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战争机器(十一)------格里芬女仆长!HK G36突击步枪(一)
对于目前Bundeswehr的战斗力,我是无话可说的,毕竟NATO军演他们连意大利都打不过了(甚至波兰也来欺负他们了啊喂),结果现在连豹2A7都要送走,也不看看自家够不够用,更不用提前两天一堆“美洲狮”啥都没动就集体趴窝了(真是不知道大刘怎么敢把联德装甲兵写的那么勇猛的,战损比1:3.......)
不过联邦肥宅们手里的老婆还是很香的。所以,这期来讲G36——大名鼎鼎的格里芬女仆长!(确实好用)



上期提了一嘴的HK G41步枪是联德对于步枪小口径化的第一次尝试,似乎效果还不错。于是联德国防军想要一种大规模装备、性能优异的小口径步枪。结果他们拿到了HK G11。然后到了1990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两德统一,G11方案的资金链出了问题,最终彻底破产。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德国的安全形势和德军的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种状况之下考虑到种种因素(主要是钱,德国佬也会有钱不够花的时候啊),德军本来打算搞一种5.56的AK类型步枪,也搞出来了StG-940,但是它的俄式色彩过于强烈,被西德那帮保守派否决了。
那咋办呢?陆军不能没有步枪啊。好办,上市场采购去。经过联德国防军的审查和检验对比,最终淘汰了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产品,只剩下带嘤的L85A1/SA80A1、奥斯特里茨的斯太尔AUG和自家的,名不见经传的HK50。
表面上看AUG必胜无疑,不是吗?
然鹅实际上并不是。
因为故障太多联德首先扔掉了L85A1(这枪90年代时HK甚至还帮忙改过一次)。然后淘汰掉了——AUG。想不到吧?在经过短时间的对比试验评估后,德国军方在1995年选择了HK50,要求HK公司进行改进,并同时将其命名为军方编号“36型步枪”(Gewehr 36),简称G36。就这样HK50出人意料地爆冷胜出。究其原因,AUG失败的竟然是它那个独特的两段式控制单发和连发的扳机系统。尽管斯太尔公司专门为适应德国军方要求,而将AUG的保险钮修改成兼具快慢机功能,但实际使用时却不容易准确判断出当前选择是保险还是单发或连发。经过严格的比较和试验,最后选中了HK50步枪和MG50轻机枪,并将其命名为G36步枪和LMG36轻机枪,统称为36轻武器族。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联德人是瞎子(不过实际确实存在这些问题)。
当然G36能被选中,自然有其原因。G36步枪在自动步枪界可谓是开创了先河,该型枪械除了枪管之外,其整枪材料全部都使用了工程塑料,因此它在重量、耐腐蚀性、可靠性、耐用度以及适应性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同类自动/突击步枪,还自带两具瞄准镜,而且其整体造价低廉(注意这一点),客观的说,G36是一款性价比极高的步枪。
然而这些年来HK愣是把G36做成了战地2042一般的恶评如潮。在服役多年后,媒体们对G36的质疑声越来越大,2012年,德国《明镜周刊》向公众曝出在阿富汗地区使用的德国G36步枪在连续发射两个弹匣之后,其200米距离上的弹道散布会偏差半米,在500米上甚至会偏差多达6米。这就是用太多塑料的后果——热偏热散(95-1也深受其害,但原因不一样)。G36的聚合物(聚己二酰己二胺,尼龙66,高中学了理科/选了化学的还记得这鬼东西吗?)外壳导热性较差,这点本来是极其符合枪械外壳材料性能要求的,但不幸的是它的应用场景在阿富汗。于是在纬度比德国低了一大截的阿富汗的炎炎烈日烘烤之下,外壳受热不均,聚合物枪身因为部分温度过高而膨胀变形,导致枪管位移,结果就打不准了。还有一点同样令其深受诟病,那就是它自带的3倍望远式瞄准镜。因为成本控制,导致其自带的白光红点瞄准镜3倍望远瞄准镜精度较差,且视场狭窄,难以捕捉目标,甚至连过热也会影响它的精度。
这就不好玩了,我送你俩瞄准镜,你还嫌不好用?得,撤了算了。新一代G36A2光荣上岗(最初的G36就被称作G36A1了)。到了2017年甚至直接全撤了只留一条皮轨(HK:你嫌小,我还不伺候了)成了G36A3,也就是HK433。
HK G36A1性能诸元
口径:5.56*45
全枪长:758/998毫米(枪托折叠/枪托伸展)
枪管长 :480毫米
膛线缠距:178毫米(右旋,6条)
空枪重:3.63千克
射击方式:单、连发
扳机力:30~50N
理论射速:约750rpm
弹头初速:920米/秒
枪口动能:1725焦
瞄准具:望远式,放大3倍;准直式,1:1
因为女仆长的姐妹们实在太多,下次专门开一期介绍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