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嘉兴到火星,“船”如何改变中国?

2021-07-01 11:53 作者:地道风物  | 我要投稿



从1921到2021

从一艘红船到星辰大海

都有哪些船

在历史上留下航迹?

在这100年间

看见乘风破浪的中国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神舟十二号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火箭正在起飞。图/视觉中国 


9个多小时之后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

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 与神舟十二号一同进入太空的三位宇航员。图/视觉中国,设计/刘航 


三名航天员都是共产党员

根据规定

他们已经具备了条件,可以成立

“太空党支部”

 

百年之前,同样是在盛夏

10余位年轻人从上海乘火车出发

登上了嘉兴的一艘游船


烟雨楼畔,理念激扬

从此

中国人的乘风破浪,有了航向


▲ 嘉兴南湖红船。插画/miya8182,设计/刘航


从100年前的一艘红船

到100年后的神舟飞船 

从1921年的嘉兴南湖

到2021年的浩渺太空

弹指之间

不过百年


 

1840

坚船利炮

 

中国

拥有近18000公里的海岸线

和长达14000公里的岛岸线

6000多个大小岛屿

140多个浩荡港口

缀连其间


▲ 南海西沙群岛三沙市,中国最南端的地级行政区。图/视觉中国 


然而曾经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

船,不过是仍怜故乡水的悠悠行舟

它背后的汪洋大海

依然陌生、茫然而充满危险


▲ 东莞虎门镇虎门二桥。图/视觉中国 


很快,坚船利炮敲破国门

19世纪60年代

中国人的自强运动

因“船”而始

 

曾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左宗棠

……

江南造船厂、福州船政局

安庆内军械所、汉阳铁厂

……

一系列近代工业崛起


▲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记录着一段段书斋背后的自强往事。摄影/Ding,图/图虫·创意


中国的第一艘蒸汽机明轮船

定名为:

 

“黄鹄”


▲ 黄鹄号蒸汽轮船。插画/miya8182,设计/刘航


正所谓“黄鹄高飞,一举千里”

 

黄鹄号

整艘船都为中国人自主打造

由曾国藩率领的湘军

自掏腰包

由徐寿、华蘅芳

两位江苏无锡人设计规划


▲ 南京中山码头,黄鹄号蒸汽轮船曾在此试航。图/视觉中国


此后

江南制造总局打造的

“恬吉”号

 

福州船政局的

“万年青”号炮舰

“扬武”号巡洋舰

纷纷问世


▲ 江南造船厂旧址,如今的世博会博物馆。图/视觉中国


1887年12月

一批采购自西方的新式战舰

抵达福建厦门

正式加入北洋水师


▲ 鼓浪屿上的郑成功像,遥望着当年见证“他”叱咤风云的厦门岛。 摄影/AFUN


其中最“新式”的舰只

正是来自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的

穹甲防护巡洋舰

 

“致远”号


▲ 致远号巡洋舰。插画/miya8182,设计/刘航


中日甲午海战之中

致远号在弹药将尽、遭受重创之际

由管带(舰长)邓世昌下令

欲与敌同归于尽

不幸被敌击中爆炸沉没

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


▲ 如今的威海卫,风平浪静。图/视觉中国

 

时人提挽联道: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甲午虽败

中国的觉醒之船却刚刚起航

 


1921

合舟共济


1911年以前,中国仅有66只轮船

1921年,中国轮船总数翻番

五千吨以上的远洋大船达10艘

更包括4艘万吨巨轮


然而,这些船很少敢悬挂中国旗帜

正如旧中国这艘艰难前行的巨轮

仍然需要一位领航员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

7月30日晚,代表们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

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共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诞生

崭新的革命火种

点亮中国大地的茫茫黑夜


▲ 俯瞰嘉兴南湖湖心岛。图/视觉中国

 

1926年

长江航道上,人流熙熙攘攘

一艘名为“民生”的小轮船

承载着卢作孚光耀实业的理想


▲ 民生轮。插画/miya8182,设计/刘航 


十二年之后,日寇沿长江大举进犯

已是爱国实业家的卢作孚豪迈道:

“国家对外的战争开始了

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就开始了!”

 

湖北宜昌,以三峡航道连接大后方四川

川江天险,航行不易

却难挡缜密的“三段航行”计划:

40天运走3万多人、9万多吨物资

船,连接起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


▲ 三峡西陵峡,如今的三峡航道路途通畅。摄影/傅立国,图/图虫·创意


国家命运,始终与人同在

“百万雄师过大江”

有320多万人民群众勠力同心

才能依靠木帆船冲破长江钢铁防线


▲ 渡江战役中的木帆船。插画/miya8182,设计/刘航


渡江战役中年纪最小的船工马毛姐

来自安徽无为

14岁的她,一夜六渡长江

与大哥一起接送三批解放军

关键时刻还协助作战


▲ 渡江英雄马毛姐,2021年6月29日荣获七一勋章。图/视觉中国 


1951年毛主席接见这位渡江英雄

勉励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人的探索视野与造船实力

也迎来了“天天向上”的大好局面

 

 

1949

走向远洋

 

船,总是带有时代的印记

 

1958年11月27日

由前苏联转让技术设备建造

中国生产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下水

得名为“跃进号”


▲ 面朝大海,千帆竞发。图/视觉中国


7年之后

由许学彦院士主导设计

中国第一艘自行研究、设计、建造的远洋船 

“东风号”

上海江南造船厂正式问世


▲ 东风号远洋船。插画/艺眼文化,设计/刘航


曾有日本人

称赞我国的“东风”系列导弹得名文艺

以为取自辛弃疾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事实上

无论是“东风号”远洋船

打破大帆船夺冠历史的“东风号”帆船

还是“东风系列导弹”

寓意都是

“东风压倒西风”


▲ 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赛场。图/视觉中国


此后,中国的船扬帆起航

 

有的连接海峡

如2004年起制造的粤海铁1-4号

4艘万吨级巨轮

载着火车,悠游于琼州海峡之间


▲ 粤海铁1号跨越琼州海峡,约需50分钟。摄影/李咸良,图/图虫·创意


有的仰望星空

如1995年投入使用的

“远望3号”航天测控船

神舟飞船的海洋“灯塔”


而1993年诞生的“雪龙号”

这艘我国最大的极地科考船

远航第一站便是南极中山站

极地“雪”之酷烈

也难阻挡华夏“龙”之升腾


▲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插画/艺眼文化,设计/刘航


2010年8月6日凌晨4时29分

雪龙号打破了中国航海史最高纬度纪录——

北纬85度25分


▲ 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正在前进。图/纪录片《雪龙2号》 


 

2021

星辰大海

 

千帆竞发,永无止境

一艘艘集装箱船、超大型油轮、散货船

上海,辽宁大连,江苏南通、靖江……“下饺子”

中国,业已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 上海江南造船厂,工人们对远望22号船螺旋桨进行检查。图/视觉中国 


“印度洋心脏”汉班托塔港

位于欧、亚、非中枢的吉布提港

深入欧洲的比雷埃夫斯港……

世界各地的港口

则成为中国远洋航线的新家园


▲ 比雷埃夫斯港为希腊最大港口,中远集团管理着该港口的两个集装箱码头。图/视觉中国

 

远洋航线上,也多了一群守望者

2020年4月,成都人韩啸驾驶帆船穿越亚丁湾

与中国海军第34批护航编队巧遇

“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

如需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

截至2021年6月

中国已经向亚丁湾派出38批护航编队

以和平之舟,守护深蓝


▲ 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编队正在行进。图/视觉中国 

 

中国海军之名,藏着山河巍巍:

辽宁舰、山东舰、003……

航空母舰进击深蓝

济南舰、哈尔滨舰、南昌舰……

三代驱逐舰薪火相传

巡航四海,守护家园

 

▲ 山东舰、南昌舰。插画/艺眼文化,设计/刘航


如今,中国人更要遥望九天,揽星太空

自建“天宫”,且看“嫦娥”奔月

“鹊桥”向“祝融”遥寄声信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在一艘艘太空之舟上

有中国人最深远极致的浪漫

有中国人永不止息的求索征途


▲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及祝融号探测车,开拓我们的星辰大海之梦。插画/艺眼文化,设计/刘航

 

- END - 

文丨苹果、九月、李亦、又颜

图编丨TAO、奈福、黄小七

设计 | 刘航

红船插画 | miya8182

飞船插画 | 艺眼文化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从嘉兴到火星,“船”如何改变中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