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B内战

序言:
本文写于桐生可可宣布毕业后的时期。多年以来,整个国内外VTB圈子发生了一次次变动,产生了或大或小的一系列变化。无论是对观众、VTB本身和其身后的企业,都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如今的国内外VTB圈子的发展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尚未解决或者暗流涌动。作为一个闲来无事的观众,希望可以以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从之前发生的一系列圈内基本人尽皆知的典中典问题中分析总结,得到一些启示,同时满足一下畅谈V圈的小心思。
历史和现状:
自2016年底至2017年初,绊爱这一形象开始以虚拟youtuber这一身份活动,virtual youtuber(即VTB)应运而生。在2017至2018年期间,海外以日本为主,形成了四天王稳坐高位,其下战国并起的繁荣景象。同时期的国内,出现了最早一批的中文VTB(国内称VUP,后文为方便统一称VTB),国内VTB事业也逐渐起步。2019年绊爱事件,游戏部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后,四天王统治的战国时代结束,脱颖而出的两大企业hololive和2434(后文称彩虹社)后来居上,成为国内外V圈主流。同时国内也进入快车道,一系列有充分资源能力的VTB带动整个国内业界发展,与海外V圈联系密切。2020年桐生可可事件至今,国内外V圈资源再分配,形成国内各大社团,日本彩虹,欧美holo的三分格局。
三个矛盾:
在国内外V圈的发展过程中,出圈事件初期少之又少,而近来出圈的工商活动目前来看也只带来了一定程度上地盈利的增长,由此得出,这5年来大部分的变化来源于圈子内部。这些变化背后的影响因素和发生条件,即事物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规律性和统一性,其中在我看来,有三对主要矛盾共同促成了V圈的问题和现状:虚拟与现实间的矛盾,偶像与主播间的矛盾,民族间的矛盾。当然,一些并非本圈子内特有的矛盾也引发了一些的问题,其中甚至十分重大,因为内容不具代表性和篇幅问题便不再赘述了。接下来我会对三个主要矛盾作出分析。
虚拟与现实间的矛盾:
虚拟与现实间的矛盾,即表现和演出形式的虚拟特性与背后企业和中之人真切存在的矛盾。这一矛盾是VTB与生俱来的矛盾,是它的基本矛盾,是无法消除的。只是在初期和近期,它的激烈性弱化了,降为一时的次要矛盾,但不能避免因处理不当再次激化成主要矛盾。而在其发展的中期,即2019年期间的绊爱事件、游戏部事件,2020年的新科娘三代目事件维阿事件(即virtuareal八期生事件)便是这一矛盾激化的集中体现。
具体的事件细节不再赘述,但可以总结成:虚拟形象和内容提供者的分离。因为各种原因,观众认知中的形象和内容提供者出现冲突时,这一矛盾便一触即发。这便是这些事件之间的统一性。 而绊爱事件和游戏部事件中,观众选择了站在中之人一方;新科娘事件中,观众选择了站在企业一方,似乎这样看来,这些事件之间毫无统一的关联可言,但并非如此,这些都是其特殊性的表现。因为三起事件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中之人,观众都选择了站在他们认为的,真正提供内容与服务的一方。而维阿事件更为特殊,中之人和企业都违背了道义,上演了一出偷狗戏鸡的荣国府一般的闹剧。这时,虚拟与现实统一时光鲜且有力的虚拟形象,便无法当做虚拟与现实分离时的挡箭牌,而变得软弱无力起来了。绊爱事件和新科娘事件最终都使得甜美正面的形象再次和中之人相统一,而使这一矛盾弱化;游戏部事件最终也未能和解,使得这一企划结束;维阿事件惩处了涉事人员,牺牲了4个VTB,保住了企业。
当然,在绊爱事件和游戏部事件中,有着十分明确的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物化、剥削,篇幅和内容原因便不再赘述。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值得深思。
同时,三起事件发生的时间上,也可以看出一定的规律性,都是在本国起步3年左右发生,都是大企业下发生,而且之后的VTB都开始注意起这一问题,这类问题的出现也就减少了。当然,机械的认识历史规律是不唯物的,这些也只是矛盾从发展到激化再到淡化的常理表现而已。
偶像与主播间的矛盾:
偶像与主播间的矛盾,即VTB一方面所带有的传统youtuber的主播(这里囊括了视频创作者和直播博主,后文同)身份与后天赋予的接近日系偶像身份的矛盾。这一矛盾,是整个圈子内的人所后天赋予给VTB的,在我看来是完全可以克服的,但时至今日依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V圈的进一步发展。
初期VTB如日本的绊爱和国内的小希都是继承了传统youtuber的表现形式,以视频为媒介,介绍、讨论、搞笑以及游戏实况为主要内容,只是引入了虚拟形象。而发展到中期,直播势兴起,更直观的表现形式,更丰富新颖的内容吸引了更多地观众,同时,更直接的以sc打赏为主的盈利模式便要求观众对VTB有更大的粘合度,形成团体,并不断扩大。而日本本土自身的秋叶原式偶像文化(以AKB48为代表的,以歌舞为主要演艺形式,以梦想和爱为主题,注重成长和养成,与ACG文化紧密贴合的偶像文化)有着与此时VTB业界文化盈利体系需要的、相适应的基本元素和特点,于是观众、VTB、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将偶像文化带入其中,如DD、打call、箱推等原日系饭圈词语的广泛运用和hololive丰州演唱会、战斗吧歌姬每周综艺直播等,逐渐与本国专业偶像趋同的表演形式。同时,因为国内早就已经有了秋叶原式偶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加之国内自身有一套自己的中国式偶像文化,二者融合,以日式为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VTB偶像文化。但传统偶像的高标准(以及日本偶像行业固有的物化女性、物化男性的老毛病)和传统youtuber的随性形成了冲突,便出现了神乐mea系列炎上事件和国内黑桃影系列炎上事件。
神乐mea的整活力高,但难以维持可爱形象;黑桃影游戏力高,但歌力差强人意;同时两人早期都口嗨成瘾(当然,一些极其过分的口嗨无论对主播还是一般网民都不能接受,这一部分口嗨也超出了偶像与主播矛盾的范畴,但鉴于数量甚少,便笼统地简而概括之),于是偶像和主播的落差对观众形成了打击,引起一了系列炎上事件。这一矛盾同时引发了其他众多大大小小的事件,自直播势至今也依然深刻的影响着整个圈子的文化。
但值得庆幸的是,一部分VTB从业者和观众正在努力打破这些默认的“VTB就应该如何”,探索VTB在偶像和主播以外的新出路。
民族间的矛盾:
民族矛盾,狭义指中国和他国,特别是日本,向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广义指传统西方话语体系与中国利益和国际社会道义间的矛盾。当然,这样说来有些故弄玄虚、故作高深之嫌,具体表现在VTB圈里便是海外企业和VTB对中国敏感问题的踩雷。这一矛盾,同国际局势、历史发展趋势息息相关,这里也只做简单的概述。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便是已然出圈、人尽皆知的hololive辱华事件。hololive触及中国敏感问题不止一次,而之前都是由于意外触犯,之后也及时承认错误、“真诚”道歉,但没有改正错误。而最后的一次桐生可可称4v为“上位之国”是刻意为之,道歉态度也敷衍了事,自罚三杯,错误依然没有改正。最终,一次次用敏感民族问题试探,消磨掉了中国观众对hololive官方在后期敷衍轻视大陆市场的耐心,彻底决裂。
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观众依然保留着一切对中国大陆市场重视的海外VTB的好感。如阿库娅、帕里pro、hiiro等。可见,引发的导火索是民族问题,而隐藏在背后的,是对中国大陆的轻视。这一轻视还包括了对招安民间字幕组、二创组无偿劳动成果的剥削,不可否认,但民族矛盾也深藏其中,难以分割开来。这一矛盾在V圈发展的前期,中期都未暴露,而后期至今已然上升成当前V圈的最主要矛盾。一方面由于国际形势的深刻影响,在传统西方话语体系下,针对一些民族和国家的差别待遇能够获取利益,V圈只是受影响的众多行业之一;另一方面,是国内外VTB行业发展,对市场和利益竞争日益加剧的具体反映。后者无论对谁都是如此,都会走向冲突,而前者则有所针对,这便是二者的特殊性。
结论:
V圈发展至今,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其中,有外部条件的影响,也受其内部的矛盾的左右。在众多矛盾中,有三对矛盾对V圈影响最为深刻。
虚拟与现实的矛盾曾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了圈子的走向,但如今它已被大家主动或被动地认识或弱化了,它具有再次激化的可能,但已然不再是主要矛盾了。
偶像与主播的矛盾从中期到如今依然起着重要作用,它一方面稳固圈子的纯粹性,一方面又阻碍了圈子的良性扩展。
民族矛盾是如今V圈的最主要矛盾,它凭借一己之力难以克服,需要我们共同应对。
而还有一些矛盾和问题更加深刻敏感,我也就点到为止了。
V圈的未来:
在我个人看来,现在海内外V圈绝非飞速上升的黄金时代,也并非土崩瓦解的至暗时刻,而是重新划分的必经瓶颈期。现在要做的,就是调和好虚拟和现实的关系,让人设稳固,身正不怕影子斜;拓展偶像和主播以外的元素,让其成为更多元的互联网文化;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下坚持以和为贵、互利共生,同时守住底线,始终站着,“不准跪”。当然,具体的实践上还要与实际结合,实事求是。
我理想地认为, 日本偶像过去经历了由“昭和偶像”向“秋叶原偶像”(平成偶像)的时代转折。而如今“VTB偶像”将会成为日本偶像在令和年代的时代转折。可能结果会与现在的VTB有所差异,但终究要按照VTB这条所谓虚拟现实、ACG文化和互联网文化的方向来走,之后形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