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99 76毫米山炮,轻巧但火力凶悍的“小家伙”

在二战期间,苏联的山地部队和空降部队装备了M1938 76毫米山炮,这种重量不到800千克的火炮虽然只建造了1068门,却在战争中表现很好,德军和芬兰军缴获了几门都舍不得扔。到了50年代,苏联延续这一思路开发新一代76毫米山炮,这就是M-99 76毫米山炮,也被称为76毫米GP山炮。

M-99山炮虽然看起来是个略显单薄的小家伙,但它的战斗性能却一点也不差,该炮实际口径76.2毫米,作战重量735千克,专门为山地战设计的M-99可以承担起炮火打击、反坦克等多种作战任务。

M-99拥有一根1.63米长的炮管,有膛线的部分长1.122米,炮口没有制退器,后膛采用半自动水平滑动楔形炮闩闭锁,操作简单,适合快速装填射击,爆发射击可以达到20发/分钟,它的液压助退复进机安装在炮管下方,有一面小炮盾为炮组提供一定正面防御,这个炮盾并非必须,炮组可以视情况放弃携带安装。

火炮的高低机、方向机手轮都安装在炮尾的左侧,并且位置较矮,就在左侧大架上方,炮管俯仰角度在-10°~+70°,方向射界左右各45°。M-99采用定装弹药,弹种有高爆弹、破甲弹、烟雾弹、破片弹,其中6.28千克重的高爆弹射程可达最远,它的出膛速度485米/秒,最大射程10千米。火炮采用PHP或PHP-70瞄准镜,可以曲射也能直瞄射击,最大平射射程850米,可以用来反装甲作战或当成步兵炮直瞄打击火力点。

为了适合高速牵引,M-99的炮轮悬挂类似于坦克的扭杆悬挂,最大牵引速度60千米/小时,一般的轻型卡车、越野车就足以牵引,为了方便人力转移火炮,在右大架内侧还有另外一只折叠小轮,使用时需要合拢并固定大架。大架由两节组成,方便折叠后缩小尺寸,末端有小型助锄。

M-99与常规火炮相比肯定作战性能差异很大,但它能以尽可能轻巧的体格,为山地部队提供炮火输出能力,除了车辆牵引、直升机空运等方式,它还能被拆解成10个部件,最重的部件重量不超过85千克,可以用牲畜驮运,一个6人炮组可以在4~6分钟里重新组装火炮。

M-99在苏军山地部队中服役,据称在阿富汗战争中曾投入使用,其他一些冲突中也出现过,该炮在俄罗斯时代仍然在役,人们通常将它与“矢车菊”自动迫击炮进行对比,不过两者分类都不同,仅从性能上来看只能说互有优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