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骂日本,边去日本的人,到底是什么心理?
最近我观察到了一个现象,悄悄告你们。
就有挺多人吧,他们嘴上说日本的不好,骂的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但他们还看日本相关话题,很关注,就很奇怪。
真的,每天上班打开各大平台,看评论是我最期待的环节,说什么的都有。
不禁感叹,有时候人啊,真的经不起细观察,可爱的人很少,是宝藏的人更少,大部分人都是越细端详越觉得:哇,真不堪啊。
为何有这样感慨?
就有些“粉丝朋友”,多少是有点“长情”,还讨厌日本,还要看我们发的内容,并持续向我们“输出”。
完后呢,我也是犟种犟种的,我就偷偷记下id,然后就发现了不可思议的转变。
大约那会还在疫情中,再加上日本那阵要排核废水,反正事办的是挺恶心的,一时之间,我们日本留学中介也遭了殃,真是连我们都一起骂,要“砍”我们的都有,之后疫情完事,他们还是时不时地揪着核废水的事骂两句,再后来我们又发了很多文章,比如#普通家庭能不能去日本留学#普通家庭的孩子赴日留学是不是能得到更多#诸如此类,怎么形容呢?应该说是偏改变命运类的文章吧,你猜怎么着?那些“粉丝朋友”,时隔大半年,竟然不骂了,留言了一句:“想去,年龄有上限吗?”
就问!神不神奇?感不感动?
可能他们也没意识到我会那么闲,还搞暗中观察这一套,哈哈哈哈。
没有数落的意思,我想表达的其实就是真的有人是这样的,倒不能说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我想,用心口不一来形容会更好一些吧?或许他们也觉得选择去日本是更好的选择,只是嘴硬罢了。
因为这些人普遍在国内过得不好,有人高考失利,有人考研失利,有人根本找不到好的工作,一环接一环全部离不开一个字“卷”。
这个时候千万别说:“哎呀,肯定是不努力,要不然怎么能找不到好工作?”
你是清华北大送外卖的新闻没看过?
还是周围没有考公五、六、七、八年都没上岸的人?
甚至有人为了那些评职称或者找好工作的证书,熬到猝死,你知道吗?
怎么能说这些人不努力吗?还得怎么努力?
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时候人生过得是否顺遂,努力固然重要,可更需要运气加持,也许就是某一个重要的选择,选对了就足以改变一生的走向。
出国留学恰恰就算是这样一个重要的选择,而过得不太如意的人们,能去的国家也就只有日本了,为什么?因为日本便宜又发达啊,去了之后能比国内过得好,所以在这一刻,他们好似就忘记了对日本的敌意。
日本是当今世界最好留下的发达国家,我觉得没有之一,有反对的吗?(请扣3.1415926......)
我记得我十几年前来日本的时候,想拿永住想的发疯,不熬个10年绝不可能。现在呢,是日本政府缺人缺得发疯,政策一年比一年宽松,从五年变成了三年,今年的新政策是最短可缩到一年拿永住。
并且,日本近年来老龄化,少子化,实在是太严重了,日本年轻人甚至都不想谈恋爱,压根都到不了生孩子那一步,也就不会有新生儿降生,如果这国家继续这样下去恐怕真的要消失啦,政府可不就得“摇人来”吗?外援们自然可以闪亮登场啦。
得偷着乐吧?这难道不算是利好消息吗?如果你在国内没有达到月薪一万软妹币,都可以考虑看看日本,在日本,正式员工的月薪起薪就是这个数,有涨薪的空间,但职员的话一般都是熬年限涨工资,在日本失业率非常低,工作一般都非常安稳,只要别违法乱纪,要不然很难丢了饭碗。
据我所知,我之前也提到过,日美两国已经达成共识,日本政府将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在东京黄金地段,具体位置为目黑区和涩谷区的2.2万平方米的地皮上,合作建设全球创业园区(GSUC);这又被称为“日本麻省理工科创园”。
之后其他各国的高新产业也将在未来进驻日本,资本马上介入,也就是说他们人少,工作机会却多,这难道不算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吗?
最后,还是说回口是心非这个问题,我个人对于赴日留学这件事的见解是,我们就是各取所取。我虽然现在是常年生活在日本,但国歌我没忘哈,在任何场合我都会骄傲说出我是一个中国人,民族大义面前我也烦这个国家,什么玩意儿啊!
但有一说一,确实在这生活还挺舒服的,这里的人吧,也没有说你是中国人就对你瘪嘴啊,歧视啊,都没有,甚至他们都发现不了你是中国人,真的,他们日本人就独来独往到这么个程度,而咱们到这,就是来利益最大化的,啥都得不到也待不下去,不是吗?
其实,有时候想想抱着键盘在互联网到处留下足迹的人,也算是在思考的人,还愿意去思考就说明还是比较进取的,自然在内心深处是能分出好赖的,那,边骂边想去日本,是不是也不难理解了?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若有冒犯请多多包容,还在纠结是否去日本的朋友,可以来做个快速测评,留下你的情况,学姐可以为你做一份留学规划供你参考。
评论下方留言,例如:AABCB
1、想要赴日时间?
A: 2023年 B: 2024年C: 其他
2、日语现在是什么水平呢?
A: 零基础B :N5 C:N3 D:N2 E:N1
3、什么学历?
A:高中 B:本科 C:大专 D:中专 E:其他
4、家人是否支持你赴日留学?
A:支持 B:不支持 C:还在商量中
5、家庭年收入?
A:5-10万 B 10-20万 C 20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