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一千零一个:被置顶的诗

2022-11-01 21:36 作者:天津中医药绎心诗词社  | 我要投稿
{"ops":[{"insert":"望岳\n杜甫\n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n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n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n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n浦起龙认为杜公诗集应当以《望岳》为首,理由是能见出他的心胸气魄,至于编年已无所谓了。望岳,顾名思义,就是望而未登,查慎行和乔亿讲得很明白,这八句都是望。以前看这诗感觉很奇怪,尤其是开头两句,先是没来由问泰山怎么样,又说它青翠绵延没有止境,有点答非所问的意思。后来看了几个杜吹(笑)们的解释,觉得实在没有其他更合适的开端了。元代的赵秉文说,“夫如何”这三个字,简直就不是句子嘛!但他又说,不是这三个字,恐怕就打不开下面数百里的气象。我想他说的是有道理的,完全不讲道理的疑问,总是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震撼。楚国的屈原写过《天问》,几百个没有头绪的问题,你问天,问些什么?那可真是些关乎天地人伦的终极大道理,而且“岱”和“宗”是起源和尊长的意思,他不说泰山,说“岱宗”,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所以“夫如何”这一问不得了,但是下面也很难收场,因为问题太大了。你问泰山怎么样,我怎么说呢?我说它又高又大,又青又绿?怎么说都显得俗气。年轻的杜子就说“齐鲁青未了”,齐鲁,是两个古国的名字,泰山就在他们中间,杜甫说齐鲁两个国家都不能限制泰山的绵延,这一句就有一种时空的厚重感,两个国家,而且是漫长岁月之前的世界,泰山的辽阔和苍翠跨越了它们的限制。境界是不是一下就出来了!所以刘辰翁说,这五个字“雄盖一世”!以前也有说起句不是问句的,翁方纲说老杜这么严谨的人,“夫”怎么可能是虚字!这明明是代指下面的东西,“如何”明明是一种惊讶……我觉得他瞎说(笑)。还有个叫梁章钜的,说他见过一个古本,第一句是“岱宗大如何”(笑),说你看这个大如何,跟青未了很匹配啊,也很有气象,比“夫如何”好。我觉得大如何可能太实了,像吴见思说的,可能杜甫没来过泰山心里就有个虚像,他不知道泰山什么样,所以问泰山怎样而不是多大,到山东才体会到齐鲁青未了,才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这些都是可以讨论的。\n中间四句的写法很讲究,学杜甫诗的人应该格外重视一下,《望岳》不是律诗,但这四句却很工稳,三四句写泰山这个地方,天地钟聚神秀之气,早晚交替于山阴山阳之间,造化钟神秀是从天上聚集到地上,阴阳割昏晓是从山巅上升到天空,有一种回环对称的意思,而且你看他“钟”和“割”都是很响亮很绝对的声音,很符合泰山的雄伟气势。五六句更讲究了,荡胸生层云,是说我不断地向上看泰山有多高,看见一层一层的云,就觉得我的心胸跟这云一样荡开来,“荡”是展开,宽大的意思。决眦入归鸟,说我看泰山有多远,我睁大眼睛看飞鸟归山,眼角简直要裂开,这么远!这两句讲究在哪呢?我们知道老杜是写对子的高手,不光是字词对得漂亮,对句法也很有安排,仇兆鳌说荡胸生层云是“上因下”,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倒装,因为见了层云才荡了胸,决眦入归鸟是“下因上”,也就是正的顺序。因为他照顾人的部位要对仗,景要对仗,所以就把上一句倒过来,这就叫老杜诗法,这么年轻就已经很自觉了。我有时候感觉现在人写律诗不像诗,像散文,就是因为他们平铺直叙,没有法度,那么多看杜诗应该是一个好选择。最后两句是青年杜甫的豪言壮语,我们都烂熟于心了。他说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看一看人间的渺小。\n说一个冷知识,杜甫真的登上了泰山,也很有可能就是在这首诗写成后不久。根据杜甫晚年作的一首诗,《又上后园山脚》说“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他真的登上了,可惜没有诗留下来。我们知道杜甫是一个喜欢回忆的人,尤其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在他的晚年,他说他当年是“矫首望八荒”,这一句气势可不输“一览众山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想起当年的壮游(他有首诗就叫壮游),那种回忆的气魄或许比当年登顶的遥望还要雄壮。我们后来反思,杜甫这一生不是很顺利,他的理想和志意没有实现,但是一想到在山东的岁月,他情不自已的激动。浦起龙是一个有心的人,他认为这首《望岳》应该被无条件置顶,尽管杜甫后来有无数优秀的创作。我想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个这样的时刻,它被我们永远怀念,带给我们永恒的激动,一直被我们的记忆置顶。当然杜甫也给我们一个珍惜美好的启示,望山和登山理想永远不能放下。\n作者:夜半持山人\n"}]}

第一千零一个:被置顶的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