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判断、度量
(消磨下无聊的时间,写点东西)
#比较的知识
我们所有的把握都在对比中更为明晰,一物是什么的定义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总是不如,一物与对立的另一物一起比较时,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更显明。正是在比较或对立中,我们对此物的认识更清晰。
#判断是种度量
度量的技艺在于这种比较,用一种尺度来对比另一种尺度。如果没有尺度,我们将无法认识任何事物。
正是我们曾经认识的人、在影视中看到的人、在故事中读到的人,构成了我们对新认识的人的度量尺度。
#两种判断
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方式,一种是科学的判断,一种是实践的判断,它们各自对应不同的结论。
科学判断的结论有两种:正确和错误。实践判断的结论有三种:过度、中道、不及。
中道,即是节制、中庸、合适、适宜,因人而异。因此不可能存在普遍适用于每一个人的过度、中道、不及标准。仅仅出于这个原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就永远是有效的。
#滥觞
人们试图采用科学判断来替代实践判断,来逃避实践判断、或者试图将实践判断转化为一个科学问题。这注定不会成功,这么做只会摧毁人的实践的自由,即那种去通过实践的尝试而发现什么才是“对于自己而言的中道”的自由。
如果人们能够认识到这个角度,就能够明白近代以来的伦理学错在哪里。人们迷信一种方法,通过找到一个普遍适用的伦理标准,来评判所有事物/消除选择的苦恼/实现人间天国。
#实践三段论
实践三段论产生的,是科学的判断,即对于大前提而言的小前提,结论是正确还是错误。
如果是碰到了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都很难说清的情况,那么应该去质疑其大前提。
#情感与框架
使得理想与灵性区分的一个表现,是它们对于情感的把握和呈现。情感是更为基本的东西,而为情感找到的某种表达框架,则是次生的。
理想是一个社会中对特定情感约定俗成的框架,它将某一类情感用一种确定的、已经包含在习俗的方式呈现出来。因而,理想主义不过是一种虚弱,它没有力量去突破习俗施加的特定的呈现情感的方式,它只能将丰韵但还不清晰的情感,挤压进理想所给定的框架里。
灵性的力量之所以不同于理想,便在于它能够为情感找到一种全新的、与习俗不同的呈现方式,因此,它可以是对理想的否定,并且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表达那些已经被清晰认识的情感。
能够为其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便是一种创制的能力。
#阶梯
谈论我们所爱的东西是种低层次的分享(快乐);
创造我们所能创造的东西是种通过自我实现获得信心的途径,它构成了某种更高层次的快乐、价值感,并孕生幸福感(我们当然爱我们所创造的东西);
分享我们创造的东西并且能够帮助他人,或者仅仅帮助他人,这便是另一种更高层次的快乐、价值感,幸福感(通过将我们所爱的东西给予他人)。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通过谈论我们所爱的东西开始,由那些所爱的东西被我们所知,才能够催生对它们的模仿,尝试创造它们,开始这场上升的攀登之旅。如果我们连所爱的东西都没有,就失去了上升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