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4.10 梁启超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10、梁启超(公元1873—1929年)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尊孔派。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一八九〇年他拜康有为为师,和康有为一起,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主张变法维新,并担任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当时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后来,他越来越反动,散布过许多反动谬论。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逃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反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他叫嚷革命有罪,对革命者要全国“共诛之”,还说什么革命会引起人民的“暴动”,将导致列强“瓜分”中国,并诬蔑中国人民“恶劣”,没有作“共和国国民”的资格,鼓吹先行十年的“开明专制”,为当时清王朝宣称定期九年“预备立宪”的骗局摇旗呐喊。他还宣扬立宪保皇符合孔丘“为政在人[1]”,是“天下古今之通义”[2],反对革命派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他甚至胡说“爱国”不应革命,要和革命党人决一“死战”。辛亥革命后,他投靠袁世凯,任北洋军阀政府司法总长,财政总长,完全堕落为北洋军阀的帮凶。
他竭力反对五四运动中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革命口号,赤膊上阵,叫嚷中国二千年无一“不受赐于孔子”,“荀无孔子,则中国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中国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则世界亦非三于年来之世界也”。“孔子之因时政治”,不仅“可以善二千年讫今之中国,且可以善自今以往永劫无穷之中国也”[3],疯狂地反对马克思主义,拼命鼓吹复古倒退。
他在哲学上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他认为客观世界由人“心”所造,“一切物境皆虚门,唯心所造之境为真实”。“精神既具,则形质自生”,完全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他说要改造中国不能依赖物质生活,而“必须有内发的心力为之主”,公然主张“第一就是精神生活”,要人们“对物质生活宣告独立”所谓“对物质生活宣告独立”,就是反对变革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经济基础。所谓“第一就是精神生活”,就是要保持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上层建筑,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他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前,曾经宣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者,天下之公理也”[4],并提出“开新者兴、守旧者灭”等具有一定辩证法因素的思想。随着他政治上趋向反动,就转而鼓吹形而上学庸俗进化论,说什么“社会之进步,恒在平和时代”,宣称自己“不为危险激烈之言,以导中国进步当以渐也”。所谓“渐”,也就是点点滴滴的改良,说穿了就是反对革命。
他还介绍了大量的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写了不少历史论著,内容极为庞杂,贯串其中的根本观点是反动的英雄史观,鼓吹历史是英雄豪杰“自由意志”的产物,只要历史人物的心理“稍易其轨”,则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著作有《饮冰室全集》。
注:
[1] 只有“圣人”才能治理好国家。
[2] 《立宪政体与政治道德》。
[3] 《饮冰室全集·孔子》。
[4] 《变法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