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狂热,假烧游戏
今年暑期档,游戏激战正酣。
随着暑期来临,各大游戏厂商也都拿出了不少王牌产品:网易的《逆水寒》开服便登顶App Store免费榜榜首;腾讯也携《无畏契约》入场。

一年一度的ChinaJoy落下帷幕,也给游戏产业注入了信心。
今年ChinaJoy展会规模盛大,据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4天合计入场人数达到33.8万人次。
繁荣的同时,游戏产业上半年也取得不错的成绩。
在ChinaJoy期间,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了《2023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上半年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442.63亿元。尽管同比减少2.39%,但环比增幅达22.16%。
而在此期间,游戏用户规模达到6.68亿人,同比增长0.35%,这一数字达到历史高点。

游戏产业正在加速回暖,过去半年,游戏+科技成为了行业的共识,在本次ChinaJoy期间,科技再次成为讨论的热点。
这一切,预示着怎样的趋势?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李哲、财经网胡磊分别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暑期档狂热,只是一个美丽的巧合和误读。
游戏没有暑期档,但游戏确实迎来了自己的夏季爆发。
游戏产品在暑期的密集发布,本身是游戏公司在版号常态化下,研发运营能力全面回升而“恰好”集中在暑期档,且正好配合暑期的一定热度以及ChinaJoy的举办,而形成的一次高潮。
其中,版号常态化发放是推动这种繁荣的关键。

事实上,游戏版号稳定发放和游戏厂商开始发力,造就了暑期档新游密集发布的状态。
而此后这种以精品游戏为依托的密集发布会成为游戏产业的一种常态,也是游戏市场复苏的一个重要节点。
必须正视的是,暑期由于限游令的持续,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锁定。
由此,暑期档游戏的用户活跃度依然要依靠并没有大范围休假的成年人,这和春节季的假期经济有极大差别。

因此,暑期档带动增长,需要靠爆款游戏来带动用户消费,而和假期无关。
目前而言,暑期档新游热度并没有大爆点,暂时不会带来强劲增长刺激。
但此前一系列爆款,让暑期档的温度不低,且游戏+科技带来的前景也十分可观。
AIGC所影响最深且最容易实现突破的领域,目前来说集数字媒体之大成的游戏产业链,其全产业链都可以一定程度接入AIGC。

除了让游戏研运的成本降低外,有AI辅助,游戏从美术、剧本到编程等一系列过程都可以解放生产力,让技术人员、创意团队更聚焦于创新创意,去探索颠覆式创新,而不用过度担心游戏研发周期有次拉长,这将带来游戏行业创造力的解锁。
不过,这种大趋势也带来了一些忧虑,主要集中在游戏产业会从以内容驱动为主转变到技术驱动为主之上。
愚以为,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
戏产业本质上一个创造力通过技术实现的创意产业,内容是一个游戏最终能否被玩家所接受的衡量标准,技术只是实现天马行空想象的一个工具。

同时,国内游戏产业也有一些新的趋势变化,即2个破壁:
一是用户天花板破壁。
今年上半年,游戏产业用户规模达到6.68亿,达到历史新高。其背后的驱动是增量市场的挖掘。
近年来,国产游戏在细分类型上进行深耕,挖掘增量用户可能,如电子竞技、女性游戏、二次元游戏等垂直细分类型都有了长足进步,进一步刺激了游戏用户的数量实现增长。
二是红利天花板破壁。
版号发放已经趋稳,市场也将从下行回归到增速放缓状态。国内游戏产业已经走上了精品化和出海的快车道,红利“天花板”正在被打破。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新出版有《自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