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青萤锐评(202303)·浅谈网络暴力】

2023-08-05 14:32 作者:爱幻想的作画者  | 我要投稿

网络是一个群体社会,在这个群体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具有双盲性,也就是网络的匿名性,同时人们的言论行为在网络上是自由的不受拘束的,这也就意味着人们不用为自己的言论行为承担责任。它的匿名性固然有它的好处,例如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扩大人们在公共话题的讨论度。但是,网络亦是双刃剑,当它遇到无数的网民群体的时候,只会有两种结果,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在网络的群体中,“ 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人们淹没在声势浩大的观点和舆论当中,仿佛是一场群体无意识的狂欢。在网络中,由于人们的“法不责众”心理,和对他人行为模仿的“羊群效应”,群体的无意识又让他们产生“非黑即白”的二元价值判断,往往出现舆论“一边倒”的现象。在网络中,人人都是道德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他们往往只看到事件的表面现象,却忽略了它的本质,他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于是言论的汹涌的洪流所到之处不可阻挡,众口铄金,人言可畏。 从“寻亲男孩”刘学州被网暴自杀,到“粉发女孩”郑灵华不堪网络流言的攻击离世,再到湖南一中学高三女学生百日誓师因发言表情被网暴,我们不禁思考,网络舆论的边界是什么?任其肆意野蛮生长吗?还是合理的限制言论自由?孟德斯鸠说,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没有无限制的言论自由,因此人们在做出一个行为,发表一个言论的时候,应该考虑它的正当性,“言论的花,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当一个人的言论甚于行为的时候,他往往是口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首先自己没有做到却苛责别人,因此不能知行合一,称不上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人生在世,“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从不会动不动就逞一时口舌之快,更不会随随便便就搬弄是非。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也不会为无聊的舆论推波助澜,在没搞清事情真相之前就盖棺定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也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不需要别人来说长道短,也不需要遭受谁的道德绑架。这是一种为人的修养,是一种处事境界,更是一种难得的智慧。愿我们每个人都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无需提醒的自觉,植根于内心的教养,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青萤锐评(202303)·浅谈网络暴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