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A-SOUL
时光荏苒,在嬉笑怒骂中,A-SOUL和我们一起,走过了企划的第一年,遥想和姑娘们经历的点点滴滴,总是会有“世事一场大梦”的感慨,然而这梦是温暖的,是真实的。A-SOUL走过的这一年,或许并非《枝江往事》中天马行空却颇具青春气息的奇幻故事,也并非《枝江畔之梦》中被迫分离的痛心疾首,久别重逢的欣喜若狂,以及卷土重来的满怀期待。这一年是女孩们在逆境中,在幕后,在无数个白天黑夜里奋斗,让自己变得优秀,最终赢来那场最华丽的日落的一年。然而,在辉煌的胜利,光彩的演出过后,我还是会时常去想,A-SOUL究竟是什么?
梦想照进现实
从本质上来说,A-SOUL是女团,是偶像,当然也是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然而偶像女团并不少见,诸如三次元的AKB48,二次元的LoveLive,偶像大师等。因而,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偶像女团而存在的A-SOUL或许与它的“前辈们”并无二致,但A-SOUL的特殊性其实在于它的呈现形式,即女孩们是如何和观众互动的,借着虚拟主播行业蓬勃发展的春风,A-SOUL扶摇直上,选择3D动捕直播,与观众实时互动的方式来与观众相见,表面上,这是五个有虚拟形象的真人在和我们聊天,而更深层次地说,在那个直播间里,有“五个灵魂和一整屋的温暖”
这样的呈现形式无疑是创新且受人青睐的,与二次元偶像女团动画演出,声优采访,或是声优仿动画演出相比多了一些“虚拟中的真实感”与亲近感,又与三次元偶像女团的舞台演出,采访互动相比少了一些综艺节目或是真人秀之嫌。
可是,光是这些客观上的看似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不能诠释A-SOUL的成功,更重要的则是姑娘们“真心换真心”的态度和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努力。也许A-SOUL并非梦想本身,但他一定是那束照进海底的追光,照亮了在名为‘’现实"的汪洋中的我们的前路,当我们看着姑娘们歌唱,舞蹈,和她们一道欢声笑语时,她们就在将她们的梦,她们的理想,编织好,送至我们的身边。而我们的梦想呢?正是有那束追光的照亮,正是有她们富有活力的激励,正是有她们不分昼夜努力让自己在观众面前展现得更优秀的影子,纵使现实如深海般伸手不见五指,我们的梦想终会如光点,如火花,在那里熠熠生辉,指引着我们走上正轨,走上追梦的征途。而我想,让梦想照进现实,应当就是A-SOUL,就是女孩们成功的真正原因。
永远年轻,永远不切实际
杰克 凯鲁亚克在《在路上》中写道:“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私以为,在热泪盈眶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怀揣着看似“不切实际”的梦。看着A-SOUL一路克服质疑,谩骂与挑战,最终向我们走来,姑娘们的成功是那样的不切实际,也充满着青春的意气。谁能想到曾经被强烈抵制,没人看好,“资本入场”的小小女团能爆发出如此之大的潜力,以至于在今天收获如此之多的粉丝呢?正是因为没人想到,没人看好,没人相信,她们的成功才那样的出其不意,那样的不切实际。
反观我们自己,又有什么不同呢?也许你我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风口浪尖,找不到根据地也看不见前路,或许你我在陌生的城市中打拼,举头望见的只有钢筋水泥森林般的高楼大厦而不见繁星夜空,也许你我正在事业家庭和远方彼岸间徘徊不定,也许你我正被学业的压力,父母的期待压得难以呼吸,也许我们都处在各自不同的逆境中,面对质疑与挑战,承受谩骂。可难道这些障碍是自己一个人在出租屋内自暴自弃,自我破防的理由吗?显然不是。我们遇见了那五位姑娘,见证了她们化腐朽为神奇的成功,诸如“去鸟巢”般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无论如今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多少个年头,无论现实怎样将它的巴掌用力拍下,我们要年轻,要热泪盈眶,也要去追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我们不能丢掉这样的心态,它或许是罗曼罗兰笔下的真正的英雄主义,或许是尼采的超人哲学,或许是加缪的存在主义。要永远年轻,永远不切实际,去等待那个日落。
总而言之,我想,“沸腾期待”这个词是极好的,要沸腾期待她们的成功,更要沸腾期待理想之花的绽放,期待我们每个人最终都能走上那布满鲜花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