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提升你的创造力

2022-05-25 17:15 作者:剪辑师大露  | 我要投稿



你是否听人这样说过:“那谁太有创造力了!我真希望自己也能像他那样。”

这听上去就好像创造力是一种天赋或天生的技能,如同唱歌和绘画能力一样。有时还会听人说:“我要去研讨班学习如何提高创造力。”这听上去又好像创造力是种人人都能学会的技能。

那么,究竞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其实,二者都对,也都不对。


2004年,Ame Dietrich从大脑和神经科学的角度写了篇关于创造力的论文。他根据脑部活动的不同,定义出4种创造力:

★刻意的认知创造力
★刻意的情绪创造力
★自发的认知创造力
★自发的情绪创造力

创造力既可以基于情绪,又可以基于认知;既可以自发形成,又可以刻意产生。因此,创造力可以分为四类。

刻意的认知创造力


刻意的认知创造力源于在某一领域的持续研究。例如,家喻户晓的灯泡发明者爱迪生就是一位具有刻意的认知创造力的发明家。他反复做实验,直到发明成功。除了电灯泡,爱迪生还发明了留声机和电影摄影机。他获得了1093项美国专利以及更多的欧洲和英国专利。


爱迪生就是使用刻意的认知创造力的榜样。

按照Dietrich的理论,这种创造力源于前额皮层(PFC)。前额皮层位于额头正后方。并不是说前额皮层是诞生创造力的地方,而是它可以让我们做到两件事:

★集中注意力。
★将储存在大脑各部位的信息联系起来。

要培养思考认知创造力,需要具备一个或多个领域的知识储备。当运用思考认知创造力时,你实际上是在以新颖奇特的方式对现有信息进行整合。

刻意的情绪创造力


多年前我曾面临一连串危机:痛苦地结束了一段维系了多年的感情,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开始了一份连自己都不确定是否喜欢的工作,租下一套付不起租金的公寓。当时,由于买不起家具,我只能把床垫铺在地板上。后来我发现房间里有很多跳蚤,但由于买不起洗衣机和干衣机,只好把所有衣服拿去自助洗衣店清洗,可当我回去取时,发现衣服全被偷走了。我真是欲哭无泪,几近崩溃。

之后我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我必须想清楚为什么会沦落至此。为什么我做的一连串决定好像都是错误的?后来我恍然大悟。原来在十年之前,我也曾度过一段艰难的时期,经历了很多坎坷,包括我父母的离世。我必须坚强,独立起来,照顾好自己。那时我心中有个坚定的信念:“我是个坚强的人,我能捱过任何困难。”我意识到,自己之所以做那些会引发更多危机的决定,部分原因在于我可以克服这些困难来证明自己是坚强的。

我当时就决定改变信念。我大声地说:“生活是轻松美好的!”我穿过大厅,问一个同事我能否在她的公寓里暂住几周,直到找到新住处。我联系了房东,搬出了那个到处是跳蚤的昂贵公寓,开始做会让我的生活更轻松的决定。

这是一个刻意的情绪创造力的例子。


这种创造力同样与前额皮层有关,是创造过程中所谓刻意的来源。但是,具有刻意的情绪创造力的人并非将精力集中于某一知识领域,他们的灵光闪现主要与感觉和情绪有关。杏仁核是大脑处理情绪和感觉的部位,尤其是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有趣的是,前额皮层与杏仁核之间并没有连接。而大脑里的另一个部位也能处理情感,那就是扣带皮层。扣带皮层负责处理更为复杂的感觉,这些感觉与你的人际交往方式和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有关。扣带皮层与前额皮层是连接的。
自发的认知创造力

假设你正在处理一个自己似乎无力解决的问题。可能你正在给项目调配人员,但就是不知该如何抽调合适的人手。你还没想出解决方案,可午饭时间到了,你要去见一位朋友,还要外出办点事。等吃完饭办完事,在回来的路上你突然想到了一个调配人手的好办法。这就是一个自发的认知创造力的例子。

自发的认知创造力与大脑基底核有关。基底核是储存多巴胺的地方,也是大脑中在潜意识状态下工作的部分。在自发的认知创造力活动中,有意识脑停止处理问题,转由潜意识脑来处理。如果一个问题需要“打破常规”来思考,就需要将它从有意识脑中暂时移出。
通过做一些不相关的事情,前额皮层就能通过潜意识心理活动把信息以新方式联系起来。牛顿观察掉落的苹果从而发现重力就是自发的认知创造力的一个例子。注意,这种创造力需要有知识储备,也就是要有认知。

自发的情绪创造力


自发的情绪创造力来自杏仁核。杏仁核是大脑中负责处理基本情绪的地方。当意识脑与前额皮层休息时,自发的创意就会闪现。伟大的艺术家和音乐家拥有的就是这种创造力。通常这类创造力具有强大的力量,比如顿悟或宗教体验。


这种创造力并不需要特定的知识(它不是认知),但通常需要一些技能(如写作、绘画、音乐技能),才能根据创意创造出某物。

如何提升你的创造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