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海军大型战舰介绍-黎塞留级
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法国海军,只有4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旧战列舰,排水量在2万吨左右。为对抗德国新造的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法国于1932年开工建造了两艘敦刻尔克级战列舰。该级舰具有较高的航速和适中的装甲,但是所装的330毫米口径主炮的威力无法完全压倒德国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于是,法国海军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设计和建造了新型战列舰——黎塞留级战列舰,以保持法国海军在地中海和东大西洋的海上优势。

法国计划首批建造3艘黎塞留级战列舰,随后再建造3艘黎塞留级的改进型,预计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整个造舰计划完成时,法国将拥有8艘较新的战列舰与意大利和德国海军的同类战舰对抗。但实际上,黎塞留级仅完成两艘:黎塞留号和让·巴尔号,3号舰克莱蒙梭号在法国投降后停止建造,后被盟军炸毁。


标准排水量:38500t
满载排水量:47548吨(让·巴尔号49850吨)
尺寸:248m×33m×10.7m
主机功率:15万马力(让·巴尔号16.5万马力)
航速:30节
续航力:9850海里/16节;8250海里/20节;3450海里/30节
武备:8门四联装380mm/45倍口径主炮;9门三联装152mm/55倍口径副炮;12门双联装100mm高射炮;4座四联装13.2mm高射机枪(1942年于美国改装后为48门40毫米博福斯机炮以及若干20毫米厄利孔机炮,让巴尔完工后搭载大量57毫米高炮)
舰载飞机:3架水上飞机
装甲:水线装甲带(最大)346mm;上甲板150~170mm,主甲板50~40mm;炮塔正面430mm;炮座405mm;司令塔340mm。装甲总重量16460t
舰员:1550~1670人

首舰黎塞留号于1935年开工,到1940年6月只完成了95%的建造进度,舰上的主要设备虽然安装完毕,却都未经过调试。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横扫法国北部,法国从陆地上迅速溃败。
随着法国与纳粹德国签定停战和约,法国海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主力舰纷纷离开法国本土港口,有的直接开向英国,但更多的战舰躲进了北非法属殖民地港口中,处于观望状态。6月15日,尚未最后完工的黎塞留号带着所能收集到的弹药和零部件,离开布雷斯特,于6月18日抵达法属殖民地塞内加尔的达喀尔。只完成了船体工程的“让·巴尔”号也被拖曳到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此时,处于观望状态的法国战列舰达6艘,而当时德国海军建成的战列舰只有3艘。这些法国战舰万一最终落入德国手中,对英国舰队将是严重的威胁。为了消灭这些潜在的对手,英国在政治劝降无果后,果断痛击友军。
1940年7月3日,英国海军对停泊在北非各港口的法舰采取行动。停泊在阿尔及利亚奥兰的4艘法国战列舰首先遭到英国舰队的炮击,4艘法国战列舰有3艘沉没或搁浅,仅“斯特拉斯堡”号侥幸逃脱。7月8日,以“竞技神”号航母为核心的英国舰队袭击了达喀尔。“黎塞留”号作为打击的首要目标,遭到从“竞技神”号上起飞的“剑鱼”攻击机的攻击。但“剑鱼”投放的450毫米鱼雷收效甚微。1940年9月23日,英国皇家海军派遣“巴勒姆”号和“决心”号3艘战列舰再次抵达达喀尔,目的仍旧是摧毁法国这艘最强大的战列舰。锚泊状态的“黎塞留”号用主炮奋力还击,达喀尔的海岸炮台也对英国舰队进行炮击。在与这两艘3.2万吨级、同样装备15英寸主炮的英国战列舰的交火中,“黎塞留”号再次被击伤,好在装甲厚实,没有伤筋动骨。战斗中,英国“决心”号战列舰被击伤。迫于海岸炮台的强大火力,为避免更大的损失,英国舰队不得不撤出战斗。

1942年,盟军在北非的“火炬”作战中,“黎塞留”号保持中立,即不参加登陆行动,也不对盟军登陆部队进行打击。而“让·巴尔”号则使用它仅有的一座主炮炮塔炮击了进攻卡萨布兰卡的盟军部队,结果招致美国马萨诸塞号战列舰和美国轰炸机的攻击,被命中5发406毫米炮弹和3枚炸弹,舰体严重损坏。占领卡萨布兰卡后,在美国的调解下,自由法国与“黎塞留”号舰员最后达成和解:名义上由美国将’“黎塞留”号买下,在美国接受整修后投入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战后再归还法国政府。1943年1月16日,“黎塞留”号抵达纽约,接受改造。保留了100毫米大口径高炮、152毫米副炮和380毫米主炮。原先装备的水上飞机弹射器和水上飞机机库被拆除,法制37毫米高炮与13.2毫米高射机枪被换装为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和20毫米“厄立孔”高射炮;由于美国海军没有装备380毫米主炮的战列舰,最后不得不为“黎塞留”号特制一批380毫米口径弹药。在整修中,还对“黎塞留”号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安装了美国新研制的对空、对海搜索雷达。
1944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对日军展开全面进攻。同年3月,英国远东舰队从斯里兰卡出发,以光辉号航母为核心,攻击日军占据的苏门达腊岛。黎塞留号作为舰队中的对岸火力支援舰,与伊利莎白女王号、勇士号战列舰、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共同对苏门达腊岛西北角的沙璜港进行炮击。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法国解放指日可待,正在太平洋战场的黎塞留号也奉命返回法国本土。1944年10月,黎塞留号从印度洋穿过红海及苏伊士运河,返回法国。自由法国战士在巴黎进行凯旋门阅兵时,自由法国的战舰也在土伦港进行了阅舰仪式。当黎塞留号缓缓开进土伦港时,受到了法国人的狂热欢迎,黎塞留号成为自由法国的海上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黎塞留”号战列舰作为法国海军的象征,一直服役到50年代。

让·巴尔号的舰壳也没有浪费,法国在战后继续未竣工程,并最终于1955年将其建成,使得让·巴尔号成为了世界上最后一艘完工的战列舰。1956年还参加英、法占领苏伊士运河的军事行动,直到1969年才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