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老虎日 | 野生动物保护与社区发展矛盾吗?

“很少很少人在野外见过老虎。有些人整个职业生涯都在研究老虎,却从未亲眼见到过老虎。”老虎生物学家、WWF全球老虎生存计划项目负责人Thomas Gray说。
Gray是为数不多“见过”老虎的保护者。那是在2007年他刚开始从事保护工作期间,当时他在调查柬埔寨东部平原景观区。他只是在相机拍到的一张照片上看到了“一只孤独的母虎,对于盗猎分子来说,死掉的远比活着的价值高得多。” 这张照片是最后一次有人在柬埔寨拍摄到野生老虎。

十五年后,Gray和他的团队正在执行一项艰巨的任务:扩大老虎分布区,帮助老虎重返它们的历史家园。他们的最新研究划定了潜在区域,其中东部平原景观区是老虎最有可能回归的地区之一,外加15个国家的其他景观区,我们有机会让“虎啸归山林”。

当虎啸声远去
大约两个世纪以前,老虎广泛出没于亚洲30多个国家,从黑海沿岸到朝鲜半岛顶端,活动面积超过1,170万平方公里。如今,它们虽然常常出现在印度教寺庙壁画上和中国民间故事书页中,但却很少出现在亚洲的自然荒野中。

尽管近13年来的保护努力使全球野生老虎数量增加(2010年曾降至历史新低的3200只,目前增至约5000只),但目前老虎被限制在其原始分布范围5%的地区,仅分布在亚洲10个国家破碎化的孤岛中。 预计到2050年,老虎分布区内将新建2.4万公里的道路。同时,高达20%的野生虎种群已经受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随着工业扩张和城市化的上升趋势,老虎和其他野生动物都继续面临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的风险。

栖息地连通性的丧失对人类和老虎都是一种威胁。当森林和草原支离破碎,老虎会被孤立为一个个更小的种群,更多地遭受非法贸易的威胁,面临与人类发生更多冲突的风险,同时自身的基因多样性也会受到影响。

“建设好保护区是保护老虎以及与其共存的所有神奇物种最好的方式之一。”Gray说。
结合各种数据,比如人类活动和定居点对老虎的影响、保护区和关键生物多样性地区的重叠、老虎栖息地和经济发展区域的空间竞争等,Gray带领的这项研究表明,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至少还有170多万平方公里(约为印度国土面积的一半)的栖息地,可能适合老虎生存。其中包括目前的老虎栖息地和另外5个曾经有老虎分布的国家。该面积超过现有老虎分布区的250%。

老虎栖息地多样,包括森林、草原和沼泽等不同生境。只要有足够的空间、猎物和保护措施,虎的数量可以迅速增长,即使在与人类共存的地区也是如此。不同的人类活动对虎的影响也不相同。例如,农田可以作为老虎的通道,线性基础设施可能成为老虎扩散的障碍,同样会增加人虎冲突的风险。

从人为干扰角度来看,各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根据人类影响幅度指数(HMI)衡量,南亚地区的人类足迹最大,东亚地区最小。在当前虎栖息地中,森林覆盖比例也有所不同,东亚和东南亚通常较高,南亚较低。
HMI阈值,可以确定潜在的老虎栖息地区域。这些区域分布在15个国家,包括所有老虎分布国以及柬埔寨、老挝、越南、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五个老虎种群已灭绝或功能性灭绝的国家。其中,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恢复区域最广阔,占总恢复区域近60%。


寻找更多家园
尽管栖息地内的干预措施有助于保护老虎,但从长远来看,考虑栖息地之间的生态廊道同样重要。尼泊尔政府于2001年构想的Terai Arc景观区(TAL)横跨本国与印度的南部边境,连通两国共16个保护区,老虎可以更加自由、更加安全地游走于各个分布区之间。 这些廊道在最近尼泊尔野生老虎数量翻倍的保护成果背后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上次老虎普查以来,迁徙到Bardia和Banke国家公园的老虎数量增加至三倍多,大大促进了这两个保护区野生虎种群的自然恢复。

在中国和俄罗斯的边境地区,开放的廊道让老虎在两国自由扩散。然而,我国栖息地的破碎化阻碍老虎种群的自由扩散。WWF和合作伙伴自2010年,开展了中国东北虎保护优先区潜在廊道研究,建议了老爷岭北部、老爷岭南部、完达山和张广才岭地区的保护优先计划以及廊道建设的潜在位置。
2019年,WWF和合作伙伴在东北虎廊道的研究中,识别了中俄边境的4条国际廊道以及4条国内廊道。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未来的中国东北虎生态廊道建设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与此同时,在不丹这个森林覆盖率超过72%、保护区覆盖率超过51%、拥有100多只老虎的国家,越来越多人称这里的老虎为“高山老虎”。在Ugyen Wangchuck保护与环境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中,监测相机拍摄到海拔高达4400米之处的老虎图像,甚至在4600米处记录到了老虎的足迹,标志着人迹罕至、食物充足的喜马拉雅山脉是老虎的重要庇护所。

“这个证据为进一步研究老虎如何利用尼泊尔与印度之间的连通性以及高海拔栖息地开辟了新道路,为加强跨境保护合作拓展了更多机会,并为老虎在保护区之间提供了一条安全的扩散路径。”WWF尼泊尔研究官员Samundra Subba表示。 Gray的研究强调了栖息地连通性的重要性。他指出在除中国以外的现有老虎分布国,大多数潜在栖息地都在目前老虎种群分布区域的100公里以内,完全在已知老虎扩散的记录距离之内。“这表明,如果给老虎机会(如果有生态廊道),它们的自然扩散就可以显著地扩大现有分布区。”Gray说。


曾经失去,如今归来
在柬埔寨,不到30年前,还有数百只老虎在这里游走,但如今这个物种已被认为在该国功能性灭绝了。对此,为数不多的可用解决方案之一是重新引入老虎。

“老虎几乎不可能自然扩散到那里。我们需要重新引入老虎,就是字面意思的把老虎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Gray说。 印度的Panna老虎保护区有老虎重引入的成功案例。当地由于盗猎导致老虎数量最终减少为零,2009年,公园管理部门决定引入一只雄虎和两只雌性老虎到保护区,试图恢复老虎物种。2010年末,第一窝虎宝宝出生了。近十年又重新引入了几次,现在保护区里有54只老虎!

2017年,柬埔寨政府宣布了一项虽然复杂却充满希望的倡议:与当地社区合作重新引入老虎,不仅要保护老虎及其栖息地,还可以促进当地生态旅游并改善社区生计。 “我对老虎冲引入计划很乐观。” Gray说,“但是,老虎重引入永远是最后一招;有效保护现有的老虎和森林才是相对较低成本的方法。”


展望未来
为了实现老虎种群的恢复,政府和各利益相关者需要共同努力,加强保护干预。保护区建设在老虎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非保护区和由当地社区管理的土地在老虎保护中也很关键。尽管全世界都在庆祝来之不易的老虎保护成果。但是,老虎是领地意识极强且擅长捕猎的大型食肉动物。对于许多生活在野生动物或新建保护区附近的社区来说,人虎冲突风险不断上升。 然而,如果通过强有力的政府和当地社区支持,加之有效的保护管理,我们不仅可以成功地保护老虎,还可以为当地经济和就业创造新的机会。在老虎保护工作中,老虎保护地社区的支持,对于未来成功地扩展老虎分布区至关重要。

2010年,当全球野生虎数量降至3200只的低谷时,13个老虎分布国的政府首脑聚在一起制定了一个目标——到2022年,将野生老虎数量翻一番。自全球老虎恢复计划启动以来,各国政府和当地社区与WWF合作,恢复和改善老虎栖息地,加强野生动物廊道连通性,打击盗猎和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制定人虎共存解决方案以及各种方法来增加野生虎种群数量——要让威猛的“森林之王”归来,一套解决方案当然远远不够。 随着全球老虎恢复计划(2010-2022年)的完成,为了推动老虎保护的成效,新的全球野生虎恢复计划(2022-2034)应制定雄心勃勃的目标,并加深国际合作。我们有机会通过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新目标:“扩大和提升老虎栖息地面积和质量,并在2022年的基础上将老虎分布区域面积扩大50%”。

无论是在政府高层成立老虎保护委员会,研究扩展老虎分布,还是制定老虎重引入计划,最终,扩大老虎分布区的关键是社会驱动力和亚洲各国政府坚定合作的承诺,确保子孙后代还能见到老虎,还能与虎和谐共生。

“我们看到哈萨克斯坦在老虎重引入方面取得了进展。我们看到中国政府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老虎保护区”。Gray说,“我相信,在我的有生之年,“虎啸”会回到柬埔寨、老挝,和越南。”
编译:张莹莹、孑孓姬、YN
排版:石文迪
剪辑:刘泓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