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职场人如何应对AI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职场人如何应对AI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在2022年底,一项名为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技术问世,引发了对"机器替代人工"话题的热议,对高收入和高教育劳动者带来了冲击。本报告基于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的数据和脱敏的岗位需求、求职者简历投递数据以及问卷调查撰写而成,旨在探讨生成式AI对人类工作的影响以及未来工作内容和性质,以及教育方式和手段可能发生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对新技术适应性相对较弱,高影响指数劳动力面临更大的替代风险,白领职业如销售业务、财务/审计/税务、应用程序/互联网开发/系统集成、行政/后勤/文秘和客户服务等已开始受冲击。因此,报告提出了积极拥抱新技术,释放人的活力和创造力,并提升对人工智能新技术的投入,以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建议。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从上世纪50年代艾伦·图灵提出人工智能概念开始,到2017年Ashish Vaswani团队设计的变换器模型彻底改变了语言数据处理方式,再到2018年谷歌的BERT和OpenAI的GPT是变换器模型的两个变种。OpenAI持续改进GPT模型,发布了GPT-2、GPT-3和GPT-4。生成式AI-ChatGPT所基于的GPT-3框架是一种接受训练数据并生成新内容的生成式AI算法,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和代码等。
大语言模型的特征是其庞大的参数大小,例如GPT-3有1750亿个参数,GPT-4有1.8万亿个参数。ChatGPT发布后,其他科技公司也相继推出了类似的AI大语言模型,如谷歌的LaMDA、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Meta的LLaMA,以及英伟达的NeMo Service,ChatGPT成为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AI发展历史的里程碑。
研究表明,大语言模型的出现已经开始对职场产生影响。短短半年多来,大语言模型已成熟运用于自然语言与人类沟通,对写作、修改润色、信息归纳、内容创意和编程能力有惊人的替代作用。白领工作和知识型工作更容易被大语言模型替代,尤其是在文本处理、资料收集整理等领域,而体力劳动和需要直接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受到的影响较小。
近五年来,中国新增职位的AI和大语言模型影响指数呈下降趋势,说明受到人工智能影响的职业正在逐渐减少。职业层面的分析也显示,受到人工智能影响程度较高的职业在过去五年新增岗位的增速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职场人已经尝试过大型语言模型类AI工具,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AI将替代自己工作。尽管短期来看,求职者已经在转向受人工智能影响程度较低的职业,但长期来看,职场人更愿意通过学习AI技能来提升自身驾驭AI的能力,以再好地应对AI的挑战。
在未来,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关注数字技术的发展,并促进数字化转型,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市场需求。职场人需要积极应对AI技术的挑战,通过学习和培训提升自身技能,以再好地驾驭人工智能,并在数字时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大学教育的价值也需要审视,以适应数字时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