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跟王国荣教授做心理咨询的经历
王国荣教授的视频看了很多年,我觉得他是很有影响力的,在实际与他视频通话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他工作多年积累的超出常人的睿智。作为一个上了一定年纪的人,能够出口成章,是有很深厚的功底在的。心理咨询师越有年纪,积累的经验越多,看似不经意的聊天可能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个很好的效果。但是,经过一两个星期的沉淀,我也想实事求是的指出他的几个问题。 第一、是粉丝聊天还是心理咨询一定要事先说清楚。预定的时间,微信上联系他迟迟没有回复,真正开始的时候已经比原定时间迟了半个小时!而且事先没有说收费的情况。在聊天的时候,王老师也大谈对我之前留过学的日本这个国家的看法,一度让我以为是粉丝见面会。由于没有按照约定时间开始,我因为后来孩子的打扰,提前十分钟草草结束聊天。但是后来王老师微信上提到了钱的事情,因为我不喜欢这种与原本信任的人为了钱财扯来扯去,直接按照他要求的价格(他发来一张收费图片),把一千块钱微信转给他。但是转完之后有种被耍的感觉,难受半天。我认可这位老师的收费行为,但请一定对给您花了这么多钱找您咨询的人作为客户或者来访者给与一定的尊重,体现出您的专业度,守时,耐心询问问题,而不是一种闲话家常的感觉,如果就是闲话家常,请一定不要事后再提钱的事情。 第二、我也理解了为什么我一直向其推荐王教授的一个未成年少女,坚决不肯接受王教授做心理咨询的原因。王教授有很丰富的经验,得到父母们的认可,但是他真正要治疗的患者,很多可能无法接受他。我能敏锐的感觉到他的骄傲,比如对日本夸赞“伟大的民族”,对我一个前来咨询的人说“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愚昧的”(愚昧还是愚蠢,还是哪个词我记不太清楚了),包括当他说“你们东北”的时候,我明显感受到了有些轻蔑的感觉(这里是主观感受,未必真实),结果他还记错了,我纠正了他。这样高高在上的感觉,即便专业度很高,德高望重,也是很难得到人信任的。 第三,我建议做网红的心态要与做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心态分开。所以,经历了在网络上寻找心理咨询师咨询问题之后,建议大家不要找在网上做网红的人做专业的心理咨询,因为任何拥有大量粉丝的人都难免在心态上会有高傲或者以权威压人的感觉。 第四,建议收费做心理咨询就不要再自称是“助人者”。不要以为咨询的人就是患者就是被你救助的人,大家都在一个社会里,互相利用自己的能力共同撑起这个社会,互帮互助而已。连医院动手术的医生,在法庭上帮忙打官司的律师都没有把自己包装成助人者,心理咨询师自己称自己是助人者,多少有点儿标榜的感觉。