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昆曲电影《十五贯》

2022-05-24 15:05 作者:闲看蜜蜂由蜜意  | 我要投稿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昆曲电影《十五贯》

https://mp.weixin.qq.com/s/Ev_Okqzy3SfUEHIN15Km2Q

梨园乡韵  2018-04-18

新中国成立后,戏曲影片经历着繁华沧桑,并造就了一代名流,描写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向往,以及独具天南地北的乡音风情。特此,“梨园乡韵”推出《银幕中的戏曲记忆》系列,邀您追溯往事,再现流金,一同重温永未消逝的岁月。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


戏曲在中国百姓文艺中悠久而成熟

电影是依靠现代工业技术形成的大众娱乐

20世纪初期电影刚刚从西方传入中国

东西方的大众文艺也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银幕上的戏曲记忆由此诞生


或许,您曾被大银幕上那动人的传奇

脍炙人口的唱腔深深打动

某些戏曲电影至今依然影响着我们的审美

占据着我们的艺术回忆


今天我们邀您重温那些经典片段

去探寻,当年的震撼是否还在您心中萦绕

没有半点衰减呢?


昆曲电影《十五贯》


优秀的戏曲电影,一定在它的形成初期,经历了市井、剧场、年代、大众审美的大浪淘沙,它们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文艺的进步,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对待艺术的态度,从黑白片到当今的数字电影,我们会逐渐领略到戏曲其实在默默地成长,并不张扬地与时俱进。下面,我们一同走进昆曲电影《十五贯》。

昆曲电影《十五贯》 周传瑛饰况钟、包传铎饰周忱

昆曲,载着阳春白雪的美誉,却驮着曲高和寡的评价走到了今天。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改编和演出的成功对于昆剧来说确实是一个大的转折点,《十五贯》的舞台改编和导演陈静,在1986年《<十五贯>剧本改编与导演构想的手册》当中,有一段被她用红笔勾画的文字这样写道:“突然被省文化局指定要我帮助一个民营公助,处境十分困难的剧团改编并导演一个传统剧目,这个剧团就是现在的浙江昆剧团前身,以唱苏剧为主兼演少许昆曲折子戏的国风剧社。要我改编和导演的剧目就是昆曲传统戏《双熊梦》又名《十五贯》,省文化局为什么要调一个越剧的编导去帮助一个苏剧团搞一个昆曲剧目呢?最初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扶持这个剧团一把,让他们添置一些器材、服装,改善一下生活,使他们在上演新剧目后增加一些收入。我记得省文化局和剧团所抱的希望是卖到两万张票,至于说要把这个戏编排成为昆曲保留剧目要到北京去汇报演出,要达到全国水平,要把实际上已经灭亡的昆剧剧种救活,在当时谁也没有这样想过。假如当时有人先提出这样的要求,再调我去导演,我是一定不敢接受这个任务的。”

昆剧电影《十五贯》 周传瑛饰况钟、王传淞饰娄阿鼠

可想而知,《十五贯》的成功绝对来自无心插柳,绝对是在没有太多功利色彩,纯粹的创作环境中的单纯之作。

1956年 浙昆晋京演出全体合影留念

1956年4月10日, 昆曲《十五贯》在北京广和剧场开始演出后,获得了巨大成功,并于4月17日进中南海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演出。两天后,周恩来总理从外地回来也看了,并传递了毛主席对《十五贯》的三点意见:好戏、要推广、剧团要奖励。因此,在4月21日文化部还在北京吉祥戏院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给予浙江昆剧团5000元的奖励,并迅即于5月12日下文,推荐全国各大剧团演出此剧。《人民日报》编发了《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的社论,社论希望每一个还没有受到重视的剧种,今后不再要等到来北京演出一场以后才能救活,一时间全国争演《十五贯》。剧中,昆曲艺术家王传淞的灵活精湛,周传瑛的娴熟潇洒,给《十五贯》留下了传世的风采。

今天,我们重温经典,共同走进昆曲艺术片《十五贯》。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昆曲电影《十五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