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有书籍 第二季 第四集
第四集 出版人的日与夜
是文明的传递者,也是务实的商人
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间切换
“为了情怀而坚守”与充满了铜臭味
出版人,要在理想与现实间寻找平衡,寻找出路
张立宪:读库创始人
出版行业唯一一套智能分拣系统
在编辑和商人身份中切换
“把自己捞出来”
编一本自己能够负责的书
两个月出一本mook,几万字篇幅的非虚构类文章,名字叫《读库》,意为大型阅读仓库
选公众人物之外的默默无闻的人和事,选与热点无关的事
“编辑中心制”——《读库》从2005年到2015年都只有张立宪这一位编辑
策划、组稿、编稿、印刷跟版、包装发货
自营直销,避免渠道商、经销商的盘剥,从北京不稳定的库房搬迁,在江苏南通建立库房
2011年日本地震,摧毁了日本最大的一家纸厂,这家纸厂选择重建。
他们明明知道纸媒依然萧条,图书杂志报纸越来越没人看,但他们依然选择重建,我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人看书,这么大库房里的书还有没有人买,但我就会干这个,并且干这个挺快乐的,先这么干着吧。
杨全强
出版界的吴彦祖
为国内引入鲍勃·迪伦
用文化史的方式梳理西方流行乐
“精典文库”
“上河卓远”
“出版就是要勇敢,不怕赔钱。”
“我每天跑步,突然不跑了,不是说我身体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外部可能道路不好了,公园拆掉了,没地方跑了。”——出版人面对的出版困境
“我对出版的热情,不允许我就这样老老实实的待着(体制内出版社)。”
出版社是才华出众之人的避风港
2021年成立“行思文化”民营出版公司
“眼量”
涂涂:原《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
出版和大理有关的书,为程式化的日常生活提供新的思考方法和生活的样本
当主编时,评价他人作品的工作;现在变成直接的表达
“寻找主流之外的声音”
辞去工作,卖掉北京的房子,在大理创办“乐府”出版公司,意为“大地上的歌谣”,一种来自土地和民间的力量,重新唱响来自乡土和民间的声音
沈建华 教一群七八十岁的老奶奶画画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读《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却很少读中国的民间故事,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失去了乡土、民间,就失去了身份证。过去二十年,中国一直在向前冲,但也需要回头看,因为我们还是需要传统的东西的,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秋园》杨本芬 写母亲浮木般挣扎的人生
“我写了一位普通中国女性一生的故事,写了我们一家人如何像水中的浮木般挣扎求生,写了中南腹地那些乡间人物的生生死死。我知道自己写出的故事如同一滴水,最终将汇入人类历史的长河。”
十年前就写好了,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出版。涂涂看到这篇稿子的第二天,就决定出版
1. 有很强的生命力
2. 纯粹的文学语言
杨本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国传统女性,种过田,当过工人,一生都在为生存挣扎奋斗,从未与文学有过交集。母亲的去世让她认识到,如果没有人记录,母亲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将迅速被抹去。
用两年的时间,写了八斤稿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