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历史小常识52——立陶宛

立陶宛,全称立陶宛共和国,位于东欧(前苏联、立窝尼亚)。北面与拉脱维亚接壤,南面与白俄罗斯和波兰接壤,西南面与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飞地接壤,西面与瑞典、丹麦隔波罗的海相望。全境为东欧平原,少有丘陵。属温带海洋气候。


立陶宛最早被日耳曼人控制,后来转为维京人控制。1200年左右开始有日耳曼的骑士团控制部分区域,1253年,立陶宛大公国统一了今天立陶宛的领土,并积极抵御立窝尼亚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的攻击。1401年,立陶宛大公国一度控制了西乌克兰。但随着莫斯科大公国的扩张,立陶宛大公国屡屡受挫。1558年立陶宛和波兰、立窝尼亚骑士团一起抵抗沙俄入侵,打响了立窝尼亚战争,最终俄国战败。

1569年,波兰和立陶宛合并成为波兰立陶宛联邦。1610年,趁沙俄内乱一度占领了莫斯科。1655年遭到瑞典入侵,走向衰落。1683年,波兰立陶宛联邦参与了维也纳之战,击退了奥斯曼帝国。1772年,1793年,1795年,沙俄、普鲁士与奥地利三次瓜分,将波兰立陶宛联邦瓜分殆尽。立陶宛地区划归沙俄。此后立陶宛人多次参加波兰起义对抗沙俄统治。

1914年一战爆发,立陶宛被德国占领,1918年独立,先成立了共和国,又成立了王国,然后又变回了共和国。1919年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然后又退化了回去,维持独立。1940年被苏联武装吞并,1941年又被德国占领,1944年被苏联夺回。
1990年,立陶宛成为第一个从苏联脱离的加盟共和国并退化,引发了一系列反应,最终发展成为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