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周很烦/该死的暑期实习/复习计划被打乱/效率好低/二战想死/很无力毁灭吧!

◼️ 六月可真不算什么好日子:空气里蒸腾的热浪、朋友圈里每周更新的朋友们的旅行动态、每一个闷热的午后都需要一杯冰镇的水果茶、必须呆在凉飕飕的空调风下不然会热到头晕、一节接一节的课、一场接一场的考试、完不成的计划、乱七八糟的琐事。
◼️ 最该死的是期末考试!大三的期末考试可不仅仅是随便划划重点背背书就结束的——人文社科会堆起满满的小论文、课程作业、小组作业甚至是presentation;理工科全是大作业、设计图;商科更惨,模拟炒股、模拟经营可能还得真的开个公司赚点钱——一学期三个月学的东西,根本比不上期末三天:就是不知道将来能不能在简历里写,有较强的突击性学习能力,能在期末三天完成一学期所有课程。
◼️ 简历!说到简历和暑期实习就更烦人!大三暑假必须要去实习,因为实习算学分。但考研意味着暑假根本分不出时间和精力去实习,但又不知道要如何获得这高昂的3分学分。如果仅仅是学分问题倒还好说,不考研的室友和同学们纷纷拿到了大厂的暑期offer,这边腾讯那边电视台的,说不羡慕绝对是假的:关于六便士与月亮如何平衡的问题在脑子里百转千回,一边劝告自己必须要用暑假好好学习考上研究生,一边又反复质疑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和大家一样去找一个还不错的暑期实习,万一考不上还能在简历上留个漂亮的退路。每一个深夜都有一个焦虑的灵魂在辗转反侧,工作、学习、不确定的未来、停滞的复习和紧逼的期末。
◼️ 如果说情况还能更糟糕的话,那就是二战,最崩溃与焦虑的二战:鼓足了勇气二战但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到底研究生的就业红利还剩下多少,一篇关于张雪峰的《985教传播的教授粉丝数还不如我》的文章更是把这样的焦虑放大了好几倍;除了担心考还是不考之外,怎么考、怎么复习、怎么择校全都一股脑的堆在了眼前,如果说3月出成绩之后是短暂的休息,那么临近暑假不得不学的紧迫感,把所有关于学习、工作、如何平衡的现实问题重新摆在了眼前。
◼️ 每一个焦虑的时刻金钱和理想都在拉扯,往俗气了点说,想赚钱,想独立;往浪漫点的方向说,想成为一个拥有选择权的人,想做一个可以在高高的山顶上拥抱星空和日出,在午夜的街道边与友人谈政治与女权,在喧嚣的网络中以理性回击所有抨击和极端的人。但任谁经过了这几年的焦虑、发疯、崩溃文学也都明白了:浪漫需要底气,理想需要降落的——我们谈论的动人故事与荒诞诗歌在期末、简历和人生面前昂贵的如同我们承担不起的月光,这轮月亮在人间飘飘忽忽,却永远也不可能落在贫瘠的大脑、仓促的人生、失眠的深夜和飘在水里的迷茫中。
◼️ 谁不想上岸呢?但到底什么才是岸呢?

🌙
06/14/Wed.
我既看不到满地六便士
也没找到月亮
@TuTouSuo™️
有一条足以破坏人生的浪漫性,但又的确在某种意义上被反复论证过无数遍的社会经验性,即「物质的富足会带来精神的丰富」——大到一个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随之而来的一定是文艺事业的蓬勃,就像战后美国的电影音像行业,就像互联网前二十年的文学与文艺事业。小到一个普通个体,当个人的收入和所有的财产足以支撑自己全部的日常开销且不用为柴米油盐的生存而忧愁之时,才会拥有足以支配的时间去阅读哲学和感知艺术与生活,不然个人的时间总是要被奉献给资本,而不是自我。
就连伍尔夫都在《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里写,女性独立的前提,是每年五百镑的收入,和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浪漫、理想、艺术、价值、思想。
这些词汇再廉价不过——廉价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拥有在空旷的道路上拥抱月亮的浪漫,拥有轻易的说出想要改变世界理想的机会,拥有在电子屏幕前欣赏艺术的机会,拥有感受到某种萌动的价值和思想的一瞬间。但这些词汇又再昂贵不过——昂贵到月亮平等地回拥每一个浪漫的个体但你第二天还要早起上班/上学,昂贵到不要说改变世界哪怕终其一生都不一定能改变身边的些许个体;昂贵到艺术也会挑剔的用不可得的天赋和金钱堆砌出来的艺术院校把普通人拒之门外;昂贵到价值和思想拥有总是迸发于那些饱读诗书而始终在思考人类存在的大脑。
我们就是如此,廉价又昂贵的在其间反复挣扎——在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如何成为这样的人;在努力和辛苦带来的苦痛,和某一刻偷懒摸鱼带来的愉悦里——执着于抽象而远大的目标,又困顿于此刻此景细微末节的不满。
“考学、就业、更好的人生。”
这些词汇再普通不过,但也就是这些词汇困住了大部分人的一生——如果不是为了考学、就业、更好的人生,“那就会造成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还浪费了所谓的梦想(《《985教传播的教授粉丝数还不如我》)”。浪费这个词语很严肃也很可怕,因为它直接为某种不符合主流意识的生活宣判了死刑:就业不好的专业是不值得读的、赚不到钱的工作是不值得做的、没有获得粉丝、关注、社会身份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一切都悬挂在了「工具」和「实用」主义构成的社会天平上,天平的一端是金钱、权力、地位,另一端是你的每一段经历,每一分钟的人生。
这就是我们纠结、焦虑和emo的根源了——我们不一定真的认可张雪峰,但有的时候又不得不承认他的说法的确是该死的社会运行之规律:而执拗又天真的我们,既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换取足以「fxxk everything」的物质生活,也没有足够的物质生活来支撑那些热爱与浪漫。
临近暑假,在期末的现实忧愁,身边人的陆续实习,学校的硬性要求中,过去几个月里学习新传所触碰到的一丝理想和浪漫主义被赤裸裸的现实撞击的体无完肤:二十多岁的我们终于意识到,月光如此渺茫,而六便士也根本不是低头即有。
清醒又痛苦的现代人,总是需要一些短期镇定剂。

🪙
🌫 收集来的焦虑和忧愁
🕳️ / TuTouSuo / 谁说大家不是烦恼同一件事呢?
1#因为期末考试落下的复习要怎么办?/怎么平衡期末和考研?
期末短则一周,长则三周(应该没有超过三周的期末了,不然就不配叫期末),说实话这个阶段差三周不学考研内容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不仅是你,所有的老婆们都在期末考试,这段时间是公认的考研靠边站时期,所以不只是你没有完成学习计划,而是所有的人都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完全不用慌张。
如果你前期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考研复习,那么此刻你应该处以「看完课本」和「还不知道下一步做什么」的考研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交界处,也刚好留有空余给自己的期末复习,毕竟下一个阶段的开启,可不能在兵荒马乱的六月底,而需要你已经解决了所有俗世校园烦恼,安安静静坐在书桌前。
但如果你前期复习不稳定,觉得期末完全打断了你的复习计划,那我建议可以每天匀出「3小时」进行考研复习,主要以「阅读还没有看完的参考书」为主,不需要太过于纠结额外的知识摄入,毕竟这个阶段期末更重要——大三挂科是没有研究生可以读的。
所以与其说是平衡,倒不如说是区分主次,现阶段期末就是要比考研重要,因此适当的将时间让位给期末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一定要平衡,那么你只需要在期末学习之余,保证自己常规的「每日单词、上课、读参考书」的基础任务(3小时以内)保持不变即可。
另外,任何因为这个阶段而产生的诸如「时间来不及了,我干脆xx」的想法,比如「时间来不及了我干脆不做笔记直接看别人的吧」「时间来不及了我我干脆直接背别人现成的笔记吧」「时间来不及了我干脆直接听课不看书了吧」都是完全错误的。第一,六月距离真正的考研还有非常非常长的时间,无论是读书、背书、答题、实务都完完全全来得及,短暂的期末周并不会对考研本身产生任何时间上的影响;第二,因为感觉时间来不及而产生的拿来主义更是要不得,因为新传考研并不是简单的背诵即得分,而是需要理解、感知和思考,你会发现背完了还是写不出题目,最后又不得不再一次回到理论理解之中。因此在没有自我理解基础上的背诵没有任何意义。
2#暑假要不要去实习呢?/怎么平衡暑假实习和考研学习呢?
这个问题需要因人而异。
如若你的实习是新传专业实习,且你目前的学习状态比较稳定,或者说你是二战有一定的基础,那么我觉得暑假实习未尝不是一件坏事,你只需要在实习之余,每天匀出3小时左右的时间,听课或者看书做笔记即可(如果暑假的确有实习但又想保持学习效率,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暑假班真的可以相对兼顾到学习和工作,秃头所的暑假班这周会上线)。
如果你的实习并非是新传专业相关,且你的前期复习相对没有非常到位(阅读完所有参考书),那么我个人就不建议进行暑期实习了,毕竟暑期是考研的重要阶段,不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但如果学校有硬性实习要求,就看学校是统一组织还是只要求学分。只要实习证明和学分的话,人情社会总会有办法的。但是如果是组织性实习,那么请你拿出你平时学习里的摸鱼技巧,进行实习摸鱼,并把摸鱼的碎片时间留给考研复习——依然是上述建议,在有实习安排的情况下,提高学习效率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借助课程来帮你进行知识点的提炼、讲解和整理。
3#复习了半年依然觉得懵懵懂懂,这正常吗?/学了,但一点都不踏实怎么办?
这是非常正常,因为因为这半年的复习我们所做的都是「输入」,而且是集中的,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的输入了很多的知识和很多的学科,这必然会形成一种仓促和懵懂感:因为无数的知识、框架、内容在你的脑海中窜来窜去,你还没能把他们按照一定的条理整理和收纳好以便自己未来所用。
而这其实也构成了「不踏实」的来源。
只有输入没有输出意味着你只知道自己学了哪些东西,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吸收、理解和掌握的如何。因此在没有背书、写题的输出来作为检验时,这种不踏实感会如影随形。
因此六月我给大家的复习建议之一,就是找一到两天的时间,静下来把你所学的所有知识的知识框架拿出来重新阅读,最好是能重新画一遍,这样就会让你清晰的知道,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你究竟学了哪些东西。除此之外,大家也可以结合我们的「传播学测验」和之后会继续更新的新闻学和网络传播学测验,来辅助你进行自我检测。
4#暑假到底要复习什么?/参考书全部读完之后要做什么呢?
暑假是「系统提升」阶段,这里的「系统」可以直白的概括为「深度」和「广度」。一方面在深度上要针对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挖掘他们的起源、中心内容、边缘研究、不同时代的发展、相关研究应用和当下的现状;在广度上则需要建立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传播学中的控制研究,想到新闻学中的新闻选择与新闻生产等等。
而深度逻辑即我们一直在说的「知识专题」,广度逻辑即「知识框架」。在暑假学习之后,你应当拥有的是传播学、新闻学、网络传播学等各个学科中诸如「传播效果、新闻价值、新闻选择、社会化媒体、短视频」相关的知识专题,以及一张把所有各个学科内容连接在一起的大知识框架。
因此,简单来说,暑假学习就是在读完参考书之后,重新梳理参考书、整理专题笔记,系统来说即:
第一步:重要参考书复读。诸如《传播学教程》《范式与流派》等参考书值得反复阅读,因此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考题风格来判断哪个学科分值更大考的更多,以此来决定到底要重新阅读哪些书本,以及在哪个学科上需要进行拓展。
第二步:开始准备专题性拓展。如若书已经做到非常熟悉了,那么下一步就可以进入到考研复习的第二阶段,即「暑期专题复习」,这个阶段要以「知识专题」为逻辑,以「书本上的知识」为基础,结合更多的课外读本和各种论文,对一个知识进行深入挖掘,而这些内容,既可以让你走出懵懵懂懂的状态,也可以让你对无从下手的真题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但在专题整理前,你需要先做好知识的梳理工作,因此我上文所说的框架梳理,就非常有必要。
(六月末我们会推出非常非常详细的暑假学习规划,各位老婆们到时候可以着重参考,现阶段只需要大概了解即可,并不需要着急制定暑假学习计划)
5#我是二战,我现在要做什么?
二战学习可以从「暑假」开始,基本上整个暑假期间是二战的姐妹用来重新回顾基础、持续输入、查漏补缺的时间段,也是为九月开始的答题输出做准备的时间段。
因此二战姐妹的暑假复习应该包括如下几个部分:1、重新阅读重要参考书(传播学、新闻学、网传、范式流派等),回忆旧有的知识点,对一战时的笔记进行补充和适当的记忆背诵;2、参考书阅读结束后,你可以适当的拓展一些参考读本,来提升你的知识面,也可以直接在你一战专题笔记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论文阅读来丰富专题笔记(如你需要完善一战时的国际传播笔记,则你可以阅读一些去年和今年新出的国际传播相关论文,来补充你的专题笔记);3、在上述两个步骤都完成之后,你可以直接开始适当的背诵和答题框架的练习,建议这两个步骤同步进行,就和你一战11月与12月进行的专题笔记背诵和答题练习一样,背诵相应的专题和知识点,然后直接练习相关题目的答题框架。
当然,暑假两个月的时间可能不足以完成上述所有的内容,因此「参考书阅读」和「专题笔记补充」是最最最重要的环节,把握好这两个部分,九月的答题输出会更加顺利。
6#我xxx,我是不是不适合学习/考研?
我很爱睡觉,我是不是不适合考研?我总是觉得自己学习状态不对,我是不是不适合考研?我总是一边焦虑一边玩,我是不是不适合考研?我每次追热点都会觉得很生气,我是不是不适合学新传...
这类问题非常非常多,每一个自我怀疑的时刻都伴随着「我应该是不适合做这件事」。但其实大家所列举的这样或者那样的因素,只不过是太平常不过,再小不过的小偷懒或者小习惯——人人都会有,我和班班也爱睡觉,我们也会一边玩一边焦虑工作导致玩也玩不开心,我一打开微博就要骂娘——这些非常非常非常的正常,不过就是不顺心时的一点情绪发泄和抱怨,只要在这些抱怨之外,可以坚持严格按照计划来进行学习,既是感觉状态不对或者很困,都先把该完成的任务完成好,就可以慢慢养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作息表,上述困难也就迎刃而解。
7#我真的担心时间来不及:评论、消息、背诵、专题笔记、中国新闻史、英语,我感觉我哪哪都学不好。
新传考研有一条已经被每一届的姐妹反复验证过无数遍的时间线——就像每一篇经验贴里都在告诉你到底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是一样的:我们不要因为过度的焦虑或者担忧,就试图超前去做某些事情:
1、实务学习(消息、评论)常规而言就是暑假开始,暑假在结束了传播学、新闻学较难的专题学习之后开始实务是非常恰当的输入-输出的过程,因此现阶段如果焦虑实务的话跟着我们每周一次的练习就可以了,并不需要额外付出太多的时间,等到暑假中后期,基础知识复习进行的差不多的时候再开始实务,无论是学习安排上还是你的知识点储备上都更合时宜。
2、背书也是需要在知识学习的差不多的时候再开始,也就是暑假或者暑假之后——现阶段的背书并不会给你太多的帮助(盲目背书拯救不了复习不安全感)因此现阶段也不要有什么背书焦虑,理解知识点永远是当前最最最重要的任务。诸如中国新闻史之类的知识点,也不需要直接背诵,而是建议以「内容+意义」的关键词,先把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报刊进行笔记梳理——梳理完后,再按照历史发展、时间演进进行背诵。
3、绝对绝对不要被贩卖焦虑:没有什么时间来不及,没有什么早背书早练习就能拿更多的分数:无数前人的经验放在那里,按照合理的时间,一步一步进行学习才是最稳扎稳打的方法。
8#朋友们都在保研或者实习,我好焦虑。
这个问题就得问问拉康或者萨特了——既然我们永恒的无法避免他者的凝视,那么只能是在他人的凝视和无法回避的焦虑下,不断往前走。如果这种他者的凝视无法避免,那倒不如试试把凝视变成让自己更好的东西——不瞒大家说,我曾经就深陷他者的凝视中,能在考研期间把我从床上叫醒的唯一念头,就是朋友圈都发了,不考上真的很丢人。
9#我才刚开始复习,会不会来不及?
其实暑假才开始复习大有人在。所以如果你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现在才开始复习也不要慌:你要做的就是把「第一阶段的基础看书」和「第二阶段的知识点专题」结合起来,在暑假期间一边看书,一边直接就书中的知识点进行专题总结——这确实要求你在暑假期间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
10#学新传真的对世界感觉好无力,好生气。
我也好生气,别人攻击我热爱的学科我很生气、被说人文社科无用我很生气、看到各种社会事件我很生气、看到乌烟瘴气的互联网我也很生气——但学习人文社科的意义,不就是因为:
“金融,工程,建筑,计算,固然很重要,那是我们生存的条件;但诗歌,浪漫,爱,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原因。”
不就是为了在这摆满了筹码的社会天平上,切实地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跳动的心脏——生气、愤怒、伤心、共情、愉悦、兴奋,这就是悦动的灵魂,和我们一直寻找的月亮。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 ᵒ̴̶̷̤ꈊ˂̶̤̀ )✧
扫描息流
获得全所新传考研公益资料

☾˚‧º· ☾˚‧º·
「24届/春日基础班」
梳理重点内容
将理论落回生活

♡+♡=♡²
「2024/公开课/再建巴别塔」
FIRST THOUGHT
BEST THOUGHT
追逐独立,畅意自由

♡
「2024/TuTouSuo/全程班」
将真空理想连接现实
以理想入世对抗荒谬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