搞出来一些混音剪辑,虽然其中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是整体上我还是很满意的。
昨晚在朋友店里,又见到了之前见过的DJ,因为活动还没开始,我就过去和他坐在一块聊了一会。很惊讶他居然还是学生。他从小练习小提琴,大学专业也是乐器表演,所以有不错的音乐素养,而接触到DJ这个行业也是受朋友影响,因此要想对某一种事物感兴趣,还是得先接触到才行。我问了他一些关于打碟之类的问题,因为我经常过去拍照,他对我也有印象,所以我的问题,他会用相机来类比,发现他还是很会聊天的,比如碟机入门很简单,就像相机一样,很快就可以学会,但是上面的参数、设置,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相机或者碟机只是一个工具,很容易学会,但是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表达自己的东西,就有一定难度了。他的话让我想起了一个纹身师,除了纹身,他还会书法、诗歌、摄影等,我看过他的一本作品集,扉页上写着:无论纹身、诗歌、书法或者其他,对我来说只是一种形式,我所做的是通过这些来表达人的价值。想来也是异曲同工之妙。
不管是什么尝试,只要去探索,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除了可以拓宽认知面,说不定新的认知可以和已有的认知,编制成更大的网。
2021年11月1日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