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个轻松的古代小故事
废井田 开阡陌 粮兵皆入私府 王命不出周城 邻夷闻而叛 竞相来攻 周征之 皆大败 王亦没 甲士无归 周再征 王师屡战屡败 至此周室皆空 蛮夷突袭 诸侯皆作壁上观 周军不敌 王庭陷落 周室流亡 幸得公伯领私兵为王引路 新建王庭 是曰周室东迁 自此周室既衰 群雄并起 骨肉相残 尊王攘夷 以私废公 是曰春秋 春 播种之因也 秋 收获结果之时尔 取二字寓意 当时之乱 下种于百年之前矣
2023.1.5 关灯
注释:所谓井田 就是公家的田 国家的田 公有的田 现在网络上普遍草率的解释 之所以叫做井田是因为 田被划分成九宫格子 中间的是公田 周围的是私田 看起来就是个井字 这样的解释是非常偏颇的 实际上当普遍开始出现井字结构田块的时候 这已经是开阡陌的结果了 公家的田已经被私户大量蚕食 才形成这样的土地划分构型
真正之所以叫做井田 是因为最初的井田的核心就是位于田地中心的自流井 整片田地是以自流井为中心画圆 形成最高效的灌溉系统 最大的利用水土的自然之力 来生产粮食 大量的井田依托着各种天然的或者人工的 河流与堰 带来的地下水压差 沿着地下河的水脉开掘出自流井来 每块井田就是以这个自流井为中心的同心圆(有点像现在中东和美洲那些圆形的商品粮田) 无数个同心圆井田 基于自流井必须按照地下河水脉的路径排布 互相连在一起 叠在一起 从而形成一大片一大片的井田耕作带 而这种耕作带的形状 是无数个大小各异的自流井同心圆叠加组合而来的 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是人为划分的正方形和井字构型那样的 至于为什么会变成后来那样 请耐心往下看
这里要插一下井田的田垄是怎么排布的问题 对后面去理解开阡陌的事情会有很大帮助 井田的田垄都是向着各自的自流井同心圆的圆心的 这样就可以把引水灌溉的面积扩展到最大 讲白话就是那个田里导水的沟槽啊 都是指向自流井这个圆心的 而公田取的是这口井能灌溉面积里的最优区域 再往外圈去 还是会有灌溉力的 只不过没有中间靠近自流井的来的效率高 这个外圈的地 就用作私田种了 所以这个外圈的地 最初是一家一户长条形的 大家一样把田垄对准公家田垄的方向 好让这些沟槽能尽可能的利用公田用剩出来的灌溉剩余 直到灌溉的水力彻底用尽 这个田地的延伸也到头了 也就是说 井田一开始不管是公田还是周围一圈的私田 其田垄都是统一围绕田块同心圆中心的自流井呈放射状展开的(这里我手拙画个草图给大家看一下 大概是酱紫的) 而且公田的面积和产量原本是远远要大于私田的

知道了井田最开始是怎么回事 就能大致窥探古人的政治智慧 井田的田垄排布成这样 意味着 这是一个利于少数人高效的管理控制多数人的社会系统
首先 国人少而野人多 井田对应了公仓 同时控制了农业水源 同时田垄一致的方向 方便了军队车马的通过 灾年可以有效避免饥荒 保护和吸纳人口 叛乱发生时可以用军队快速的控制对方的粮食和水源
其次 对于地方上分封出去的诸侯也是一样的 基于这样的基础生产方式形态 中央政府对地方诸侯形成了绝对的军事优势和财税优势 地方诸侯如果不按照周的制度来 不但政治压力巨大 其政府财税能力必然羸弱不堪 一到灾年人都跑光 如果按照周的生产方式来 那么在军事上就等于让这个诸侯国处于向周军门户大开的状态 周军战车可以在其领地上高速机动 顺着井田走就行了 这就是为什么当时军队作战会形成遵循周礼这类的军礼和后人看来无比迂腐的战争规则 因为在原来的时候 真要放开打 那诸侯跟周朝中央军是完全没法对抗的 周军往往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三者有其三 是能随便碾压这些诸侯军队的 地方军完全没有任何胜算了 所以地方诸侯们必然主动积极的遵守周礼和这些战争规则 因为这样即便打败了 只要他们遵守周礼 周朝也不会赶尽杀绝的 毕竟都是亲戚 诸侯国依然可以存续下去 周朝只会惩罚一些犯错的贵族而已 否则诸侯们就没法玩了
看到这里 一定有人会问了 既然这么好用的制度 为什么后来还要开阡陌呢 既然井田已经把灌溉水力用到极致 在没有水利灌溉便利的地方 还有什么开阡陌的意义和必要呢
我个人的答案是 所有的制度都只能管一时 没有永恒管用的制度 因为人类社会一直是在动态发展的 再优秀再好用的制度 也有被人找到BUG发现漏洞的时候 所以这个事情是无法刻舟求剑的 是要因时制宜的
继续讲开阡陌是怎么回事 开阡陌我们现在社会大众普遍的粗浅理解可能就是 字面上的开拓大量良田的意思 在当代语文的语境下这么说其实也没错 但是当把这个事情放到 周朝井田制的背景下的时候 开阡陌实质上的意义就是私有化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先要了解阡陌是什么意思 阡陌啊 就是把田垄 搞成南北向或者东西向 很多时候也不一定正南正北 但总之就是给你搞成方的一亩一亩的方块田 这时候就有反应快的人会问 搞成这样 岂不是会降低原先井田自流井灌溉的效率 反而不利于粮食生产 是的 没错 确实会降低灌溉效率 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 地方诸侯越来越不愿意受周朝中央政府的约束和管控 但是原有的井田是其封地内军事上最大的软肋 一想到周军战车随时能顺着井田种植带快速的直达自己的宫殿 他们是睡不着觉的 白话就是 孩子长大了 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 独立出去形成真正的小王国 国中之国 所以这些诸侯就要想尽办法让田垄不能对齐 最好是千沟万壑 让周军来了不能快速通行 以增加自己地方军主场抵抗周军的优势 所以地方诸侯开阡陌是非常积极的
其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周朝国人阶层的社会分工逐渐细化 大量国人开始脱离农业生产 虽然这些国人脱离了农业生产 但是他们的公田义务还在 为了解决公田持续撂荒问题 政府不得不允许国人 把自己的私田 可以自由租赁给野人(井田外围的所谓的私田 其本质是政府给从事农业生产人口的补贴分红和让利 这些田最初在产权上本质还是公有的) 让国人可以先集中力量把公田种出来再说
前面说过 最早的井田也好 私田也好 都是很大块的 私田是长条形的 只要灌溉水力够 私田也许亩产差一些 但也是可以是一长条很大一块地的 而野人原来大量的都是奴隶和农奴啊 根本没有负担得起这么大地块的初始资本 所以国人地主就把这些私田 先开阡陌 啥意思呢 就是把这些大田 切成小方块 甚至这些小方块里 都可以横着种竖着种 由好几家野人一起拼着种 也就是说 通过这种开阡陌的方式 让野人能通过合股的方式 实现了产权明细了 在能够完成养活自己家庭生存需要的同时支付得起国人地主的地租(中国社会真正的地主阶层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同时国人也完成了政府的任务 尽到了自己的公民义务
这方案初心毫无疑问是好的 是为了解决整个社会里水土地力最好的井田 大量撂荒粮食产量下降的问题(公田的产出当时也是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但是随着这些私田被开阡陌后 私田能给国人地主的地租越来越难以满足国人的收入需求
道理也很简单 大家想啊 原来一户国人 有这么一长条私田 现在这一条私田 既要养活一大帮子野人 又要交出能养活国人地主一家的田租 国人收这点田租一定是大不如原来自己经营这么大一块地时候的产出的 同时大量产权明细下的所谓的私田产权再交易 实质就变成国人地主开始明租实卖这些私田 自此私有化的土地兼并正式开始了 而这一切实质上还并没有经过周朝中央政府的同意 在中央政府的眼中这些所谓的私田 依旧是周田 依旧是国家拥有的公家的地 周朝是有权力把这些地分封出去的 这也为后来国人与野人的矛盾 国人与诸侯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随着时间推移 国人地主私田产权持续实质的流出 绝大多数国人的生活愈发艰难 于是就有国人动起井田公田的主意来 公田大规模的撂荒重新开始了! 井田的公田 开始像私田一样 开阡陌 产权明细 偷偷明租实卖流转出去 周朝的官员只管收公粮就行 国人只要保证自己的义务公田能按时足数交上公粮就行 但如果中央政府干预这种私有化的行为 那么购入或者租赁这些井田的耕者就会撂荒
周朝最好的井田公田就在这样的灰色地带一步一步被私有化蚕食殆尽 最后就是大家看到的井字型的井田成型了 所有的井田都成为了这样的方块格子 公田从原有面积和产量远远要大于私田的状况 被压缩到只剩下形式上的自流井周围的一小方块疙瘩了 周朝自此逐渐失去了对诸侯封地的经济军事干预与灾年稳定社会的能力
到这一步 井田制已经成为名义上的公有制空壳 周朝中央政府也意识到了这种私有化带来经济崩溃社会危机和政治灾难 所谓的开阡陌 更多是把原有的井田公田给开阡陌私有化了 而真正开荒出来的新的良田却非常有限 原因很简单 要兴修水利平整田地 设置自流井 要修人工河 人工堰 都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 并非国人野人个体户凑份子或者已经兼并了一定规模田地的所谓大地主能够支持得起这样的工程的 过去的井田都是用整个国家的力量投入下去才能兴建起来的 于是周朝政府开始努力政策回调 但是事态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他们能控制的预期
让周朝统治者始料不及的是 他们发现井田经过几代人私有化的发展 已经让周朝政府失去政策回调的空间和能力 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呢 军队出了问题! 周朝的军队是类似罗马在共和国时期的那种公民兵制度 都是义务兵 相当于以军事服役代替纳税 武器装备绝大部分需要自费 从军能带来额外获利但更多是风险和义务 而组成周军的主体 是国人阶层!同时因为井田公田的大规模私有化 并且越来越频繁的撂荒 周朝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 国防开支亦不得不锐减 导致于公于私周朝军队的战斗力都被极大的削弱了
西周后期周朝周边的外族与内部的诸侯叛乱不断 井田的大规模私有化让 周军的主体国人阶层战斗力极大下滑 有些国人早已濒临破产 一贫如洗 因为纳不了税 而去从军 连上战场前需要的兵器箭矢都得是借钱买的 而且严重不足数 并且买的都是便宜质量差的兵器 士兵的身体状态也不行 体质偏弱 军队常常刚一出征就发生了疫病流行 这让周军在各种内战外战中屡战屡败
越是战争不利 军队的力量就越显得弥足珍贵 于是周朝的统治者在后期就发现 井田的公田根本就无法改回去了 因为国人都是这些田的私有化地主 而国人又是军队构成的主体 军队的性质已经从原有的公民兵只服务于周朝中央的军队 成为站队新生地主阶层利益的地主武装 战斗力急速下滑不说 而且成为了周朝政府自我拯救的绝对阻力 周朝的统治者只能向这些国人地主阶层不断妥协 停止井田政策回调 以换来军队的支持
后面的故事就不多赘述了 废井田开阡陌这最难懂的六个字已经一一解释清楚了
顺带可以提一下 也是在这个时候 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千年的士人阶层 在这些周朝脱离农业生产的国人中 开始产生并发展壮大 这些人大多无恒产 甚至没有后人 甚至没留下名字 但他们用自己流星一般的人格和聪明才智 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直到在进入皇帝时代后持续发挥作用 让中国社会在唐代达到了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艺术的巅峰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有空再继续讲
2023.1.6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